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少将说,第一代营房已经使用了50年,进入更新换代期;第二代营房质量较差、布局分散,很多需要拆除重建;第三代营房由于配置简陋,规划好的可以整修加固,影响布局的也面临重建。
“现在正是营房更新换代大发展的时候。”他说,“我军营房建设正处在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全文][评论] |
在总后营房部副部长林杰看来,新中国的军营经历了四次大规模建设,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
第一代营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目的是保证志愿军回国后有房可住,解决营房短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低造价的“干打垒”; |
第二代营房:提倡“山、散、洞”,有的干脆就是工事营房一体化的“地窝子”; |
第三代营房:是改革开放后在忍耐中求发展的产物,简易楼房,砖混结构,清水墙,营区配套很差 |
第四代营房:世纪之交以来建设的新营房,反映了解放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 |
|
国防工程投资规模增长…传统的陆军在紧缩,海军、空军、二炮等军兵种部队和陆军中的高新技术部队在扩充,部队编制正在向兵种合成化、结构小型化、指挥扁平化方向发展。[评论] |
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部队编成在优化,武器装备在更新,军事训练在加强,“现代化的军队呼唤现代化的军营。”
新概念军营
一位基建营房专家这样定义新概念军营——基地化部署、集成化建设、一体化配套和生态化环境……[全文][评论] |
改变落后格局:
·“机械化”“信息化”代替“骡马化”
·淘汰“摊大饼”式的松散布局
·改变“小而全”式营区的利用率低,消耗大的格局。[全文] |
基地化营房:从“庞大”向“强大”
林杰少将一直力推营房基地化。他说,美军正规部队和预备役人员加起来也有200多万,但在本土的营区只有几百座,在海外的基地也很集中,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保障程度非常高。[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