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三十日电 调整军队的结构和体制,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新军事变革的驱使下,中国军队编制体制必须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实现军队规模小型化、结构合理化,部队编成一体化、模块化,指挥体制网络化、实时化,保障体制综合化、信息化等四大变化。 此间《瞭望》周刊特请国防大学副教育长库桂生撰文,具体分析新军事变革对中国军队编制体制更新的这四大变化。 军费供给不足,是新军事变革中各国军队普遍遇到的难题。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购置费和维修费成几何级数上升。解决军费供需矛盾,把有限的军费花出最大的效益,最佳的思路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增强战斗力。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是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发展的历史趋势。新军事变革对军队规模的要求是合理适度够用。 在信息化战争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整体威力,根据作战需要,将各战斗部队、战斗支援部队和战斗保障部队编成高度合成、有机一体的作战单位。新军事变革中的武器装备不是单一技术支撑的装备,而是以某一种或某几种核心技术为支撑的技术群装备。部队编制必须适应新的要求,“以装定编”,形成“人机一体”的一体化编成。 可靠性、灵活性和高效性,是评价作战指挥体制优劣的基本因素。信息化时代的作战指挥体制,是网络化和实时化。现代战争的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这就要求指挥员对部队进行“实时指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实时指挥成为现实,指挥自动化系统为实时指挥提供了物质平台。 随着新型武器装备的使用和新型部队的建立,保障任务的实施需要其它多种专业勤务的配合,这种综合化的保障力量是一种功能型的保障力量,但保障综合化并不排斥专业化。信息化保障能够对战争所需的保障力量、保障物资、保障能力进行精确计算,做到适量够用,准确投放,保障信息化成为军队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历史地把中国军队的编制体制调整再一次推上了前台。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军情,按照军事变革的一般规律,充分考虑到军事斗争准备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编制体制,最终建立一支体制顺畅、编制合理、灵活机动、精干高效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实现中国军队建设史上的历史性飞跃。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