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sohu.com/20050322/Img224797982.gif) |
![](https://photocdn.sohu.com/20050405/Img225028816.gif) |
|
奢侈消费是虚荣产物 |
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贫穷之后,中国的‘精英’阶层突然间热衷于显示刚刚获得的财富。另外,中国人似乎更追求个人的‘人生奢侈’,而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这可能与生活方式有关:人口聚集的蜂巢式的生活方式助长了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之风,而人口密度低的地方,生活方式就会比较朴实。”[全文][评论]
|
当今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则喜欢以此炫耀他们的社会地位。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师克莱尔·肯特说,在西方,人们购买名牌十分谨慎,也只有那些“圈内的人”才能认出这是名牌,而在中国,人们对名牌趋之若鹜,到处炫耀,好像在说:“看,我是多么富有!”高收入或者中等收入的年轻人更愿意尝试高档消费品给自己带来的物质和心理需求。他们是越贵越要买,越洋越要买,并把这些贵的、洋的视为身份、地位、实力和品位的标志,只有这样贵、这样洋,在社会上才吃得开,人家才看得起。[全文][评论] |
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家比中国人富得多,但也不像中国有些富人那样“显摆”,那样自以为“高人一头”,那样傻呼呼地当 “冤大头”。人家日子过得比我们有些富人俭朴得多,有几人舍得买顶级迪奥化妆品?又有多少富国成了奢侈品消费大国?谁又愿意为世界奢侈消费产业“埋单”?而我们一些同胞却要充英雄、做好汉,要并不富裕的中国去挽救世界奢侈品产业了。这很可悲,也很滑稽。[全文][评论] |
|
|
![](https://photo.sohu.com/20050322/Img224797984.gif) |
![](https://photocdn.sohu.com/20050405/Img225028817.gif) |
|
奢侈消费反应社会发展的观念转变 |
我国的奢侈品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是25岁至30岁的年轻人,从经济能力上讲这部分人群并不完全适合奢侈品的市场定位。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年轻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未来的信心。这一观念和经济发展相关联。对未来的良好预期,使年轻人敢于在经济能力未达到之前去消费奢侈品并承担相应风险。其他国家没有的乐观态度是造成目前奢侈品消费结构不同于他国的原因。[评论] |
新节俭主义:在消费总量没变化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消费重点,优化配置自己的货币收入,实现了局部消费水平的升级换代。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将这些人称为“两栖消费者”:“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消费领域运用了不同的消费预算策略,并用一方的收敛节俭来支持另一方的支出花费,从而顺利实现了局部消费水平的提高。
案例:王小姐选择这种较低消费频率和单次较高金额的消费,她挎了一只上千元的白色挎包,为了这个包,她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还经常吃盒饭,但她觉得这只包买得划算…[全文][评论] |
奢侈消费反应了现阶段国情特点 随着市场开放将趋稳定 |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人是以勤俭、节约而著称于世的,少数过快的暴富和过分的奢侈的人,不能代表中国人,只能说他们是中国某一阶段的“畸形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公民可以选择的消费品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加,更多的奢侈消费会逐渐趋于稳定。并且逐步向本土化和理性化方向发展,因此虽然从目前的数据上看有可悲的因素,但从长期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会仍是现阶段国情的基本体现。[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