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广的同班同学廖英豪,当年同样也高考失利,最终选择在海师大就读。从湖北老家来到海口后,廖英豪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要想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服务社会,自身本领必须过硬过强。对于农村的孩子,这是改变现状实现人生梦想的唯一的途径。 共同的理想,相同的家庭背景,经过四年的艰辛付出,工夫不付有心人,廖洪广廖英豪两人不但一起考上了北京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而且还顺利地通过了严格的复试。 [全文][评论] | 通过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联系,廖洪广得知他们的研究生入学费用,第一次要一次性上缴2.5万元。上北大缴2.5万元,对于其他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和我一样的农村贫困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贷款,找到担保人,谈何容易。廖英豪坦露心扉:基于无法改变的现状,他最终还是得无奈地放弃。[评论] | | 一边学习,一边挤出更多的课余时间,廖洪广即做家教也去超市促销,开始了漫长的勤工俭学生涯。四年时间里,学校所有的奖学金他都拿遍了,去年,他还拿到了省里的特困生奖学金。 上年的学费,只能下一年补,临近毕业,廖洪广还欠学校近1000元的费用。 按照海师大的规定,欠款学生如果在毕业前如果还不清欠款,将无法领到毕业证。一定程度而言,他们的大学四年等于白读了。 [评论] | 廖英豪:我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偿还能力。找到工作对我来说并不难。但这不是我最终的目标。我坚信,困难,毕竟是暂时的,这也是实现人生报复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雨过,最终天晴。“自助者天助,然后助人。”安身立命,心里面只装着钱,这种生活并不是我的理想和追求。帮助更多的人,给社会更大的贡献!这才是我想要的。[评论] | | 四年的大学生涯里,他们几乎每年都要为学费发愁和奔波。 | | 就业还是深造,放弃还是继续“挣扎”,他们陷入两难境地 | | 放弃高考:农民眼里的正常事 对于重庆涪陵高三学生以及他们的老师家长来说,这个被习惯的非合理存在就是放弃高考。当记者就541名学生弃考一事赴当地调查时,有的被访者流露出惊奇的表情,他们不理解,这种“极其正常”、每年都在发生的事有何新闻可做?然而,他们不知道,这样的事竟变得正常了本身就值得关注,而我们那种可以习惯一切的习惯更值得警惕。[全文][评论] | | 供孩子上大学成农民最大风险投资 袁琳琳的家乡,几乎没有人认认真真考虑过是否要读大学。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这类风险投资所带来的巨大危险性。 在永驻村唯一还在坚持读大学是理想出路的郭云明家,虽然这个一辈子都跟土地打交道的老实菜农还没细致算女儿读大学的所有费用,但答案可以从郭家的状况窥见一斑。“这是周边10公里内,最穷的一户人家,早些年,连房子都没有。”邻居杨娟说。 [全文][评论] | | “我俩都高兴不起来……一个都难送到学校去,这两个……”母亲金月英没有抬头。 金月英告诉记者,她和老师探讨过,只能尽量去办助学贷款了,亲戚朋友也可以帮一把,但大女儿是学美术的费用太高,如果还不行,只能狠心两个念一个了,“但让谁念对另一个都不公平。”“让我姐姐上大学,我不念了,真的,我是心甘情愿的,姐姐更有发展,我打工去……”妹妹高美美泣不成声。 [全文][评论] | | 调查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 [全文][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