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第六次陈江会

导读:两岸两会领导人第六次会谈21日在台北举行,双方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并就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发表阶段性共识…[滚动][图集]

两岸制度化协商已稳定 民进党政策悄变

  每一次“陈江会”,两岸都非常关切。作为两岸授权的最高级别沟通渠道,“陈江会”屡屡见证“奇迹”…[详细][协议全文]

海基会宴请菜单具深意:两心一同冬未寒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晚宴欢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代表团,12道菜肴茶点的头1个字串成“台北花博迎宾两会协商为民”,别具心思…[详细]

更多>>第六次陈江会拟定议程

更多>>第六次陈江会热点关注

第六次陈江会

事件概况:
·时间:2010年12月14至16日
·地点:台北市圆山饭店
·内容:将签署两岸医药卫生协议,并将公布两岸保障协议协商的阶段性共识,并积极争取宣布成立经合会。同时,将确定明年第七次会谈议题

日程安排

·19日: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抵台
·20日:进行预备性磋商,确认会谈议程
·20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代表团抵台
·21日:上午会谈,下午签署有关协议
·22日:陈云林一行中午搭机返回大陆
·其他:陈云林夫妇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台北花博会

更多>>我来说两句


    1993年4月,时任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首次以民间名义进行的公开会晤。“汪辜会谈”建立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标志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此后,双方又举行20多次不同层级的商谈,并于1998年举行“汪辜会晤”。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两会商谈被迫中断。直到2008年6月,才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9年之久的制度性协商。[详细]
政治:以武力方式解决两岸问题,只能造成两岸对峙的状态
    过去几十年,在冷战时代,台湾在两岸关系上,一直锱铢必较“对等、尊严”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国共两党开始探索用和平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后因美国的阻挠和大陆“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开展而搁置。从那时起,大陆就一直没有放弃“和平统一”的对台政策,“和平统一”也逐渐成为两岸追求统一过程中的主要选择。1979年,大陆停止对金门进行炮击,从形式上结束了两岸军事对峙的状态。
大陆居民私渡入台,台湾军警不人道遣返致多起伤亡
    80年代后期,由于台湾当局拒绝两岸“三通”,奉行单向的开放政策,限制大陆民众与台湾的正常交往,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陆居民私渡去台的现象。台湾军警对大陆私渡入台人员采取不人道的强制“并船遣返”的做法,致使台湾海峡连续发生数起大陆同胞在遣返过程中遭受人身伤亡的事件。1990年7、8月间,发生了因“并船遣返”导致25人被集体钉在船仓内窒息死亡,以及21人因遣返船被台军舰撞击落水身亡等两起惨剧,台湾军警的残暴行径遭到两岸人民的一致谴责。[详细]
“两国论”,使得两岸两会之间的协商谈判戛然而止
    “汪辜会谈”后不久,台湾当局即于当年6月公开推动所谓“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李登辉公开声称,他“从未讲过一个中国”。1994年4月,他在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对谈时更妄称,“中国一词是含糊不清的”,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是“奇怪的梦”,“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在国际上,台当局更是不计手段、不计名义、不计代价地大搞“金钱外交”,李曾先后跑到不少国家公然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详细]
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这一时期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首次明确提出,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反分裂国家法》是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当天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并立即予以实施。该法律的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但同时也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详细]
这一时期两岸经济:台湾对大陆经贸政策全面禁止
    1、全面禁止阶段(1949~1978)
自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间,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人为的隔离与封闭状态,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因而也基本上中断。但是,台湾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转口采购大陆中药材的间接贸易活动仍有进行。
    2、消极缄默阶段(1978~1987)
1978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平统一”基本政策,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出现复苏迹象。台湾当局对两岸出现的间接贸易行为采取消极默许政策。由于台湾当局政策的改变,直接激发了台湾厂商拓展祖国大陆市场的热情。这一阶段两岸经贸关系以通过转口贸易为主,台货办理往大陆从0.22亿美元增至12.27亿美元,增加了55倍。台商对大陆的试探性投资也拉开了序幕,都以第三地子公司的名义隐蔽性地进行。[详细]
政治:努力、善意和欣慰
    两岸极其特殊的政治现状,先天决定了很多经济议题早就烙上深刻的政治印记。一个良性共生的两岸关系必须是建立在平等互惠基础上的“礼尚往来”。“汪辜会谈”及之后的陈江会都是为了解决两岸交流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举行的事务性商谈,而连战、吴伯雄等人访问大陆,并与大陆领导人的会面则是从政治高度定调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
    1、2005年3月下旬,搭桥之旅。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国民党大陆参访团,迈出了两岸政党交流的第一步,既是开启1949年以来国共两党高层次交流的“搭桥之旅”。
    2、2005年,连战破冰之旅。自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005年的破冰之旅开始,大陆方面持续向台湾送出大礼。[详细]
    3、2008年5月20日-现在,马英九执政这2年,两岸加速了接近的速度。
    陈江会:2008年6月:第一次“陈江会”硕果累累 36秒握手告慰汪辜;2008年11月:第二次“陈江会”续写新篇 两岸实现通航通邮;2009年4月:第三次“陈江会”涉及双方实质利益 实现更大突破;2009年12月:第四次“陈江会”会签署三项协议。[详细]
    2009年5月18日,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WHA(世卫组织)年度大会: 确实虽然仅仅是一个WHA,也不过是一个观察员的身份出席一次世卫大会。但是那个众所周知,这确是两岸政治跨过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所以马英九立刻就表示说,这既是党内各界努力的结果,也是大陆当局释出善意,他感到欣慰。
    4、温家宝:台湾是我向往的地方 走不动爬我也愿意去…[详细]
    2010年,温家宝:要让利给台湾 因为我们是兄弟…[详细]
经济:双方接触达成两岸直航
    1、适度放宽阶段(1987~1989):随着两岸经贸的日益活跃,台湾对大陆的经贸政策也由消极限制转向弹性灵活,逐步趋向松动与放宽。 1987年7月,台湾当局首次公开宣布开放27项(随后又增至30项)大陆农工原料间接进口。以后,又对大陆进口商品的限制进行了多次放宽。至此,台商赴大陆从事经贸活动已逐步趋向公开化。尤其是在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出现热潮。[详细]
    2、全面规范阶段(1990~1995):进入90年代,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迅猛发展。1990年3月,台湾正式开放台商赴大陆进行工商考察,继而解除时间与次数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已允许台商投资大陆,为间接投资合法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台商投资发生了质的变化。截至1995年底,累计已超过3万家300亿美元,其中实际开工的有1万多家,到100多亿美元。投资地域从以往开放城市“点”的增加以及沿海地区“线”的延长转向整个大陆“面”的扩张,形成全方位的投资布局。
    3、紧缩高速阶段(1996~2000):1996年10月,李登辉提出“大陆政策要‘戒急用忍’,行稳致远”。使两岸贸易增长速度明显趋缓,到1998年出现7.8%的负增长。“戒急用忍”政策严重违反经济规律,招致台湾各界,尤其是工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陈水扁上台后,总体上仍继承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政策,只是在一些方面开始采取相对灵活的做法。台商被迫冲破重重压力,掀起投资高潮。
    4、2003年起,大陆首次批准台湾包机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签署的有关协议,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12月15日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两岸“三通”基本实现,是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详细]
    5、2008年12月15日,两岸大三通正式开始。
从今日开始,“两岸千里一日还”,海峡天堑将成为通途…[详细]
文化往来,教育接轨
    1、2008年,《海角七号》北京上映。《海角七号》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它诉说了小人物闷头努力,富有乐天精神,期盼生命与生活奇迹的所有人共同的情感与梦想。“台湾这几年经济不好,政治纷扰,但人民的勤恳努力与单纯朴素从未改变。《海角七号》让他们找到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详细]
    2、教育问题:接轨。江丙坤表示,为解决台商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辅导成立台商子弟学校,目前在大陆的台商子弟学校有东莞、华东、上海等三所,三所学校从幼稚园到小学到初中、高中均有设班。三所台商学校不仅教材由台湾提供,师资也从台湾征选,在“政府”大力支持与辅导下,让台商子女在大陆地区也能够接受台湾的教育,返回台湾后可以顺利接轨。[详细]
在如今的国际政治局势下,加速两岸交流是台湾最大的政治
    台湾能够进行的政治选择,不再是“应不应该推动两岸交流”,而是“如何加快推动两岸交流”,以及“如何在两岸迅速融合的现实下继续保持台湾的相对主体性”。 马英九提到,两岸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台湾拓展国际关系,经由国际关系的拓展,台湾对于深化两岸关系也将更有意愿和信心,这就是良性循环。马英九还强调,过去的情况是恶性循环,现在政府要扭转成良性循环,希望大家用心呵护良性循环,让台湾的能见度越来越高。
外交:大陆外交新分工暗示两岸关系更大空间
    大陆新任副外长傅莹已接掌涉港澳台的外交事务,这项安排不仅突显在对台政策上对大陆领导人政策主张的进一步贯彻,也意味着两岸和平发展将有更大的空间。傅莹对亚太事务知之甚详,知道中国大陆在各区域组织之中最重视“上合组织”与“东盟十加三”,当然也知道台湾地区人民对融入东亚经济整合的渴望。在傅莹主管外交部的涉台事务之后,台湾地区融入东亚经济整合的机会将有望增加。 [详细]
两岸相互依靠、紧密合作,才能使打开内需市场,减轻损失
    台湾是个开放且小型的经济体,以出口为导向,金融危机一旦触发实体经济的萧条,势必严重冲击经济现状。所以,陈云林率领大陆金融业界赴台与彭淮南被迫跟随大陆降息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两岸只有相互依靠、紧密合作,才能使台湾打开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方可减轻在金融海啸中受到的损失。
    王毅:2010年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年
    大陆进一步加强两岸之间的互信,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详细]
两岸之间的默契互动,势必给两岸民众带来福祉
     从蒋介石的“一定要反攻大陆“,到蒋经国时代应变中美复交,从李登辉“戒急用忍”、“两国论”, 到陈水扁“四不一没有”以及后来的“台湾正名”,再到马英九今天的“国土两岸迈向和平繁荣”,台湾历届政府对大陆政策,已然是岛内政治最大的政治。作为一个人口只有2300万的政治实体,伴邻十数亿人口的大陆,需处理妥当两岸关系以适应国际政治现实。

相关专题

更多 >>第六次陈江会最新消息

更多 >>第六次陈江会图片

更多 >>第六次陈江会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