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圈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TV - ChinaRen - 邮件 - 视频 - 博客 - BBS - 搜狗 
视觉联盟首页
重庆时报 东方早报 华商报 竞报 京华时报 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春城晚报 重庆商报 华商晨报 三湘都市报 现代快报 新文化报 潇湘晨报
视觉联盟首页
25日讲座:收藏级图片的工艺标准、制作范例
 时间:2006年10月26日07:31  我来说两句 
25日讲座:收藏级图片的工艺标准、制作范例

高磊在讲座现场发言

25日讲座:收藏级图片的工艺标准、制作范例

刘晓宁在讲座现场发言

  主题:收藏级图片的工艺标准、制作范例及色彩管理

  时间:2006年10月25日pm

  地点:艾维克大厦四层多功能厅

  主讲人:高磊&刘晓宁

  《中国摄影》杂志社现场文字整理 记者尤文虎

  高磊:大家好,我是高磊,今天跟大家主要交流一下关于收藏级数字影像输出的心得体会和我的一些看法。讲这个东西,我心里没有什么谱,因为会涉及到很多关于非常细节性的技术问题,要把这些技术性的问题讲明白比较困难,我尽量避免非常细节性的东西,尽量用很通俗的方式,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听懂,能够听明白。如果在座的哪位先生或者小姐,对一些非常具体的技术感兴趣的话,在我讲的过程中的任何时刻可以打断我,提出来,因为我们讲的是一个流程,我就尽自己的能力给你做解答。

  我在讲这些的时候,在操作和输出图片时自己的感觉,并不是说这是唯一的感觉,并不是说我说得完全是对的,这里面存在跟大家一起商量,一起探讨,甚至于里面还有一些我自己还搞不明白的东西,但是我会尽自己的努力说下去。

  在开始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不知道谁知道,为什么在欧洲最开始的时候,最早的照片都是椭圆形的?这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照片是用卡纸卡上去的,都是椭圆形的,这是为什么?你们看世界摄影史翻前几页的照片都是椭圆形的。再想一想我们今天的针孔相机、大画幅相机拍出来的照片不是椭圆的,这是怎么回事儿?因为用银板拍摄的图片显影的时候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大,通常我们在银板上钻眼,用铁丝勾住底片进行显影,最后发现四个角有小孔。有些书籍上可以看到以前的老照片,有两个跟暗角正好相反,那个地方没有曝光,而且有两个小眼,那是为了勾铁丝的,这样照片装裱起来四个角就被遮住,所以必须用椭圆形。

  从银板法开始,摄影技术在一点点的向前延伸,在欧洲我们有很多种很传统制作图片的方式,有一部分至今还在使用,比如说今天是手刷铂金、手刷银盐的方式印照片,还有一些其他的工艺方式。但这种工艺传到国内,很少一部分人对传统的暗房或者传统的制作工艺感兴趣,他们自己寻找资料,在大专院校很少有这样专门的课程讲图片是怎么做出来的。今天有很多做图片的人,对影像地了解不是带有延续性的,这使得我们在拍摄图片的时候缺乏对作品最后展示形式的想象力,这是制约我们的困难。今天我们在讲到数字影像的时候,我们会回到从前去,因为我一直坚信一个道理,数字输出的图片,和传统银盐做的图片其实就是一会儿,根本不存在哪个比哪个厉害,或者说我只能用数字,我只能用银盐,我两者的差别是,在传统的暗房里不能抽烟,唱着歌,看报纸等。现在有了电脑以后这些都可以做,最终呈现在纸上的方式可以采用各自所需要的,有人喜欢用银盐可以用银盐,有人喜欢用美术纸就可以用美术纸,甚至于做接触印象就做接触印象,今天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完全可以做到。

  就像在今天吃饭的时候,你没有必要要求师傅是先盐,还是先放水,今天数字化的结果是把结果变得更人性化,更容易操作,它允许你犯错,这是唯一的不同点,数字影像可以允许你犯一万次的错,还可以改过来,最后拿出你认为最完美的一招。

  我记得在实验室里做一张黑白底片,把黑白底片印到我老师完全满意的程度,需要20多次,前面就丢掉了,数字可以告诉你你错了,你可以返回到从头再来过。这些东西是数字给我们的便利,而这种便利并不能完全取代银盐,因为我们在外面所展示的突变可以看到,数字的图片和银盐的图片做出来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可以数字的方式来实现。比如说有一张庄学本1934年拍摄的《少女的头像》,是手刷铂金的图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的,来自于一张用数字制作的底片,用直接接触映像的方式获得。

  我说了这么多,告诉大家的是,数字影像是你脑袋里所想到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来自于传统,或者自己想象的工艺,用数字的方式最后实现它,而实现下来的成果可以是银盐的,可以是数字打印的。我要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抛弃一个概念,数字比银盐好,或者银盐一定强过数字。

  下面说一下,要把一张照片做到收藏级的话,我们需要做的几个关键级的步骤。第一,扫描,或者数字相机,两者是殊途同归,数字相机拍摄的时候只有用RAW的格式,这是你唯一的选择,这点百分之百坚持,你只有一种选择——RAW,无论你用很小的数字相机或者用单反的专业相机。

  银盐的扫描,底片的扫描也只有一种选择,滚筒扫描,也不要争平板行不行、电分行不行,只能用滚筒扫描。RAW拍摄的格式只是记录了光的亮度,我们拍摄一张彩色照片,通过数字的方式,记录的只是光,不在于其他的颜色,任何的颜色根本没有办法复原到与现实情况下完全一样的颜色,因为颜色在不同情况下是会变的,所有的颜色都是主观的,但是光是客观的。RAW的方式是用最大限度的利用机器的功能记录你所看到的光,这个光是黑白的,因为我们时区影像的感应器是色盲,是黑白的。后来我们怎样去获得颜色呢?制造数字相机的厂家想到一个办法,利用光可以通过对应各色滤镜的方式获得颜色,实际上很简单,每一种颜色在不同亮度之下都不一样。

  打一个比方,红色,我们拿一块红色的卡,在中午12点跑到外面,睁着眼睛看太阳两秒钟,然后看卡是白色的,同样一张卡,在暗房中把灯关掉,再看这张卡是黑色的,可是卡本身并没有变,变的是周围的环境,周围亮度在变,亮度使你所看到的和你所想表现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所以,在拍摄数字的时候要用RAW,RAW是记录光最可行、最有利的方式。后面的纯粹是像数字的,会有一些滤镜,这个滤镜会测量通过光的强度,以此测定这个光是什么色值。

  彩色照片是把一个颜色定义到亮度的某一个位置,以获得颜色,WAR提供了这种记录的方式,把RAW转化成TIF的软件,放到原有的亮度上,在这种变化过程中间,可以把颜色任意的放到你想放到的位置上,可以变亮,也可以变暗,原本的红色会变成是平色,可以变成深红或者暗红色,都是手工可以调整的。

  我们看到现在欧洲很多的彩色照片好象淡淡的颜色,灰度非常的饱满,感觉像我们以前用的EPP胶片一样,感觉很好看,不会使印出来的照片灰的地方死灰,白的地方死白。

  说到扫描,为什么我坚持只能用滚筒扫描而不是电分?

  首先说一下,电子分色和滚筒扫描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滚筒扫描是利用扫描仪识取银盐底片信息的能力,把银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是一个过程。扫描仪的功能只有一样,就是把胶片上记录的信息,完完全全一点不少的拿下来,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就是把你百分之百所有的信息拿下来,就干这一件事,不要指望扫描仪扫描出来的照片马上可以输出,这是不可能的。这时候涉及到一个更深的问题,如何才能把底片上的信息,完完全全没有损失的识取下来,怎么做?什么样的信息才叫完完全全没有损失的?这个颜色是完全全色域的方式,全色域是LAD色域,小一点的是RGB,如果用CMYK扫描的话,只能获取全本底片颜色60%-70%的颜色,其余的30%-40%的颜色就没有了,电子喷射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只能拾取三分之二多一点。

  第二步要获取银盐密度变化所有微小的信号,这时候需要用16比特,因为我们通常电脑是用8比特,这是什么概念?2的8次方,用数学定义把一个最亮的点,假设100,最暗的点假设是0,人工等分成255个格,这时候肉眼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灰阶从最亮到最暗,中间是有阶梯,是一个格一格的,这就是二的8次方带给我们显示灰度的能力。

  我们拍摄大画幅的朋友都知道,我们需要过渡非常顺滑,甚至应该出现像柔润感的灰的渐变,二的8次方是不可能给你带来这种效果的,有的朋友问,为什么我用二的8次方扫描的时候为什么看起来没有阶梯啊?因为真的在一张照片上空间不是均衡排的,是被打乱的,你的眼睛被欺骗了,有时候会发现,一个渐变过渡均匀的天空会出现彩虹一样的东西,那是因为你的信息不够,渐变的中间缺少一些信息,计算机没有办法无中生有,会出现像彩虹一样的断裂层,这种现象可以在2的16次方,经过16比特扫描在的方式下会彻底消失,就是把原来等长的那段灰,原本我们分了250级,现在把它分了1670多万级,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灰的完完全全平缓过渡,会发现原本造成底片中间暗的一点东西没有的地方,居然出现像煤堆里面金子的闪闪光。

  我回国的时候,老家的一个摄影师他拍了安徽的民居,在天井向里面拍的时,中堂地下挂一个小篮子,挂的锈锈铁钩是根本在底片上看不出来的,我们居然能够通过16比特的扫描可以完完全全的识别出来,这个老先生说在这里拍的照片已经有十几年了,放过无数次,也得过奖,从来没有记得原来这个地方还有三根钩子,钩子上还挂了两片腊肉。甚至拿放大镜对着底片看,都看不到,但是这个信息确实在里面,而且在暗暗的发光。做过传统暗房的人都知道,你们所追求的高亮的地方影调和暗位的影调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是暗暗的,但是有像金属光亮的暗位,像银粉一样,手如果是湿的,好象是可以粘下来的感觉,这是需要非常致密的银盐颗粒,要需要冲洗非常好的底片才有可能实现这样最终的视觉效果,我们通过扫描只有一个选择,16比特。前提还要用RGB,黑白的底片在扫描的时候滚筒、RGB、16比特,没有其他的选择。

  这次影像专家见面会有些朋友的照片是我在帮他们制作的,他们拿过来的光盘就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最后一次做的]是杨延康的片子,他拿过来的照片让我帮他看,我看非常可惜,因为很多的细节已经丧失,没有办法做,花了很多的钱。电分是为了电子分色,是为了适合印刷机的版,我们现在不需要分色,不需要丢掉30%—40%的版去适合这台印刷机,换句话说,如果这样的话,完全可以从很多信息中拿出那一部分适合印刷机的资料交给它,我可以从多的信息里摘取需要的部分让你印刷,可是我不能从你印刷所获得的信息中用做我的输出,因为你缺少东西,我不能无中生有的多增加一些信息来适合我的输出。滚筒和电分是两个概念,滚筒是一种扫描方法,电子分色是对颜色进行符合CMRK印刷方案的色彩管理的方法。

  这里又要说了,滚筒扫描和平板扫描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一定是滚筒而不能选择平板呢?这个话听起来有点绝对,但是我还是坚持这种绝对。为什么呢?所有的胶片都不可能表面百分之百平的,它会拱,使它不拱的方式就要加一块玻璃,这样会产生牛顿环,这是很让人头痛的事儿。只有一家公司的产品做得非常好,他们把这些技术用作印刷方面,只有这种扫描仪才能够实现用平板方式进行扫描而排除牛顿环,但它的技术是保密的。这种扫描仪扫描对底片的对焦是用景深对焦的方式,如果把图片放大的时候,最后是模糊的。而滚筒扫描用的是点对点对焦,因为它把一个胶片弯曲的时候,只对曲面部分的一条线进行扫描,所以它的对焦是点对点的,它可以对银盐胶片的颗粒进行扫描,你可以看到每一个颗粒上的微小反差,集中放大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模糊。

  所以,我一直坚持用滚筒扫描仪,用RGB的方式进行扫描,无论是彩色负片、彩色正片,还是黑白负片,16比特,RGB,用滚筒扫描仪,没有任何选择。现在我们已经做了第一步,如何获取数字信号,有相片拍摄的,有用滚筒扫描仪扫描的,获得了以后,这就是你原始的底片,获得以后,绝对不能在原来的底片上修复,覆盖原来的底片。我们经常扫描一个档案,给档案起一个名字,修划痕,调整一些反差,最后保存,保存以后把原来扫描的最原始的档案覆盖了,也就是说你毁掉了当时第一张原始底片,这时候应该另存为,因为那时候你在修脏,在调整反差,调整曲线的时候,你并不知道这张照片今后要印多大,这张照片今后是用什么设备去输出,这张照片今后是印在什么样的介质上,你心里无法预计到。所以,我们在修脏的时候采取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张要印到1×1.5米的135的底片,你在修脏的时候,安全的状态是你把图片放大了400%,否则上面会出现脏点,如果放大到50×60,这时候可以按照200%的放大倍率修脏,修脏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橡皮图章,这是在毁掉底片。它有两个工具,一个是“挽救”,是一个小棒,还有一个是“套圈”的工具。如果用这两个工具,图片放大了200%的时候,修脏的时间花的时间最长,我曾经花了一个星期把侯波的照片脏的地方修完,“毛主席在火车上办公”,花了一个星期。

  数字底片是否不需要修脏呢?也需要修脏,CCD上面也有脏点,每块CCD还有一个盲点,我们今后如果把数字相机拍摄的档案,要把它放大到巨大的时候,你会发现由于CCD从工厂出来的时候,有些地方是DEAD CCD,就是说这个地方是坏的,这时候如果放到极大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坏点出现,还有CCD表面的灰尘,也需要修脏。这时候也需要按照400%—200%进行修脏。

  我所见到所有修脏的人,有高手中的高手,是按照50%修脏的,因为那样不很快,基本上每一个小圈,这个小圈是很大的,乒乓球那么大,但是在底片上看到只有一点点,最后你会发现很多的细节就没了。修脏完了以后,这个档案再重新保存一次,123就变成了123—1,这表示你已经修好脏了。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这时候你还不知道我下一张照片到底要放在什么纸上,用什么机器输出。即使艺术家告诉你我要用美术纸,打印多少尺寸,这也不能作为根本的标准,因为忽然有一天客户问艺术家说,我需要一张小一点的,或者说我需要改变介质的时候,那么你也就会马上发现,你有很多工作从头开始做起。第二步,你把作品已经修好脏了,档案是123—1了。

  接下来是调整反差,调整反差,调整亮度的时候,我们现在开始做的是色彩管理,就请我的好朋友,也是为数不多的对色彩管理非常精通的刘晓宁先生给我们讲讲如何做色彩管理。

  我们来做色彩管理的目的是要把屏幕上看到的作品和纸上看到的作品,让他们尽最大的可能两者一样,甚至于你可以做到屏幕上看到的作品到最后出来的作品是符合你的想象,你的想象是没有标准的,那么你就可以非常准确和精确的调整色彩管理不同的方案,通过各种技术的手段可以调整出来。一旦掌握了这种技术的话,像做艺术品复制、做高质量的输出和原色彩方面就会不成问题。

  刘晓宁:占用大家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下色彩管理。我是一名工程师,我跟高磊是很朋友,我们进行过很多的探讨,也跟他学了很多的知识。

  在座的各位大多是跟摄影相关的,摄影师或者图片制作,我想你们都有很多的心得,我就将我在颜色控制和色彩管理上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大家能够提一些问题。我是结合摄影来说的。

  首先,说一下摄影与色彩管理有什么样的相互关系?因为昨天和前天我都在外面的展台上,我们有一个小的摊位,接触到一些摄影师,我们聊了一下,我的感觉是,很多人看到我们的东西第一是比较茫然,不太清楚我们是做什么的,有些人可能没太看明白就走过去看展品和图片。另外,跟一些场景有过接触的人会发现自己与这个东西可能有一些关系,会多问一些,但是大部分人对这块相对来说了解比较少一些,可能更关注相机本身、镜头本身,胶片或者大的东西。但是,对于蕴藏于相机后面的内部的色彩控制和色彩管理,很多人有些茫然和不太清楚。

  简单的就我的理解来说,什么是色彩管理?我觉得对于摄影来说,摄影本身是一种光影的艺术,色彩管理就是光和颜色的科学。什么概念?我们眼睛看到的,我们记录的一般是眼睛看到的给记录下来,记录的时候可能涉及到各种变化,光学方面的、物理方面的或者是化学方面的变化,最终我们看到成品,无论是从显示器,从数码相机的荧光屏上,或者打印机的作品,你看到颜色的时候,这个颜色已经经过了多次的变化,不管是从化学还是物理方面。色彩管理是控制颜色从采集到显示,到处理到输出,这个过程是在你的掌控之内,能够达到你想要实现的目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颜色,可能是你想想中的,也可能是我们要求还原真实的颜色,我就是做色彩控制、色彩管理的,简单说就是控制颜色,另外是还原你想要的颜色。

  说到相机,比如说屏幕要校色,打印机要校色。相机为什么要校色呢?你可以想象一下最早的银盐,无论是拍照的时候,有多少档的曝光,多大的光圈,甚至有各种各样型号的滤色片,这些都是在做初始的色彩管理,都是在做传统的色彩管理。数码化以后,很多这样的细节都已经固化在你的相机里,或者变成背后运行的东西,被很多人忽略。实际上无非逃不开三个方面,一个是曝光,看曝光是否正确,是否不够;第二是白平衡;第三是颜色的还原。颜色的还原不仅仅是灰平衡的方面,还有彩色的各个方向,色相上的还原。

  先进一些手段并不能取代经验或者传统的方式,它可以借助现在数字化的手段,我们可以处理一些设备的颜色问题,比如说数码相机,比如说扫描仪,前面摆的是平板扫描仪,对于扫描仪来说有很多种类,不能全部都放在上面。再就是显示器,还有投影仪,另外是输出设备,用一台打印机来表示,但实际上现在我们的输出设备非常多,比如说放大也好,或者是激光冲扩,另外打印,打印有喷墨、激光等等,这些都是输出。

  在涉及的流程和设备当中,实际上有一些数字化的手段,或者说快捷的方便操作的手段来控制颜色。

  简单总结一下色彩管理的重要性,这种技术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第一,它是要校准设备,比如说你拍摄了一张照片,不管它去扫描也好,或者是数码的文件也好,你可能在你的电脑上要看一下,调节一下,处理一下,然后拿到输出中心、图片中心或者广告中心设计,你可能发现两台屏幕颜色完全不同,或者差异非常大,实际上你的文件是一个文件,并没有改变,但是颜色会发生变化。现在这个问题就是通过校正设备,让显示器达到统一的效果。

  另外,从提高色彩质量的角度来讲,达到设备可以正常性能的条件下的最大色域,就是最佳状态。比如说对于相机来说,刚才高磊说过RGB格式,把你第一眼看到的初始的东西记录下来,你可以把它定义成任何颜色,但是如果你把初始的东西抓到了,灰阶抓到了,就可以延伸。比如说打印机,在特定主张的情况下,色域是特定的,但是对你的图来说,或者说不同状态的介质来说,打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颜色校正的目的是发挥这个设备最大的色域,让它达到最大的能力,比如说打红,最红能达到多红,从数据来说最红是255,不能再大了,但是对打印机来说,可以控制墨,可以控制它和介质的匹配,可以让它的红更艳。

  还有一个目的是让颜色交流更加方便,比如说你的屏幕和输出中心的屏幕颜色不一样,或者说现在有很多摄影师,拍出来的数码作品很多要在网上传播或者放在自己的MSN或者网站上传播,绝大部分内嵌的色域是998,非常大的色域,而一般笔记本的显示器根本达不到这样的色域。在内嵌数据之后,发到网上之后,很多人打开之后根本看不到你想展示给他的颜色,这也是通过数据的手段完成,怎么样让他看到你想体现的颜色和层次。这是加强颜色准确性的一致性沟通。

  另外,对于制作工作室来说,他在给别人做图像的时候,他调一幅图可能需要一个星期,花非常大的力气调颜色,或者修脏。他为了让图片输出之后达到最极致的效果,如果你的屏幕和打印机差别非常大的话,屏幕显示非常艳的红,打出来是非常暗的红,打出来是另外的颜色,我们就需要反复的调整。

  色彩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这个图像在不同设备之间传递的时候保证一致性,就是所见即所得,比如说我们拍一张油画,我希望复制下来,可以通过扫描或者拍摄,我们怎么样把它采集下来,在屏幕上看到非常一致的效果,最后在输出、印刷或者打印纸后可以保证原有的颜色。色彩管理的第二的目的就是保证颜色一致和可沟通、可交流的特性。

  具体说刚才涉及到的设备,我一个一个简单介绍一下它们有些什么样的可以用来校色或者辅助校色的供给。

  第一是数码相机,采用了银盐的手段,它的调整可以曝光,比如说柯达的灰阶,拍一下,看是不是前几级曝光过度,或者后面到顶级了,没有层次了。第二是白平衡,很多数码相机都有内嵌的,傻瓜相机是封死的,一般的相机都有可现的、通用的,比如说灯光、日光,这些白平衡的参数就是代替了以前相机的滤色镜,比如说柯达胶卷、富士胶卷有灯光型的、日光型的,跟这个道理完全一样。进入数码时代以后,你的可控制能力可以非常的明确,你可以控制色温,是6500还是5000还是4300。

  对于色温校正来说,白平衡的校正和灰平衡的校正,比如说白卡或者灰卡,你拍摄图像的可以先拍摄白卡或者灰卡。你希望还原物体景物的时候,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第二,彩色色卡,拍传统片也有很多这样,它的名字叫就是检查颜色的一个手段,因为颜色是各涂料,在各种光源下同色一体的效果非常好,作为一个颜色的察看器,拍下来以后,不管是扫描还是数码,到photoshop,看是不是能够对应起来。

  另外,就是这几年新出来的,颜色察看XP,看你的曝光是不是均匀,除了白平衡之外,可以看记忆色,比如说海蓝、记忆红、绿草,可以通过它来察看,你的相机拍的除了红之外颜色是否准确,是否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这是色卡。

  在拍摄当中,我举一个例子,并不是所有的摄影都需要色卡,但是有这个色卡肯定会给你带来一些便利,就是辅助工具。我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说我们要翻拍一些东西,国画或者古代瓷器、文物,需要拍出本身的颜色,所谓本身的颜色是很主观的东西,什么是本身的颜色?大多数参考的是在日光下,或者D50、D60均匀照在物体上看到的颜色。其实色卡的标准数据都是参考标准光源下的颜色制定的,我们具体用的时候,就是在你拍摄商业广告或者复制品的时候,拍的时候先拍色卡,色卡的电子文档会用软件分析,各个色相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你继续拍摄实物。拍完以后,会把分析的结果加在文件上,起的作用就是来补偿相机整个的过程,包括曝光也好,造成的偏色,来还原颜色。它最终生成的是ICC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描述文件”,这个文件记录了你当时相机和曝光条件之下拍摄的颜色特性,变成像标签一样,你拍了这个照片,把胸牌嵌到图像里,打开图像的时候,这个标签会跳出来,就告诉他你这张图是什么样的颜色定义,比如说255,刚才说过,你可以在不同的打印机上打印出不同的255颜色来,有的是红的,有的是品红色,有的是深红色,实际上255并不代表一个颜色,而是代表亮度等级,就是你后面需要还原颜色的标签。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的话,你就可以做到所谓的所见即所得。但是,所见即所得并不是任何情况下你眼睛看到的,而是针对于日光条件下,标准色温、正常曝光的条件下,它的颜色能够如实反映到显示器上,(图)左边是一个灯箱,右边是一个显示器,可以达到显示器里显示的颜色和灯箱里看到的实物颜色一样,如果灯箱是白炽灯或者蓝色的反光板,可以显示的颜色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要看你拍摄的目的,是要真实拍摄物体的颜色,还是你目视的效果。

  对于扫描仪来说,平板也好,滚筒也好,扫描仪实际上就是感光器件,滚筒可能对银盐的亮度来感光,CCD必须经过RGB的转换,无论是什么样的扫描仪,实际上就是一个眼睛,它去看光的强度和颜色的眼睛。我们每个人的眼睛看颜色都有差异,主观上或者客观上对颜色的反映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特敏感,有的人是近视眼。对于扫描仪来说也是一样的,同一张原稿,同一个颜色,不同的扫描仪看会看出不同的结果,不管是数值还是颜色定义。所以,需要做校正,出厂的时候厂家都会做校正,但是随着出厂之后,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差异,还有光学器件的不同,还有灰尘,造成颜色逐渐会偏差或衰减。拥有这样的仪器就可以做校正,每一个色块都会有对应的日光D60或者D50的数据,扫描之后进行比较,看和出的状态偏离了多少,以产生自己定义的文件格式记录下来,再扫描的时候做这样的补偿,跟数码相机的原理几乎是一样的,然后就可以得到跟出厂状态下或者跟日光状态下你看到的颜色比较接近的效果。这是扫描仪的作用。

  (图)这是一个例子,就是扫描仪时间长了,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小的平板扫描仪,扫完以后偏红、偏蓝,经过校正以后,可以达到比较好的色象的表达。

  有人说其实我经验很丰富,做了几十年的电分师傅,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数值,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扫一张图,需要一个小时调颜色的话或者通过一天的时间调颜色的话,而通过色彩管理方式只需要加上一个选项就可以完成了,可以带来很多时间上的节省和便利,在校准的基础上利用你的经验达到更高的层次,这样不是更好吗?

  对于显示器来说,就是屏幕,我们看到市面上有很多液晶屏幕热卖,以前CRT的显示器,我们认为是最好的显示器,现在液晶技术发展到高端上,基本上超过了CRT的显示效果,不管是CRT还是液晶显示器,同样存在颜色上的差异,而且同样类型的显示器,价格差异非常大,我们到中关村去买家用的显示器,800块就能买回来,但是要买专业的显示器,很可能要花几万块。差异在哪儿?咱们从颜色的角度上说有两个点,第一,颜色的稳定性,并不是不好,开机半个小时颜色会变化,好的机器开机一分钟、几十秒颜色就稳定了,所以,对于颜色和图像要求质量非常高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性能。

  另外,色域,比如说有的显示器,其他的指标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色域的表现上,不同的色域,价格能差几万块钱。目前的情况下,一个物理的设备,远远低于我们眼睛能看到的颜色,有很多颜色是显示不出来的,数码相机的记录也是一样。当显示器的色域层次更高的时候,实际上它给你带来的是更多的视觉冲击和视觉信息。所以说,显示器的校准,第一个目的是让多台显示器之间颜色尽量一致,当然显示器互有伯仲,一千块钱和一万块钱的显示器色域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公共的地方可以尽量让它们保持一致,让不同的显示器颜色接近。这样的话,同一张图在不同的显示器打开的时候,你心里就有底了,在不同的显示器上看都是非常接近的,否则的话,你可能判断是不是你拍的问题,或者说他的显示器有问题。

  第二,描述文件,当图像跨设备传递的时候,比如说你需要输出,打印,输出的颜色能不能在屏幕上模拟,让屏幕上显示校正的输出就是这样的颜色,可以在模拟的情况下进行调图,我觉得输出的颜色可能不太理想,再调整一下。这是利用ICC色域管理进行模拟,它可以模拟计算机打印机,或者模拟另外的印刷,这也是现实的技术。

  (图)这是一个屏幕校色的简单的演示过程,有一个仪器放在显示器上,通过软件的控制可以显示一系列的颜色,和标准的颜色进行对比,可以测量白点,黑场、伽玛值、红绿蓝等等颜色。这种手段可能很多摄影爱好者都比较了解了,通过屏幕下一个很小的东西,也很实用,把自己的电脑屏幕校正一下,看到比较好的屏幕效果。它的应用具体细节,感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在下面两天的时间里进行交流。

  另外一个,我们以前做摄影的都是拍反转片,现在有投影仪了,它也是一个数字设备,它也存在颜色的偏色,如果说你希望给观者看一个好的颜色演示的时候,你也希望投影颜色更好,这样的设备也可以校正投影仪的颜色,让它的显示还原,比较准确。

  (图)这是一个PPT,Office里个一个插件,装上以后也可以现实投影仪的颜色校准。

  (图)这是一个输出设备,可以输出照片和图像的设备,它的颜色管理,我就以打印机为例做讲解,对于打印机来说,影响打印效果的因素,我列举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一个是打印机的类型,是喷墨的、激光的,还有它本身用什么样的墨水,用什么样的纸张,大家都知道我换一种纸,在图库纸和非图库纸上打出来肯定是两个效果。但是,能不能在高光相纸上,比如说亚光相纸上和我的初衷达到一致的效果呢?这些都需要颜色校正。另外,影响打印效果的比如说有驱动设置,RIP是一种软件,对图像解释,驱动打印机来打印的软件,专业的RIP软件往往可以极大的提升表现的能力和颜色的色域或者颜色的过渡。最后一个是打印分辨率,直接影响你打印的精度和打印的速度。

  实际上对于输出来说有这么多影响的因素,如果你不去控制的话,可能你的图片在不同的情况下交给不同的人输出的时候,打出来的颜色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虽然表达的主题内容一样,但是颜色不一样,表达的效果不一样,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输出校正,打印机校正其实也很简单,总的来说,就是它会有一些电子的数据,因为我们输出肯定是给它电子数据,RGB,我们把电子数据的很多种组合、很多种可能性交给它打印,输出以后用分光度仪去测量打印出来的每一个颜色,看它的颜色是怎样的,通过这个反过来看打印机对某一个色相或者会平衡上处理是否有品色,是否密度不够,再去补偿打印机。

  (图)这是ICC可以测量、输出色块的仪器,我们在后面都有展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比较通用的ICC是围绕比较通用的手段进行的,它的应用是嵌入在每一个数码流程,比如说数码相机,里面肯定都有颜色设置,可以嵌到I 的色域。另外一个是操作系统,当你打开苹果PC的时候,操作系统就已经应用了这样的色彩管理,windows从98以上,苹果已经从8点多的时候,甚至更早,就已经有了色彩管理了。另外一个是设备驱动,打印驱动、扫描驱动,比如说你的相机本身有配套的格式的打开软件,他们也可以支持ICC的设备管理。最后是应用程序,比如说Photoshop、打印RIP。了解这些并不需要多精深、多清楚,但是了解它,对你的图片采集、处理和交给什么样的人输出就有更大的选择性,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得更好,什么样的人是乱搞。

  最终色彩管理的目的是实现拍摄、采集、输出、显示、输出颜色的准确,第二是一致性,配合你的创意、配合你的想象,达到你想要的颜色。

  我讲的就是这些,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多一些交流。

  高磊:谢谢刘晓宁。感谢大家在中午这么困的时间还要来听这么催眠的讲座,实在是感谢。

  我刚才站在这里讲的第一句话就是传统,因为在中国做传统银盐影像或者方向的人很少,不会超过5个人,让我心服口服的,只有四个人,第五个不知道。这些人在中国这么多的摄影师中是凤毛麟角的。也就是说,我们对传统的银盐影像了解的人不是特别多,老外也不是特别多。所以,我们在传统的图片制作上,我们跟老外比可能感不上他们,但是数字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有些地方比他们更强。

  说到现在,我们接着往下去,色彩管理做好了,需要打印,16比特。到今年9月份以前都是这样,如果这样的话,你必须买一个驱动,这个驱动能把16比特扫描、16比特图片输出,这个驱动的价格是打印机价格的几倍,而且你要看明白273页的说明书。这样的话,使很多人望而却步,那个时候谁都不要奢谈收藏级的数字输出,全世界能做到的没有几位,我们都能报出名字来。这是9月份以前。

  9月份以后,假设我们再也不需要面对那么麻烦的16比特的打印程序,假设我们再也不需要每天趴在桌子上去读178的小格子,这是让人非常愉悦的事情,我们再也不需要什么是RGB系统等等,再也不需要管它了,但是打出来的照片,你会发现跟那些已经学了4年,听说是从法国回来的人打得一样好,这是非常让人愉悦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个工具,把这么复杂的工程简单化,简单到你只要动一个按纽,就是你愿意打“收藏级”按纽,你点我愿意,跟结婚那么简单。如果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就会使得每一个人,每一个艺术家,甚至每个家庭,在技术上已经符合了制作收藏级照片的能力,但是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去做,因为这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说最终这张照片应该调整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在视觉上或者在艺术表现、观点表达、传播等等方面是完全符合你的创作意图的,这个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是艺术层面的问题。今后影像的好坏,大家比拼,第一,拼的不是你用什么纸。第二拼的不是你用的纸能放300年还是350年。第三,拼的是你用什么机器,拼的是你对作品的理解是否真的是用影像语言来表现,最终是拼这个。到这个层面上,打印输出不是纯粹的技术或者工艺的体现,而是一个应用,而是你知道了这种设备,整个的流程能够给你带来的各种可能性,然后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可能性组合起来,创造出你自己独特的影像,而它是在技术上、在使用的介质上是符合市场要求的,我们应该进入这个年代。

  我这边有两台机器,声明,这不是广告,16比特的机器,也就是说前面我们讲得那么多16比特,讲了那么多色彩管理,最终能实现它吗?灰度的16比特,彩度的16比特,这么贵的仪器我也不想看那本说明书来使用,最后我说要16比特,而且要符合市场标准的,这就能做到的。因为刚才晓宁给我们看的仪器,就在这个机器里,是把它做在打印头部上了,你通过电脑的软件,它就问你要不要做机器、纸张、油墨的线形化,要不要做色彩管理,你说做,半个小时,就做成功了,出来以后就准确了。除非有一些疯子希望做得更好的话,就要做到完完全全别人做不到,完全是自己想象的,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再回过头来去图那275页或者是再去用专门的仪器去测量,这些工作像艺术复制等等行业还是需要的,那是另外一个方面的,就更加精确了。但是,本身色彩管理里的系统和最简单的方法,16比特足够了。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福音。

  在数字输出的行业中,除了通常所说的我们使用收藏级的纸张,比如说光面的收藏级的纸张、粗面的收藏级的纸张,来用颜料墨进行输出,这是现在新定的一个标准,是美国的VM这个组织定下来的,被全世界的画廊、美术馆所接受的标志,它会像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一样,使每一个人都可以采用这些纸张、这些墨输出在技术上达到要求的图片。在这个以外,我们还能做其他的东西吗?举个例子,今天放在外面的庄学本的人像,拿回来的时候,我是和何崇岳和林然商量,能不能做成银盐的,因为他当时排这张照片的时候,用的是一个老的尼康的风行机,底片已经由于时间久远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霉变,明显脱落了。我们在传统的放大机制下能不能放得很好?能,但是非常复杂,用数字的方式能不能做得和传统一样,完全能,甚至轻而易举。庄学本那张底片,经过数字调教,在屏幕上看到完完全全你想要的效果以后,在纸张上打印出来,经过校样,对了,然后是怎么样做成银盐,银盐的胶片是通过银盐堆积的厚度来确定的,所以厚乳剂的底片好过薄乳剂的底片。我们如果用打印机直接在工艺上把一张正片转化成图像很容易,一般用低酶纸拓下来就是一个负片,如果用这张负片直接打印在透明胶片上,出来的照片是灰的,肯定不行,原因是胶片的银盐堆积的密度越大,阻隔光的能力越强,曝光才会亮,这就要求我们打印机在打印一个透明胶片的时候,也必须产生同样的阻隔的厚度,把光挡住,才能够在照片上出现同样的曝光,我们做不到,为什么呢?纸张或者胶片的吸墨能力有限,不允许有大量的黑墨把光挡住,出来的照片肯定是淡淡的、软软的,黑不下去、亮不上来。怎么办?黑到死,最亮的时候还有细节,怎么办?我们必须找到另外的方法解决,就是用光学密度替代传统物理的银盐密度,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原理,我们在暗房里有暗房灯,同一类相纸对暗房灯是不敏感的,这个颜色就是我们用来做光学密度的颜色,所以正常的用做接触影像的数字底片是带颜色的,颜色正好等于你所使用的相纸,颜色和暗房灯在光谱上要一致,这就是我们用来做数字底片的原理。这里就涉及到色彩管理,我可以在数字文件里非常轻易的把光谱的区间得到多少纳米、多少长度的光谱,要把它转化到RGB色域,应该是什么颜色呢?很容易,马上转过来,数字是敲进去的,但是用写进去的数字要完全准确的转到打印出来的数字底片上,这不容易,任何一个细微的、微小的差别会导致你这张照片变灰,会导致所有的反差出现问题。所以,这样的色彩管理的话,我用的是DTP20,是用它来做的,这种色彩管理就已经不是我直接输出,用一个自动就能完成了,因为它太精确了,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拿得到。

  最后获得一张数字底片,再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处理影像,你完全可以获得一张比传统更棒的照片,加上百年影像水洗器。用字银盐接触映象的数字底片有多大呢?可以做到1×1.5米,不会再出现对焦不准,由于极度放大四个角出现影像崩溃,不会。我们在工作室做的时候,是8×20的底片,我也做了一张8×20和原底一模一样大小的数字底片,两个人都直接接触映象,他自己拍摄的那个底片比银盐底片在映象时需要遮挡,局部需要加光,需要减光,需要调节反差,每张都需要这么做,还有一些划痕,印出来以后还有一些小点,我的照片是每张8秒钟,出来一模一样。后来被卖出去,买家是一直做银盐相纸的销售,对这些图片非常敏感,没有看出来,我们也叫了于翔,让他去看,你能不能看出来传统底片和数字底片的差异?何、我们做了三长数字底,其余是原底,全部打乱,你挑哪三长是数字底,于翔挑出来三张,全都是原始底的,这样最苛刻的人、眼睛最毒的人都看不出来。这除了说明用数字的方式可以做到还原银盐影像的质量,除此以外还包括另外的问题,我们打印机打印的银盐胶片为什么没有墨点呢?打印的胶片能不能放大呢?

  我们首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不能放大,只能接触影像,如果放大的话,会把打印机打印的墨点放大了。那么,有没有墨点呢?没有,一点都没有,为什么没有?打印机打印底片的时候,所用的墨点排列方式完全由这个打印机的驱动程序代替你的算法决定的,我当时就是用这个小的打印机做的庄学本的底片。如果墨点的排列非常精确、非常好的话,你是看不到的。第二,16比特,灰阶没有断,因为16比特带来的信息量巨大,足以代替银盐的底片,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张银盐底片扫描获得的全部信息,现在又重新还给它,复制一张底片,还是用原来的银盐底片所获得的信息是一模一样大的。这是数字今天给我们带来的力量。

  下面休息一下,大家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提问:数字底是用什么胶片?

  高磊:是用数字胶片。惠普有很多种透明的胶片,但是我没有用惠普的胶片,因为当时的时候他们还没有供应到市场,我还是以前在学校实验室的时候,用的欧洲一个小厂做的胶片。

  提问:原来用8比特做的图像能不能转到16比特?

  高磊:是不行的。8比特本身就没什么东西,再转成16比特的话,无中生有,那就是给了你一个16比特的名号,但是里面没有增加任何的信息。

  提问:从曲线来看,如果用16比特,曲线很平滑,转成8比特的话,就很差,有时候哪怕肉眼看不到,但实际上本质有区别。有些摄影师很可惜的照片,已经按照8比特储存了,有没有办法把它挽救回来?

  高磊:16比特可以转成8比特,但是8比特不能转成16比特。

  提问:能不能输出稍微平滑一点?

  高磊:没有办法,只能原来是8比特就是8比特,转成16比特,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无中生有。

  高磊:看样子很多人明白,一步把话问到底,还是问数字底片的事情、。

  还有人问,数字底片的材料从哪儿来?欧洲有一家小厂,我回去查一下名字,我基本上试过了很多种的透明片、半透明片,把半透明片用油浸湿,使它透明,然后用硫酸纸,浸湿。我试下来发现,数字底片对片基的要求非常高。用照排机以前有人做过,但不是个好办法,因为很困难。有一种情况可以用照排机试一下,把它分成CFIK,用晒蓝工艺做可以试试看。但实际上你会发现,用打印机做底片,如果用做晒兰工艺的话,一张底片通过调整底片上的颜色一次性可以做到,不需要照排。

  彩色底片会不会有呢?会,很快。就是说做出来的照片是彩色的底片,是为彩色照片服务的,接触影像是在彩色上,大小多少呢?跟打印机一样,能生产出1.1米宽度的透明胶片的话,我们就可以做1.1米宽度,理论上长度无限的底片,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刚才大家几个比较关注的问题。

  还有一个朋友关心手工上色的问题,用数字打印出来的底片,再加上手工上色,是不是符合收藏?是不是符合收藏我们排开它的艺术性以外,主要是看它的材料是不是惰性的,不是那么容易起氧化反应,比如说我们用的是颜料墨、用的是收藏级的美术纸,如果你用的是颜料,可以,但是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不知道哪位了解,就是以前黑白的老照片,给它加点颜料,那个颜料是什么性质的,我不清楚,如果是属于颜料,那就没有问题了。

  我从开始讲到现在,包括感谢刘晓宁讲的内容,所有的这些是讲的工艺流程,这个工艺流程的名字叫收藏级图片的工艺标准流程,采用这种工艺流程的人是九十年代初艾瑞丝打印机的那群人,也就是说在纽约、东京、巴黎和伦敦的一些实验室所采用的方式,这是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家所认可的。

  谢谢大家,在这么一个困顿的下午能听这么一个冗长的讲座。谢谢。

(责任编辑:张静波)

 媒体精选
  图片新闻
蚂蚁成为新的时尚宠物
蚂蚁成为时尚宠物
·扮孕妇同男友抢的哥
·警逼供打残疑犯被判
·诱人的“辞典”
·桑塔纳自燃爆炸
·高三生为学业断指
·票贩警察眼下倒票
·法官脱袍斥责原告
  图片故事
"篮球女孩"的世界
"篮球女孩"的世界
·不是林肯车就不上
·娃娃鱼宾馆安家30年
·农民拍电视夸妯娌
·手拉手一起走(组图)
·职业格斗士(组图)
·天堂女儿国(组图)
  专题报道
西安动力档案
西安动力档案
·大学生体验生活15天
·全能的侦察尖兵
·说唱中寻梦的80后
·独有民族之花
·重庆百年洪灾
·闹事猴园 半喜半忧
·东方之猪麦兜
·南京遭遇大暴雨

ChinaRen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客服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