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如何?社会保障是不是城里人的专利?社会保险基金能否应付老龄化的冲击?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会保障?———面对这些关乎亿万人切身利益的问题,3月13日,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搜狐网联合举办的网上论坛,深入探讨了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和改革的方向,架起了网民、人大代表、专家和政府官员之间沟通的桥梁。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方潮贵。
■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如何
郑功成:近5年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成就很大,我曾经有一个评价———“把一个由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封闭运行、缺乏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转化为一个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化并开始变得在强调公平的同时体现出效率的、新社会保障体系”。当然,中国社保改革的任务还未最终完成,还有一段路要走。
■社会保障是不是城里人的专利
郑功成: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肯定应当包括农民。我是这样认为的———中国的社会保障,应该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公民,不考虑农民的社会保障肯定是不完整、欠公平的社会保障,因此,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农民从目标上是既定的。
然而,从目前来讲,我国要建立一个高度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长期形成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鸿沟也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农村居民,也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分化,乡村劳动者非农化趋势逐渐明显,而且会进一步加快。因此,农村也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过,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村社保的需求在增长,国家财力也在增长,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向,开始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取向所替代,社会公平日益被关注。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到了必须考虑和重视农民社会保障的时候。
方潮贵:社会保障最终的目的当然包括农村,但具体推进的过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而定。目前我国国家财力还不能保证农民的社保问题。像社会保险,有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的原则,农民现在没有单位给他缴费。但在广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政府拿一笔钱,农民自己也拿一部分钱,办了农村社会保障。还有,广东省政府拿出了一部分钱搞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以现在广东的情况来看,已经开始在农村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家庭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的养老保险也正在推行。
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民进入了城市社保体系。目前广东几个社会保险的险种,像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都已经设立了地方性的法规,规定在城镇企业工作的,不管你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有权利、都要参加这个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立法前景如何
方潮贵:我这次提的议案就是修订《劳动法》。我建议先修改《劳动法》,充实里面的社会保障内容。现在国务院有这方面的条例,地方也有相关立法,可以把这些经验先充实到《劳动法》里,然后再对劳动保障进行专门立法。
郑功成:关于社会保障立法的议案在九届人大就已经有了,今年也不少。但我感觉简单地提社会保障立法在目前意义不是很大。更主要的是应当由国家立法机关来强势介入,不能光靠劳动保障部门。早在1992年李伯勇同志当劳动部长时,就成立了社会保险法起草小组,迄今还没有看到一部社会保障法律出台。因此,我现在考虑的问题不是立不立法,而是由谁来推动立法,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社会保险基金能否应付老龄化的冲击
郑功成: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现在还没有成型,还有修订和完善的必要。社会保险基金能不能应付老龄化的冲击,从目前来讲还不能应付,主要原因是历史的包袱太重。我国1978年退休人口仅有300多万,现在已达3000多万。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是2025年,届时退休人员要达到4亿,以现在的基金规模很难应付,所以现在要想办法多投基金,多管齐下。
方潮贵:朱镕基总理在报告中也提到要多方筹集。我们现在的社保基金中,原来早退休的人没有积累,现在国有企业有的转制、有的股份出让,我觉得应该把他们转让的资金充实到社保基金中。另外还要想办法让社保基金运营起来,尽快增值。
■社保基金何时进入股市
方潮贵:现在社保基金是存在银行,有一部分买国债,没有其他增值的方法。能不能进入股市要由国家政策来界定。
郑功成:社会保障基金现在至少分为三大块:一是国务院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的基金,是允许投入股市的;二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除了应付支付之外,主要是购买国债;三是作为补充的保险,由企业自主建立。
中央控制的那一块,现在已经放开了,可以进行投资。第二块为什么严格限制?因为第二块基金规模有限,也就是1000亿至2000亿元,基金规模目前不是很雄厚,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从长远讲,既然是基金制,肯定要投向证券市场,但近几年股民不要对社会保障基金给予太高的希望。
■怎样保证社保基金在需要的时候能拿出来
方潮贵:以前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保部门自己收、自己管造成的。现在看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譬如广东省,基金的征缴是地税部门,使用是社保部门,支出是财政部门,另外还有基金监管协会监管,这样在制度上就有了保证。所以到目前,我们的社保基金没有发生拿不出来的情况。郑功成:按照我们国家政策,社保监管人员的相关费用都是由财政管,收支两条线,这就防止了社保部门擅自使用基金。但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要防止冒领基金,现在有很多退休人员死了几年还领养老金,这方面的损失很大,需要加强管理。
■职工医疗保险前景如何
方潮贵: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的是一种分担机制,单位出一部分钱,自己也要出一部分钱。目前来讲保障的水平低一些,但可以通过补充的保险来提高水平。现在地方都设了补充保险,公务员也有公务员的补充保险,前景还是不错的。据我了解,就我们开展医疗保险工作的地区来说,群众还是拥护的。郑功成:我要补充两点,医疗保险制度本身还需要完善,大家认为改来改去,负担反而加重了。其实这也容易理解,过去都是免费医疗,现在需要自己掏一部分。还有一个因素,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必须要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推进,才能使更多人获得好处。比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了,但药价越来越高,那我们就成了受害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疗保障的好处。如果大家都看不起病,这个改革就是失败。
方潮贵:从广东医疗保险改革的实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以前很多困难企业一个人发几元钱、几十块钱就把你这个月的医疗包了,拿一堆报销单也不一定能报销,医疗保险改革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医保的好处,住院的时候大部分医疗费医保给承担了。另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必须有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医疗机构的改革相配套,让药价和治疗费相对降低,三管齐下才能成功。
■“买断工龄”后社保关系是否继续
方潮贵:不能说买断工龄,如果工龄都没有了,其他保障就没有了。跟单位之间应该说是解除劳动关系,但社会保险关系还是继续存在,到退休年龄还能继续拿到养老保险金。如果他们还进入了失业保险,那么失业保险还可以帮他参加医疗保险。
郑功成:解除劳动关系是允许的,但买断工龄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所以说所谓的买断工龄,实际上应是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或雇主只有解除劳动关系的权力而不可能拥有收买职工工龄的权力。
我也经常收到一些下岗职工的信,提到买断工龄。解除了劳动合同后,他的社会保险没有接上,这就会影响到他按退休人员条件领取正常的退休金。如果是国有企业的职工,我个人认为国家应该有适当的政策保护这些人的利益。
方潮贵:买断工龄领了钱,只是解除劳动关系给的补偿,但参与社会保障的经历仍然存在,还是有他的记录,只要他到退休年龄就可以到申办机构去领取保险金。(本报记者杨得志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