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3.itc.cn/20110714/645_aabaebd5_776c_5220_07d4_b4111bbf4ee1_1.jpg) |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的国家。80%以上的居民为印度教徒,但全世界所有的主要宗教几乎都在印度,特别是占人口12%左右的穆斯林教徒在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在印度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宗教教徒间的流血冲突始终伴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过程。英国殖民者一手策划的印、巴分治以及后来的三次印-巴战争,加剧了印度教和穆斯林教这两大宗教之间的冲突。
因此,宗教矛盾始终是印度国内局势动荡不宁的主要因素。 |
|
█ 原因分析NO.1:贫富分化埋下动荡种子
作为世界上三个最大的国有经济体之一,印度看到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开放,1991年也进行经济改革。印度也造就了一批超级富人,他们的老练或奢华丝毫不亚于西方富人。印度首富普雷姆吉,在《福布斯》富人排行榜上排名第58位。但在孟买以北200公里的帕蒂帕达村,贫困落后举目可见。每家几乎都有一个腹部鼓胀四肢瘦弱的儿童。来自这个村庄的一名教师说,今年有3个孩子饿死了,在邻近地区还有另外的30个孩子都因饥饿而死。[详细] |
|
█ 重点关注NO.2: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印度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和宗教占据主导地位,独立以来,这种民族、宗教间的冲突矛盾曾几次激化,并导致过阿姆利则金庙事件和英·甘地总理遇刺等重大事件,虽然在各方努力下,这种冲突在多数时候显得较隐蔽、较克制,但一旦因故被激发,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详细] |
|
█ 重点关注NO.3:与邻国关系持续紧张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传统的印度文明版图上,如今并存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它们在独立后不长的几十年里互相敌视,曾爆发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如今仍是相互猜疑,虎视眈眈。印度向以南亚盟主、印度洋霸主自居,和周边邻国关系紧张,且时常因领土等问题爆发激烈冲突,并引发包括恐怖行为在内的彼此更多的伤害。印度对斯里兰卡内战的干预,导致拉吉夫·甘地总理的遇刺,而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长期争端,又酿成双方境内无数次恐怖袭击的祸根。[详细] |
|
█ 重点关注NO.4:爱自我表现 站在国际争端浪尖
随着国力、军力的增强,印度近来愈来愈不加掩饰地表现出地区野心,并屡屡主动出击,在海外显示“大国的力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印度的这种表现固然增加了其国际影响力,却也令其站在国际争端的风口浪尖,成为许多国际恐怖组织新的袭击目标。显然,新兴的印度并未像美国、欧洲等国那样,积累有丰富的国际反恐和安保经验,很容易成为这些老谋深算的恐怖组织“避实击虚”的靶标。[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