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专家:左翼前端破损摧毁“哥伦比亚”航天飞机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10日07:16 人民网 |
|
|
人民网3月10日讯 负责调查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解体之谜的专家日前指出,从“哥伦比亚”号左侧机翼前端入侵的超高温空气很可能是这架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失事的罪魁祸首。他们认为,当“哥伦比亚”号重新进入大气层后,猛烈摩擦产生的超高温空气并没有从左侧起落架舱门处入侵飞机内部,而是从左翼前端与机身相连处的细小破损开始“进攻”,接着就在机体表面的隔热瓦下面形成了一个可怕的“热空气隧道”,最后又从起落架舱流出,这一过程直接导致隔热瓦被从内部摧毁并接连脱落,大面积“娇嫩”的飞机表面因此暴露在超高温空气下并爆炸燃烧。
据介绍,航天飞机的机翼前端是其重返大气层时,经受的热量最多的部位之一,因此这里特地用22块由特殊的强化碳纤维制成U形隔热板构成。如果这些U形板上或者连接处产生裂缝,必将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上述结论是科学家在对机体残骸、飞机开始失去控制时传送回的各类数据、以及地面风洞模拟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的结论。不过,要搞清楚本次事故的真正原因,人们必须对“哥伦比亚”号的残骸再次进行深入分析,并将飞机爆炸时形成的损伤和残骸落地时的撞击伤区别对待。通过判断哪些隔热瓦内部被烧毁,哪些完好无损,可还原出事故发生的大概经过。
专家指出,超高温空气在航天飞机内部的运行路线和普通水流类似。他们因此大概勾画出了事故发生时的过程,并以此来解释一些机体残骸发生的“内部燃烧现象”以及起落架舱门上出现大洞的原因。当机翼前端表面出现破损后,超高温空气立刻从此入侵,然后继续沿着隔热瓦和机体表面的极小空间蜿蜒前进,直到最终发现出口为止。当飞机开始为降落而进行左右摆动的时候,超高温空气也乘势四处游动,给机体表面和隔热瓦内部造成了严重烧伤,因此到它们最后才从起落架舱处“破壳而出”时,航天飞机已经“濒临死亡”,很快就在德克萨斯州上空解体坠毁了。
各方都认为,左侧机翼表面和起落架舱外侧因遭受了外界异物(起飞时的绝缘材料或者太空中高速飞来的陨石)猛烈撞击,而引起隔热瓦松动甚至被击穿,成为返航时超高温空气入侵的通道。风洞实验表明,“哥伦比亚”号在返航途中,左侧机翼前部一块U形板首先脱落,紧接着,另外五到六块机翼前部的U形板因连锁反应而先后离开机身。这可能就是航天飞机最后飞行阶段发生姿态不稳定和偏离航线状况的原因。据介绍,在上述22块U形板中,连接机翼和机身的第六块对调查事故原因最为重要。专家认为,只有找到了这次悲剧发生的最初位置,才能彻底揭开“哥伦比亚”号解体的谜底。(高轶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