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解读宜居标准,点评各自打造宜居的优势和不足
访谈动机
典型老城区宣武、文化气氛浓厚的海淀、经济活跃的朝阳,如何打造独具特色的“宜居文化”?在“十一五”期间,各区政府将为市民带来何种改变?与其他区相比,各区的优势和缺失是什么?昨日,海淀区区长周良洛、宣武区副区长杜灵欣和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强,向本报记者解读了自己所理解的宜居建设。
“海淀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我认为今后几十年内,很多地方都很难赶上。”———海淀区区长周良洛
“文化场馆和文化内容的建设,对今后的朝阳向宜居方向发展尤为重要。”———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强
“我不愿意搬到北面去,因为南边有自己的一种文化内涵。绝大多数南城居民都愿意在这里。”———宣武区副区长杜灵欣
“朝阳绿化带全市最好”
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强接受采访
新京报:您心目中宜居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任强:首先是适度的人口,其次,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水、环境、绿地、出行、购物方便,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公共安全。
新京报:就朝阳区而言,符合这个宜居城市的标准吗?在哪些地方还有差距?
任强:我想,在环境治理上,朝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越来越朝宜居的方向发展。首先,我们朝阳区的绿化隔离带是全市建的最好的,人均绿地面积在北京城区里最高,而且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另外,政府还投入建设了很多开放性的绿地公园,比如北土城公园和北小河公园,都为周围居民的宜居环境打了基础。现在,朝阳区规划了“清水朝阳”工程,争取在未来几年内把四环内流经朝阳的水系全部治理一遍。目前,这些水系中的大部分是被污染的,离我们的“宜居”目标还差很远。
新京报:这些被污染的水系已影响到居民的生活了吗?
任强:是呀,很多水系是穿居民区而过的,比如二道沟河,河边都是高楼居民区,一到夏天,变质的河水令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所以,现在“清水朝阳”被列入朝阳区的城市建设规划,是政府全力投入硬性措施确保改变的工程。
新京报:除了对水的治理,朝阳现在向宜居发展还在做哪些努力?
任强:交通是重要的一环。今年,市区两级财政要投入修建的公路和高速公路中,有90多条穿过朝阳。
还有,现在朝阳的社区文化建设比较丰富,但居民的文化生活仍显贫乏,大部分人打发业余时间就是看看电视和上网。在整个望京地区,没有一座电影院、文化馆和博物馆。所以,文化场馆和文化内容的建设,对今后的朝阳向宜居方向发展尤为重要。
新京报:听说朝阳在“十一五”期间计划疏解60万流动人口,这是否也是朝阳的宜居目标?
任强:宜居的首要目标就是合理疏解过多的流动人口。现在朝阳正从基础设施的规划改造上着手,今年将要清理整治32片“城中村”,拆除违章建筑和危旧低矮房,关闭低水平的小市场,失去了居住环境和谋生环境,一部分人自然会疏解转移。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口结构调控的有效手段。
“宣武魅力在文物文化”
宣武区副区长杜灵欣接受采访
新京报:你心目中的宜居标准是什么?
杜灵欣:宜居是一个综合的标准,涵盖很多方面。
比如说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生活有安全感,交通便利等。
新京报:那你认为宣武区有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杜灵欣:建立宜居城市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而且对每个人而言有不同的感受。从客观上讲,北京的南北有差距,北面因为多种因素发展快,南城相比差一些。
新京报:那你认为宣武魅力在哪里?
杜灵欣:宣武的魅力在于文物文化方面,这是一种有根有底的东西。我住在宣武区,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而言,我不愿意搬到北面去,因为南边有自己的一种文化内涵。我们前段时间做的一个抽样调查,绝大多数南城居民都愿意在这里。
新京报:为打造宜居城市,宣武还将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杜灵欣:宣武“十一五”期间的重点,第一,逐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目前,大部分居民在平房,生活不像楼房方便。今年我们给宣武区市民的承诺是改善5000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是第一位的。第二,宣武是老城区,也应该创造优美的环境,建设更多的绿地就是一个硬指标。宣武的绿地多数靠拆迁完成。据测算,每建设1万平米绿地,需要投入1亿元左右的资金。
在目前,我们定下的目标是每年增加5万平米以上。第三,要建设一些为老百姓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购物等各方面更方便。
“海淀走在宜居前列”
海淀区区长周良洛接受采访
新京报:结合海淀的特点,你心目中的宜居海淀是怎么样的?
周良洛:生态良好、生活舒适、工作舒心、服务发达、社会和谐、发展有序。
新京报:这好像是整个北京城的宜居目标呀?
周良洛:它是一个理想目标,但是有些地方永远都赶不上海淀。海淀是走在宜居前列的。
新京报:你很自信?
周良洛:那当然!海淀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说生态环境、生活设施、人才优势、教育优势,我认为今后几十年内,很多地方都很难赶上海淀。
新京报:那政府服务呢?
周良洛:那很难说。大家都在努力,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长处。海淀政府因为扎根海淀这个土壤,所以海淀政府的理念、作风和工作方式,毫无疑问是适应这个地方发展的。
新京报:海淀政府只是适应发展吗?
周良洛:(笑)我们主要还是服务,在有些方面可能也有促进的作用。
新京报:我听到一些评价,称海淀政府比较高效。
周良洛: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服务,企业给我们投了票,这表示了对政府工作的肯定,但是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新京报:哪些地方不尽如人意?
周良洛:有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还时有发生。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还算高,我们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严格。海淀一直致力于构建为企业服务的体系。
比如说抓了7年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一站式办公、全程代理、网上办公等。
新京报:听起来,海淀政府为纳税人服务好像是侧重于企业,那对普通居民的宜居服务呢?
周良洛:我们有另外的服务体系。如去年建设了群众服务的呼叫系统,群众可以直接打电话,“一门受理、分检转办、一口回复、实时监控”。这只是一个创新手段,我们还要为群众办实事,今年有106件。很多人买房定居,首选海淀。
新京报:所以海淀房价比其他地方要高。
周良洛:(笑)是有点高,当然我们也要进行合理调控。但是房子建设的品质也决定了价位,所以比其他地方高一点也是合理的,只是不能太高。
新京报:海淀的房价没有虚高?
周良洛:完全不存在,因为海淀的用地控制得非常严。这既是海淀控制房价虚高的重要因素,也是海淀宜居的重要因素。
新京报:感觉你很为海淀自豪。
周良洛:(笑)是!
A06-08版专题统筹:张剑锋颜珍
采写:本报记者刘英才
张晓玲 陶春 张寒 张剑锋 郭少峰 蒋彦鑫 申剑丽 王姝 魏铭言 赖颢宁
摄影:本报记者浦峰 实习生范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