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126种动物只剩下50种 中国3大河口面临生态危机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06日17:30 东方网-新闻晚报 |
|
![](/nimages/bj00.gif) |
海的沧浪亭菜馆曾经有一道名肴:刀鱼面,但这两年慕名前去的食客纷纷失望而归。原因很简单,原本产在长江口流域的刀鱼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已无法形成渔汛。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昨天说,不只是长江口,包括黄河口、珠江口都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境地。
报道称,随着沿江经济的迅速发展,三大河口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每年有40%的经济增长是由三大河口提供的,但是三大河口承受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与日俱增。陆健健委员说,国内几乎所有沿江城市的污水排放都是直排式的。1985年,他还在长江口观测到126种底栖动物,可目前只剩下50余种。“如果长江的水脏了,赤潮就多,人喝的水、吃的海鲜也不会干净到哪里去。”
陆健健委员建议采取少围垦、多出淤的办法。作为地球的“绿肺”,湿地保护有着重要的生态调节作用。上海可以带头,使岸滩上多留沙,能防止海岸线被侵蚀。同时建立涨潮淹没、退潮露出的的潮间带湿地,种植鹿草等植物,使其发挥极强的净化海水功能。有了湿地,乌龟等底栖动物会来,鸟也会来;有了植物的枯枝败叶,鱼、虾也会增多,市民的菜篮子也能丰富起来。一公顷湿地对生态服务的功能约为14875美元,而目前上海的潮间湿地只有10平方公里。
陆健健委员正在准备一份提案《关于加强改进我国三大河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的建议》,呼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措施。
据报道,上海的崇明东滩已开始建造全国最大的湿地公园,并探索生态产业和生态民居模式,为向全国推广做试点工作。 |
|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