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记者黄磊
东风标致206的下线,给许多消费者带来惊喜。无论购买与否,至少他们面前又多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有消息说,今年,东风雪铁龙“B53”、“T21”,东风本田“思域”等3款新车也将陆续面市。
相对于去年无新车上市,相对于过去几年中每年最多出产两款新车的“窘状”,湖北汽车企业终于在中国车市上绽放出“花季”。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今年,东风本田的产能已经达到年产12万辆轿车;明年,神龙汽车公司也将达到年产30万辆轿车的产能。湖北轿车产业即将具备大步奔跑的实力。
只是,现在和将来的中国车市,已经陷入复杂微妙的形势:
据权威资料,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产大于销约200万辆,在建的生产能力还有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产能达800万辆。如果都建成的话,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认为,到“十一五”末期,汽车行业的产能将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估计今年轿车产能利用率将跌至55%。有专家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产能过剩不可避免。
一边是增产,一边却是过剩。如何看待这一矛盾呢?
单纯从数字看,当前湖北轿车企业的“扩产”,的确有点“生不逢时”。但从实际情况看,品种增加、产能扩大,正是弥补了近年来湖北轿车产业竞争力的不足。
车型大战“乱花渐欲迷人眼”,车价大战“你方降罢我登场”。当汽车成为大众消费产品时,最容易打动消费者的就是款式和价格。
在轿车生产已经进入不同型号产品共线生产、大量零部件实现“模块化”通用的今天,在买方市场越来越个性化、细分化的今天,只有拥有巨大的产能,规模化生产才可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生产成本才有可能“摊薄”,新产品的推出才可能提速。
在竞争激烈的轿车市场,即使质量再好、品牌再响,如果产品系列不够丰富,对市场的争夺难免力不从心。由于增资扩股带来的产品规划的重新制定,神龙公司在前几年国内车市“井喷式”增长的时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竞争对手以各种价位和风格的产品抢走不少客户;一些对手以年产20万辆甚至30万辆的气势在市场上横冲直撞,神龙却一度在年产10万辆的界限徘徊。
可以说,没有足够的产能,就没有实力参与日后更加激烈的竞争。其实,从前几年的家电、钢铁产业之变迁可以看到,市场经济中各种产业并不少见“产能过剩”,没有“过剩”就不会带来真正意义的竞争,重要的是谁能够在竞争中胜出。最近几个月,已经有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预测,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必然导致整个行业和市场格局的大重组。全国150多家汽车生产企业中,产能有限、产量偏小、品种单一的企业将再难有生存空间。
值得重视的是,我省轿车企业在扩产的同时,在自身的经营管理上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以适应竞争之需。神龙公司从前年下半年开始的精简行政部门、实施降成本战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营销战略等一系列举措,均为扩产起到了“固本强基”之效。
2004年,时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的苗圩曾对汽车产业走向分析说,“资源将向优势企业集中”。如今,整车企业产品战略和开发的稳定有序,来鄂投资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迅速增多。仅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一年就有2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携资22.6亿元前来兴业;启动汽车电子项目才一年多的东湖开发区,去年也吸引了10多家相关企业进入。
事实上,全国汽车产能过剩并未掩盖这样的态势:汽车消费持续增长。当然,与前几年百分之几十的增幅不同,以后的消费需求增幅必将趋稳。这也是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
对湖北轿车企业而言,问题不在于产能是否过剩,而在于是否拥有充足的产能,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产能去抢抓全国市场消费的增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