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苹果日报》10月29日报道,台湾于9月25日首次进行了中程地对地导弹的发射试验。台湾《中国时报》则于10月21日报道,台湾当局决定将探空火箭与低轨卫星发射载具列为未来“太空科技发展计划”的重点。台军于10月9日送交“立法院”的“五年兵力整建与施政计划”指出,未来五年将专注于巡航导弹等关键性武器的研发。种种迹象表明,台湾当局在谋求发展和拥有中远程地对地导弹、巡航导弹等战略导弹。 台湾已研制出多种战术导弹 台湾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导弹。1976年, 台湾军方所属的“中山科学研究院”设立“青峰计划管制室”,规划发展射程达300公里的“青峰”地对地导弹。经过数年的研发,台湾首先研制出“工蜂”型火箭,然后于80年代初研制出“青峰”地对地导弹,并进行了试射,但其射程只有100公里。由于未达300公里的预期目标,加上美国施压,台军最后没有生产和部署“青峰”地对地导弹。此后,台湾曾试图发展射程更远的地对地导弹,但由于美国的反对,当局被迫暂时搁置地对地导弹发展计划,转而发展其他用途的导弹。 1979年,台湾在以色列“伽伯列”导弹的基础上,研制成功“雄风”一型舰对舰导弹,并于1980年开始装备台海军部队,后来台军又将“雄风”导弹改型为岸基反舰导弹。1985年,台湾研制成功“天弓”一型地对空导弹,该型导弹于1993年正式服役。1986年,台湾研制成功“天剑”一型空对空导弹,并于1988年开始生产;1989年,又研制出改进型的“天剑”二型空对空导弹,并于1997年正式投入使用。80年代末,在“雄风”一型导弹基础上,并参照美国“鱼叉”反舰导弹,台湾研制出“雄风”二型舰对舰导弹。90年代初,台湾在“天弓”一型导弹基础上生产改进型的“天弓”二型地对空导弹。另据台湾《中国时报》2001年6月报道,台湾已少量生产射程为100公里的战术地对地导弹,并已秘密部署在台湾本岛。 除了“天弓”、“雄风”和“天剑”系列导弹之外,台湾目前还在研制“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ATBM反导防空导弹、反辐射导弹等战术导弹。 中程地对地导弹完成首度试射 台湾《苹果日报》报道说,9月25日首度秘密试射的中程地对地导弹,射程在600公里至900公里之间。该型导弹的运载工具,放弃了传统的固体弹道导弹设计,采用“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使用的固态冲压引擎,作为导弹推进器主体,另外再加挂4具“天弓”导弹使用的“固体导管火箭”,外形象大陆的捆绑式“长征”火箭。报道指出,试射的中程地对地导弹,由于弹头载重量只有300公斤,因此无法携带核子弹头。不过,报道又说,导弹虽然从地面发射获得成功,但在1.8万米的高度同推进火箭分离后,弹头部分推进装置点火败,导弹于是坠落海上。 为了发展远投射的地对地导弹,台湾于80年代制订了“天马计划”,意在研制射程达1000公里的中程地对地导弹,但因受到美国的压力,于1982年6月被迫中止计划。90年代中期,李登辉当政时期,台湾又成立“天戟计划”,投资200亿新台币,秘密恢复中程地对地导弹的研制。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当局加快发展地对地导弹研制步伐。2001年7月,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证实,台湾正在“逖靖计划”下发展射程1000至2000公里的中程地对地导弹。2002年8月,台“国安会咨询委员”林佳龙证实,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台湾已经有能力研制中程地对地导弹。今年9月25日,台军首度在屏东展开中程地对地导弹的试射。台湾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中程地对地导弹的开发,但在美国的压力下几次被迫中止。台湾媒体援引台军方有关人员的话说,“美国可能默认此次试射”。 巡航导弹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早在9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就开始发展巡航导弹,期以对大陆沿海乃至内陆重要目标实施点穴式攻击,发挥“报复打击”与“有效吓阻”效果。接到当局指令后,台“中山科学研究院”在“雄风”二型反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巡航导弹。1999年,台军公布“提升雄风二型导弹战斗性能计划”,全面启动巡航导弹的研发,当年获得的研发经费高达107亿新台币。陈水扁上台后,敦促军方加快巡航导弹研发的步伐,并将巡航导弹研发的经费追加到280亿新台币。 1999年6月,台湾研发出“擎天”试验载具,2000年11月研制成功飞速达到2马赫、射程接近500公时的“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台军方称,“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已具备巡航导弹的性能与特征。2001年6月,台湾《自由时报》首次披露消息称,射程为300公里的巡航导弹研发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并将在两年内完成部署。2002年初,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台湾已经开始研制、发展射程约1000公里的“雄风二E”型巡航导弹。今年8月19日,台军内部人士向《台北时报》透露,“雄风”二E型巡航导弹是由台“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第一种巡航导弹,“目前研发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 据《台北时报》报道,正在紧锣密鼓研制的“雄风”二E巡航导弹已进行了试射,它围绕一个周长为20公里的岛屿飞行了50圈,由此推算,其射程已达到了1000公里,台军声称,“有了1000公里的射程,雄风二E就能够打击大陆沿海甚至内地的大部分重要军事设施。”据《台海军情》电子期刊报道,“雄风”二E巡航导弹,是一种远射程、攻击陆地目标的巡航导弹,其外形与性能类似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该型导弹长6.25米,直径约0.5米,可携带500公斤重的弹头,射程为873至1249公里。 远程地对地导弹研发计划启动 据台湾媒体报道,大陆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台湾实验研究院太空计划室主导的太空科技发展计划也决定将探空火箭计划列入发展重点,预定未来15年共发射10至15枚探空火箭,将“中山科学院”研发的探空火箭升级到卫星发射载具,以发射100公斤级微卫星上太空为重要目标。 台湾《中国时报》10月21日报道说,发射探空火箭,并将探空火箭升级为卫星发射载具的规划,是台湾首度正式宣示投入卫星发射载具研发,但因设定的卫星轨道高度500公里已超过国际导弹管制条约限制,是否引起美国关切,有待后续观察。军事专家评论指出,台湾新的太空科技发展计划,虽然对军事用途只字未提,但实质意义除提升台湾太空科技研发能量外,隐然有为台湾未来太空军事布局和发展弹道导弹的态势。 一般人都知道,要发展导弹,就必须先发展运载工具,即运载火箭。而发展射程超过1000公里以上的地对地导弹,就必须先有能冲出大气层外并使载物能在轨道飞行的运载火箭。根据科学原理,运载火箭升空到300公里,即已冲出大气层外,进入轨道飞行。台湾计划发展的探空火箭飞行高度在300公里到500公里之间,已达到轨道飞行的要求,如果获得成功,它不仅可以运载卫星升空,同样也可以用来装载弹头。运载轨道卫星的探空火箭若装上弹头,并加装空中再点火变轨设备、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这枚火箭便成为具有远距离攻击能力的弹道导弹,即战略地对地导弹。台湾媒体指出,台湾当局借发展探空火箭来发展远程地对地导弹,目标瞄准大陆内陆的北京、三峡大坝等地。 近几年来,台湾当局之所以大力发展战略导弹等攻击性武器,是因为其军事战略由过去的“固守防卫”调整为“决战境外”、“先发制人”,进一步说就是将过去对大陆的被动防御调整为现在的攻击防御,亦即要主动攻击大陆,达到以战止战、吓阻大陆对台使用武力的目的。对此,军事专家指出,台湾当局发展攻击大陆武器、实施对大陆“先发制人”的政策,如同其“公投台湾前途”、“催生新宪法”等分裂政策一样,是在走钢丝绳,使两岸关系充满火药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