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赵新兵 秦大军) 中国城乡居民整体收入的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不同收入阶层形成“金字塔型”分布,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以至悬殊。目前中国社会出现的“警惕征候”引起正在参加“两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呼吁,应尽快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使收入阶层的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
据统计,2000年中国城乡居民整体收入的基尼系数达到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的0.417,占总户数20%的最富有户收入占全部收入的51%以上,20%的低收入户只占4%左右,两者之比从改革初期的4.5比1扩大到12.66比1。年收入接近和超过20000万元的占总人口的3.5%,一半以上人口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
民建中央副主席、高级经济师陈明德委员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既有分配方式的市场化和改革的时空差带来的影响,也有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机制中非市场化的不合理因素的影响。而后者往往是出现畸形高收入的主要原因,如行业垄断和部门通过高定价或不合理收费取得暴利;一些机构和个人利用手中权力寻租,获取灰色、黑色收入等,这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暴富现象加剧了分配不公,引起社会不满。
专家认为,不能单从经济角度来看待和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也应从推动民主政治的角度来促进问题的解决。重庆大学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万志委员说,应重视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贫富差距等构成社会稳定指出的五大指标近十年每年递减3.7%,由于这些问题和其它方面的原因导致改革的动力支撑出现一些问题,如弱势群体对改革患上了冷漠症。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计委官员韩文秀表示,目前中国社会出现的收入分配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既要保持发展速度,也要注意经济发展的平衡。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规范初次收入,强化再分配的调节力度。
财政部负责人日前也表示,将围绕收入差距问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住房分配、公务用车、职工福利货币化,加强税收对高收入的调节。
不少专家认为,上述措施的施行可能存在相当难度。
陈万志委员说,他赞同“初次分配注重效益,二次分配注重公平”,但他同时认为,也要注重做蛋糕的初次机会是否公平,看全靠重税调节会否挫伤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为改变社会收入阶层“金字塔型”结构,民建中央在向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交的建议中,提出“应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让更多的人参与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建议在提出实行完整的货币化工资制度,扩大居民收入来源,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税收调节功能的同时,强调要“鼓励智力劳动和智力投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加快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
专家认为,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目标,就是造就一个“橄榄型”的社会收入阶层结构。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意义重大,“从近期来看,它有固本培元,改善广大群众生活,稳定社会的作用,从长远来看,则有建设和完善与现代化相匹配的社会阶层结构的经济取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委员指出,目前社会上中等收入群体在培育内需方面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少数高收入阶层消费空间不大,而低收入者则没有太多的消费能力,只有中等收入群体有较强的消费欲望,是影响内需的主导力量。政府应在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同时,通过政策鼓励与市场机制,使中等收入者比例不断增加。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萧灼基委员则说,中国社会中等收入者目前只占20%左右,社会收入阶层结构主要是“金字塔型”,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只能说出现了中等收入者扩大的趋势,但未来能否真正生成“橄榄型”收入阶层结构,关键要看今后十年消除贫富悬殊及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与实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