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言
编者按:现在已有1.2亿农村剩余劳力进城打工,作为公民,他们具有与城里人同等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说“同等”,就是说谁也不比谁更多,谁也不比谁更少。因为,一个人自由的边界就是另一个人自由开始的地方。这需要法律划清界线,并固定下来,进行保护和处罚。
立法是一件慎重而颇具专业性的事情。王元成作为民工的代表,天然拥有为民工维权的冲动,但他毕竟不是法律专家。身份认可与参政能力有时是不匹配的。好在我们还有许多弥补的制度设计,例如能调集民智的媒体。现在,我们把一个粗糙但很有意义的议案登在这里,就是希望利用媒体的力量,唤起公民你的参与,让它完善起来,并最终变成现实。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朱丽亚
“制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法》的议案”,是王元成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提交的第一份议案。3月13日,王元成代表致电本报,询问是否可以把他向大会提交的这份议案发布在网上。
他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集思广益,使这个议案早日立案。
据悉,很多人认为,只要代表提出议案,国家就会很重视。其实不然。能不能立案,主要看问题是否提在点子上,条件是否成熟。
王元成说,借网络公开征集法律条款的初衷,是想尽可能完善这份议案———使之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它早日立案打下基础。“今年不行,明年、后年我还会再提。”
曾经也是一名进城务工青年的王元成,对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感同身受,“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只有靠法律和制度,才能够保护更多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
2001年9月,王元成曾自费开通了一条“打工热线”,义务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和其他方面的咨询、援助。但是,因为很多现实原因,热线逐渐趋冷。
王元成说,他原来准备的,是一份呼吁保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建议。后来,因为在北京劳务市场感受到进城务工人员的艰辛,他连夜整理,又找到29名代表签名,便形成了现在的议案。
本次会议间隙,王元成与在北京的进城务工人员有了更多接触。每走一处,他都感到心情沉重———全国35岁以下的进城务工青年1亿多人,很多都遭受过不公平待遇:工资被拖欠、克扣;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极大;没有任何劳动保障;子女上学无门;被城市歧视……
由于众多媒体的报道,在北京开会期间,王元成也不断接到进城务工人员的电话。
“很多时候,我知道自己帮不了他们。但我至少要倾听他们的声音。”而每一次倾听,都令王元成的心情变得更加迫切———他希望《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法》早日出台。
王元成深知,他的议案这一次肯定立不上案。它很可能会被转成一份建议,分发到各个相关部门。
据悉,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按照法律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提出,只是议案的第一个先决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如果要求国家立法,最好能够形成法律条款。
王元成说,现在的这份议案,只是一个粗略的纲要,没有详细的法律条款。一方面,因为时间仓促,另一方面,也因为自己法律知识欠缺。所以,他想通过媒体或网络公布出去,以得到法律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当然,也包括进城务工人员提出自己的建议。
王元成说,对他的议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跟他本人联系,也可以在媒体留言。
留言信箱:people@cyol.com
关于制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法》的议案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创业,为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全国约有35岁以下的进城务工青年1亿多,他们诚实劳动、无私奉献,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拖欠和克扣工资、进城务工成本过高、在城市经常遇到不公正待遇、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子女入学困难等现象比较突出。为此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法》,尽快建立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机制,使进城务工人员能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贡献。具体建议如下:
一、保证就业公平、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不合理和歧视性限制规定;取消对企业使用进城务工人员的行政审批,鼓励企业自主、合法使用农民工,取消对进城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
二、成立全国性的、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进城务工人员管理服务专门工作机构,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技能培训、提供法律援助、劳动争议及劳动仲裁咨询服务。
三、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暂住证“一证式”管理。取消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村青年进城就业、居住等各项手续。
四、建立惠及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进城务工人员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如养老保险、子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生活救济等,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持城乡社会稳定。
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情况。切实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用工单位必须落实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医疗保险,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六、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一方面,加大输出前培训,使进城务工人员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城市生活常识。另一方面,输入地也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明确用工单位的培训责任,督促、检查用工单位落实专门资金、场地和人员,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或者设立专项资金委托社会机构进行培训,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培养出一大批技术工人。
七、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职业介绍、用工信息网络,查处、取缔非法职业中介组织。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应联合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建立劳务对口关系,加大有组织输出的力度,建立以乡镇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劳务输出模式。
八、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政治地位,在各级人大、政协组织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立起反映进城务工人员意愿、心声的渠道。大力表彰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先进典型,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勤奋工作,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九、对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予以重点研究,从行政审批、税收、贷款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进城务工青年返乡特别是相对集中到小城镇发展创业。
王元成 杨兴富 谷建芬 周凤先 傅延华
赵海玲 杨宝友 刘 岩 温孚江 刘凤仙
贾学英 李名岷 毕四海 郎庆田 夏作理
俞书伟 金兰英 庄文忠 尹忠显 于建城
宋文新 刘宗元 尹慧敏 王 丽 马先富
孙 伟 林伟宁 许瑞菊 郭跃进 康凤英
我要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