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评新闻
安徽日报1月21日讯 漫漫历史长河,10年只是短暂一瞬间。而尹同耀仅来芜湖10年,但他的奇瑞团队,敢于亮出自主创新的“利剑”,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史书写辉煌的一页。
和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尹同耀在实业报国的憧憬中,从安徽工学院汽车专业毕业进入一汽。 出色的表现使他荣获一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在一汽大众当了5年总装车间主任。在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召唤下,他毅然放弃舒适工作和优厚待遇,投身艰苦的安徽“951工程”创业。
奇瑞在一片怀疑声中起步时,中国汽车工业正盛传着两个神话:一是汽车企业不与跨国公司合资没有前途,二是企业不达到100万辆以上不能自主研发。奇瑞根本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尹同耀率领他的团队却不信邪,不止步,毅然高擎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大旗。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1997年3月18日,奇瑞第一座厂房破土动工。年底,从国外引进的发动机生产线开始安装,几个月后生产的发动机一次点火成功。1999年12月18日,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辆轿车下线。
2001年3月,奇瑞风云轿车一上市,就引发市场冲击波。当年销售28000辆,第二年销售50000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令人注目的“黑马”。这更坚定了奇瑞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尹同耀和他的团队又马不停蹄地进行QQ、旗云、东方之子3款车的研发,2003年,几款新车投放市场均获成功,尤其是奇瑞QQ,在微型轿车领域独领风骚。
尹同耀深知,在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工业中,中国民族汽车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他苦苦寻找快速发展的突破点。2002年,奇瑞启动宏伟的动力战略规划:总投资30亿元,建立年产50万台世界顶尖发动机的生产基地。2004年下半年开始,来自三大洲8个国家的200名高级工程师,在奇瑞组成一流的作业团队。代表当今业界最高水准的9条生产线和200台数控加工中心,组成奇瑞的世界极品发动机制造工厂。
奇瑞局部突破策略取得巨大成功。2005年3月28日,奇瑞第二发动机厂投产,18款高端发动机的相继问世,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诞生50多年来,一直因为没有自己的高端发动机而受制于人的局面。产品在满足本土基础上,主要投放欧美市场,将成为出口创汇主力产品。2005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个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问世,装有该发动机的东方之子轿车,正式推向市场。
2005年12月28日晚,北京。8年来率领奇瑞团队,将自主创新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尹同耀,光荣当选“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并获得“自主创新”单项大奖。在几十部摄像机和照相机的镜头照射下,他成为中国公众心目中的明星。
盛名之下,尹同耀又将如何继续推进自主创新?1月10日,在全国科技大会的休息室,他对记者说:“过去,我们必须勇敢地亮出‘自主创新’‘利剑’;现在,当‘自主创新’受到广泛重视时,我们更要敢于‘亮剑’,要用自主创新上的累累硕果,与国际汽车巨头一决高低。”
在创造了四项全国第一后,奇瑞宣布今年将再比上年产销超10万辆。尹同耀幽默地在会上伸出一个指头:“我们要比上年再多增加1000辆,28.1万辆吧。”其实,记者早就在销售部门得知:奇瑞今年要冲刺30万辆产销目标。尹同耀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表扬奇瑞的讲话后,奇瑞整个销售团队群情激昂,他们要以敢于“亮剑”的胆略和再创自主品牌的奇迹,回报党和国家领导的关爱。
【开栏的话】
江淮大地,人杰地灵,英雄模范,层出不穷。眼下正值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任务艰巨,时不我待。为此,本报推出“江淮之子”栏目,集中报道全省各行各业在全民创业中涌现出的领军人物,大力报道安徽籍在外干大事创大业的典型人物,生动展示他们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以树立标杆,内鼓士气,外塑形象,激励全省人民奋勇争先、创新创业,为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而不懈奋斗。(张书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