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搜狐首页 > 社会
“满分作文”“高考状元”值不值得如此炒作?

NEWS.SOHU.COM  2003年06月24日10:16  京报网-北京日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阅卷工作日前陆续结束,“满分作文”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人们见闻所及的“满分作文”,一是数量大,有报道说本市超过20篇,湖北近百篇;二是花样多:有写成寓言的,有写成诗歌的,有写成文言文的,还有被指为抄袭的。

  高考作文,一向是学生及其家长关注度较高、同时争议也较多的一个话题。近年来,每年高考,总有一些“满分作文”在媒体上披露,引起人们的兴趣。怎样看待“满分作文”?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长期从事和关注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级教师、大学教授、作家等,且来听听他们是怎么个观点——

  今年高考结束不久,又有一批“满分作文”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先是传出消息,海南一考生用寓言故事《最美丽的鸟》来体现“感情亲疏和事物认知的关系”,赢得试评教师“满堂彩”,试评教师一致推荐此文可得满分;但随后许多读者指出这篇作文有抄袭之嫌,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接着,又传出陕西一考生高考作文以209字的诗歌获得满分。日前本市媒体也报出消息,今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中也出现了首篇以文言写成的满分作文。

  此后,各地似乎不甘示弱,江西、江苏、湖北等地纷纷报道出现了一批满分作文。据湖北媒体6月23日报道,该省今年高考语文评卷中共评出近百份满分作文卷。而本市也有一家媒体报道称,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满分作文超过了20篇,是满分作文最多的一年。

  对于高考“满分作文”的出现,以及“满分作文”成为传媒热点,一些人士开始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同时有多个省、市、区的阅卷、评分部门向媒体透露所谓“满分作文”的新闻,媒体出现炒作“满分作文”热,这种做法既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也违背了有关规定,不应提倡。

  人们注意到,对高考“满分作文”的关注和集中报道并不是从今年开始的。前年高考,江苏一名考生以一篇古白话作文《赤兔之死》得到满分,曾被许多媒体报道,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和谈论;此后,每年高考,媒体都要披露一些“满分作文”。对“满分作文”的关注同前些年关注所谓“高考状元”一样,似乎成了高考后的一出保留节目。

  那么,怎样看待高考中的“满分作文”?“满分作文”值不值得如此炒作?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长期从事和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特级教师、大学教授、作家等,请他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出现“满分作文”无需大惊小怪,不必刻意炒作

  陈经纶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认为——

  既然是考试,就可能有满分,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从全国来看,近几年每年大约有百分之二三的考生在高考中作文得满分。有些文章确实写得相当不错,在媒体上发表几篇,让大家了解、欣赏一下未尝不可,但刻意炒作、渲染则大可不必。

  高考作文得满分,不见得这篇文章十全十美,更大可不必将考生吹捧成天才少年、文曲星宿等。实际上,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几十分钟时间在考场特殊氛围中,是很难写出石破天惊的传世杰作的。高考作文承担的使命,除了正确引导中学作文教学之外,就其本质,是考查学生语文能力、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仅此而已。这也是我们不愿意过分夸大“满分作文”的一个原因。

  全国高考卷评判作文的标准是:基础等级占50分,包括文章要符合题意;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后,要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发展等级占10分,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这四个方面也不见得都必须有突破,只要在一两个方面比较突出,也应该算是好文章了。

  正如我们淡然看待每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高考状元”一样,在阅卷时,我们也以平和的心态将特别优秀的作文评为满分。正如数学阅卷老师为一道数学难题打出满分一样,本不值得谁大惊小怪。我想还是这样看待“满分作文”更符合实际,也更有益吧。

  作文怎能有满分?“满分作文”的出现是随意性所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童庆炳则认为——

  以前的高考作文对学生限制的太多,包括审题、立意、字数、表达(必须用什么文体,不许用什么文体)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学生如果在审题上没有对准命题者和阅卷者的思路,出现了偏离或者漏洞,或者在其它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被判了低分,其实这不一定能反映出学生应有的水平。

  1997年语文教学改革大讨论后,这样的局面有所改观。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高考作文命题和评判上的问题。命题的随意性导致学生写作的随意性,同时导致阅卷者评分的随意性。连续几年来的高考作文都出现了满分现象,这是不很正常的,是由于这三个随意性造成的。

  我一直不太主张出这样随意性的题目,而主张出比较活的,同时又能体现考生既有程度的作文题目。比如出一篇短文作为材料,像小小说、寓言、童话等,这个文本是学生没有见过的、很陌生的,所有考生面对这样一个文本,然后来解读。在这里你首先要看懂文本,然后要分析梳理,还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学生各自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下,就在这个解读中分出来了。

  如果剔除掉随意性,在我看来,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最好的作文应该在80分至90分之间,中等的在70分左右,差的在50分到60分之间。作文怎么可以有满分呢?作文是绝对不可能得满分的。因为任何表达都是有缺陷的,且不说中学生,就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也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这都是事实,也是很正常的,没有缺憾的作品是不存在的。“满分作文”的出现是不太正常的,是随意性导致的。

  “满分作文”增多是好事,但要防止误导考生追求文体花哨

  汇文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马复华说——

  近年来的高考中,“满分作文”出现了一种增多的趋势,我认为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从1991年后,高考作文命题进行了改革,改过去的材料作文为话题作文,给考生赋予了更大的写作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张扬个性,把自己的写作水平体现出来。高考中作文质量的提高,“满分作文”的增多,也体现了这种改革的成功。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有层次的,一部分学生确实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近年来各地出现一些“小作家”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对于达到较高水平的学生,他们在高考作文提供的平台上一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写作水平,阅卷老师是欢迎的,他们有权利获得满分。

  另一方面,前些年阅卷老师在作文判分上思想保守了一点,很少敢判出满分。当然作文满分应该是十分慎重的,必须严格按标准办事。但对确实优秀的作文,从选拔人才的角度考虑,阅卷老师也有责任把它们挑出来给满分。

  值得指出的是,要防止出现以文体花哨取胜的倾向。有些媒体往往出于追求新鲜性、趣味性的目的,更关注那些文体比较特殊的好作文,这可能会给后来的考生起到某种导向作用。实际上,好文章并不在于文体的花巧,而在于内容上有真情实感。如果考生们受到误导,一味想用文体的新奇来取巧,会得不偿失。

  考场里难出好文章,作文评判应该线条粗一点

  诗人、作家、《诗刊》编辑邹静之说——

  古人说“文无定法”,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却总想用什么方法把文章定住,告诉学生,文章就应该如何如何写。

  高考作文得满分,我首先不知道这个满分的标准是什么。过去的科举考试,文章也只是分甲、乙、丙等,没听说有什么“满分文章”。考场上写出来的就是应试文章,你按照考试的规则,把一件事、一个意思表达出来,文通字顺,或者再有一些文采就很不错了,就应该得甲等;但如果说得满分,我不知道合理性在哪里。我认为,我们的作文评判应该线条粗一点更合理。

  自古以来,没有哪篇真正的好文章是从考场中写出来的。《古文观止》,其中哪一篇是在考场上写的?古代的状元文章我倒是真看过几篇,无非是四平八稳、言之有物而已。真正的经典文章,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出师表》,都是有感而发,以浇胸中块垒,才能写出千古传唱的名篇。所以中学生学作文,要以古今这些经典文章为样本,绝不能拿考场上的应试文章作典范。

  至于今年高考考场上出现用诗歌体写的“满分作文”,我持保留态度。诗歌这种形式,必须有感而发、不吐不快,不能拿到考场上来做应试文章。如果高考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写篇文章就好了,何必要写诗歌?而且对诗歌的评价主观色彩很强,是很难打分的。不要说对这种考场上出来的应试文章,就是我们《诗刊》每年在全国举行的大奖赛,评委们对作品的评价常常也是大相径庭。我认为,高考中用诗歌来应试,既是对诗歌的不尊重,也是对考试的不尊重。

  “满分作文”之一

  2003年高考全国卷

  题目:“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作者:陕西某考生

  无 题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题记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不论你喜欢

  赤橙黄绿青蓝紫

  当然情感无罪

  但它好像变色墨镜

  把整个世界

  染得非喜即悲

  把所有面孔扭曲

  给你看

  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指头

  “这个丑,那个美”

  别总给理智放假

  如果感情像雾

  那么当心它遮住了

  真理的彼岸

  如果感情像月光

  那么要知道

  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

  不是说感情总在欺骗

  只是它总有失真的一面

  时常擦拭你的双眼

  别让理智离开身边

  拉开窗帘

  你是否看得清暗礁

  如果是

  那么撑起帆

  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满分作文”之二

  2003年高考北京卷

  题目:转折

  作者:北京某考生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 今年北京语文满分作文超过20篇 数量最多的一年 (06/20 05:53)
  • 今年高考满分作文超20篇 (06/20 01:05)
  • 得满分一点也不惊奇 甘肃满分作文作者露面(图) (06/19 19:59)
  • 时评:满分作文“疑似抄袭”的三个尴尬 (06/19 14:04)
  • 满分作文“疑似抄袭” 引出教育体制三个尴尬 (06/19 10:09)
  • 特别关注:满分作文克隆波兰寓言? (06/17 15:43)
  • 高考满分作文:捧杀与棒杀的误区 (06/16 19:42)
  • 高考满分作文过早亮相社会有隐患 (06/16 11:19)
  • 时评:换一种眼光看“抄袭”的满分作文 (06/16 09:11)
  • 翻版《故事会》 海南一高考满分作文涉嫌抄袭 (06/14 11:24)
  • 满分作文克隆波兰寓言? 高考类似问题引发争论 (06/14 09:15)


  •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