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国插手
美国是在南海海域活动最为频繁的大国。分析家认为,美国是挑起南海争端的“幕后人”。南中国海问题已经成为美国防范、制约中国的整体战略企图中的新的斗争焦点。
在美国看来,如果能在这一地区确立霸权地位,向东北可穿越台湾海峡,伸入到日本海,强化日本海防线;向南可覆盖南太平洋地区,强化美澳南太平洋同盟体系;向西可穿越马六甲海峡,有利于美国在印度洋和波斯湾地区的利益;向北更是可以直接遏制中国向南拓展。 因此,南中国海问题被美国看作为除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之外的亚太地区第三个重大潜在热点,是美国构建亚太安全秩序的又一重要机遇和挑战。
早在三年前的4月1日,美国一架军用侦察机抵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撞毁中方一架军用飞机。事件发生后,美机未经中方允许,进入了中国领空并降落在海南陵水机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海撞机事件”。
一个月后,美国进行4年一度的防务评估工作。美国的战略重心从此由欧洲转移到东亚。美海军3艘潜艇进驻关岛基地,空军在关岛储存了常规巡航导弹,这也是美国首次在本土以外地区建立巡航导弹库。2003年3月23日,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停泊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
为了强化对南中国海的控制,美国在提升菲律宾等传统盟友国地位的同时,促进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越南的军事合作关系。2002年底以来,美菲双方先后签署了多项军事协定。美国还先后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国的军政高层进行了会晤和互访,就军事援助、基地租用、反恐合作、武器采购以及长期合作计划等事宜进行了协商。2003年,美与东南亚国家举行各类联合军事演习12次。美还继续对东盟国家进行大量的军事援助。
2003年10月,美国航空母舰“尼米兹”号进入南中国海域活动。美国海军11月访问了越南金兰湾。有迹象表明,美国可能租借这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港。
日本也不甘寂寞。2003年,日本防卫厅长官赴新加坡进行了访问。自卫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石川康率领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越南,就加强两国军事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与越方军政高层进行商讨。4月11日-14日,2艘日本军舰访问了越南胡志明市。8月2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训练编队抵菲律宾马尼拉港进行了访问。此外,菲日印(尼)于3月1日至7日举行了“2003年度海上反油料污染”联合演习。
印度谋求加强与东盟的反恐合作,并决定加入东南亚友好与合作协约。澳大利亚也加强了与东盟军事合作关系,先后派国防部长及陆军司令访问了印尼和越南,并正式向印度尼西亚国家警察部队交付5艘先进的巡逻艇,向菲海警部队出售了2艘新型搜救舰。
2003年12月,印度与日本高官在东京接连召开了数次国际会议,首开日印安全对话。其中之一是以前防卫厅事务次官秋山昌广为会长的日本财团法人船舶与海洋财团举办的“日印海洋安全保障对话”,另一次是外务省举办的“新时代日印合作战略”会议。此间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含有共同遏制中国海军力量增强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