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男,1957年1月生,汉族,江苏滨海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助理研究员,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 ·1982年1月至1984年11月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 ·1984年11月至1986年4月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 ·1986年4月至1990年9月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兼院团委书记、工会副主席; ·1990年9月至1992年12月省科委计划处副处长、农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1992年12月至1996年7月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省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办公室主任、省星火计划办公室主任; ·1996年7月至1996年9月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 ·1996年9月至1996年12月宿迁市副市长; ·1996年12月至2000年12月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 ·2000年12月至2001年8月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宿迁市委书记; ·2002年1月起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7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中共十六大代表,十届省委委员,省十届人大代表。 |
|
|
仇和在沭阳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引起了争议。上任当晚,他夜巡城区,结果在路边4次踩到大便。一位老干部拉着仇和的手,指着院子旁堆积如山的垃圾哭起来:“这还像人住的地方吗?”很快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被仇和勒令当“清洁工”,两周之后,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 |
沭阳全县在1996年前,只有黑色路面56公里,其中34公里破损,72%行政村未通砂石路。仇和发动了一场“全民战争”,每个财政供养人员扣除工资总额10%,每个农民出8个义务工,组成修路队,在高峰时,扣款达到2%,甚至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也被扣除10%用作交通建设。一位官员回忆,“当时全县干部队伍简直像炸了锅。”[详细] | |
|
|
2006年1月,仇和即担任江苏省副省长,但直到当年4月才卸任宿迁市委书记。2006年4月19日,江苏省长副省长分工被明确,仇和负责城乡建设、交通、环保、安全生产、人防地震、民族宗教和苏北发展协调工作。这一分工迅速被各方解读。在江苏官场,一位在省人大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官员分析,这一分工其实异乎寻常。 | |
当时,江苏省委党校一位教授认为,北京高层对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已明确强化,环保部门首当其冲;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由建设厅分管;而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正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至于苏北发展,最近几届江苏省委都极为重视。“仇和接手的显然是‘烫手山芋’。还有不到2年就要召开十七大,党委、政府都将面临换届,仇和此时此刻被推上如此重要的岗位,其前景已不言而喻。”[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