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金陵晚报

南大19年磨一剑,摘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通讯员 罗静 秦刚 张云云 张辉 金陵晚报记者 王君金陵晚报报道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在北京隆重举行,江苏省30多个科研项目名列“国家科技奖励”榜单之上,占到全国的10%左右。而这其中绝大部分项目都是由南京专家承担主持完成的。

在这30多个项目中,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等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时,南大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据介绍,闵乃本院士等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开辟了光电子产业发展的新天地。介电体超晶格方面的研究是南京大学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果,课题研究组接连攻克了一个个科学难关,逐步建立了介电体超晶格的理论体系。据介绍,1998—2005年,除2002年和2003年评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外,其余年份均空缺。今年,全国共评出2项自然科学一等奖。其中,南京大学物理系闵乃本院士和朱永元、祝世宁、陆亚林、陆延青等教授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与香港大学化学系支志明院士完成的《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同时获得该奖。支志明院士也是南京大学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南大的获奖成果从提出基本概念、建立基本理论、证实基本效应到最终研制成功全新的原型器件,历经19年,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同时,南京大学吕建教授等完成的《对象化与主体化的软件协同技术、平台与应用》获得2006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据悉,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有: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积与区域环境变化”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两个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南京林业大学“农林废弃物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木糖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此外,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和国电自动化研究院的“RCS-900电力系统高压大容量主设备保护”等26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一段湖底泥五百年历史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苏民、于革、沈吉、吴敬禄、羊向东等科学家十多年来,着眼底泥,利用它来研究区域环境的变化。十多年来“行走江湖”,十多年来潜心研究,终于找到了一些有关湖底底泥与环境变迁的答案。昨天,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研究“湖泊沉积与区域环境变化”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沈吉告诉记者,和树木年轮一样,不同年份的底泥其实也可以分辨出来。而在年复一年中,底泥形成的这些分层,不仅能够说明底泥的“年龄”,而且还将这些年来周围环境发生的大事件,默默地记录了下来。据了解,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应该是国内最早一批将研究视野投入湖泊底泥的单位,十多年前,专家们就与国际同步开展了底泥研究。这十多年来,专家们为了研究,在青海湖、洱海、太湖等上百个湖泊作业,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大湖区。沈吉说,研究湖泊的底泥是件细致活,因为世界变迁的事件虽被记录在底泥中,但是却记录得非常“隐蔽”,需要细细地寻找。另外,底泥的堆积速度其实是非常“慢”的,其中1厘米的底泥差不多对应了500多年的历史,如果忽略了其中很小的一段底泥,就可能忽视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据了解,利用湖泊的沉积物,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们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季风环流和区域环境分异的关系;重点开展了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湖泊响应研究;建成了中国晚第四纪古湖泊数据库,进行了我国及整个东亚地区不同时空尺度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通过气候环境要素的定量化,实现湖泊长尺度古环境演化与短尺度现代环境变化的融合,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湖泊沉积与环境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昨天,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花落南大。经过十多年“甘坐冷板凳”的探索研究,南京大学闵乃本课题组终于登上了国际科研高峰,成为这一领域的引领者。获奖之际,闵乃本院士吐露心声:这项成果是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结晶。1984年,已是晶体生成科技领域新星的闵乃本年届49岁。受国家建立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南大固体微结构物理“加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鼓舞,他开始致力于组建全新的学术团队。1984年,科学家发现了物质的一种新形态——准晶。1986年,闵乃本提出“可否将准晶结构引入到介电体超晶格中,构建准周期超晶格”的新设想。经过2-3年的探索,闵乃本和学生朱永元等建立了准周期超晶格的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预言“一块准周期的介电体超晶格有可能将一种颜色激光同时转换成三四种颜色的激光”。一个新理论要得到国际承认必须有实验验证。但其后的2年里总也没有找到突破口,那是19年研究中最苦闷的阶段。直到1992年,闵乃本在香港访问讲学时看到一篇报道,称日本科学家利用半导体平面工艺制成了周期结构光波导,实现了激光倍频。这触发了闵乃本的灵感。2年多以后,他们成功地发展出一种室温图案极化制备介电体超晶格的新技术。1996年他们制备出了同时能出2种颜色激光的准周期介电体超晶格,并成功地用实验进行了验证,该论文发表在世界级学术刊物《科学》上,课题组为该领域的研发奠定了基础,随后斯坦福大学的一批科学家纷纷跟进。而此前,研究组坐了10年冷板凳。谈到这项科研的应用前景,闵乃本介绍说:“固体激光器一般只能出一种颜色的激光,用了我们的介电超晶格以后可同时出红绿蓝3种颜色的激光,或更多颜色的激光。如多波长激光器有可能去发展一种激光医疗仪器,有些病症的病灶对某一个波长的激光比较敏感,就可以用它来检测和定位,然后再用另一波长的激光对它进行手术治疗。”不过他强调,“当然,目前这只是设想,还没有做出来。如果有医疗界、企业界愿意做,我们会很高兴与他们一起来讨论。”闵乃本:1935年生,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973计划顾问专家组材料领域召集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量子调控”专家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朱永元:1949年生,南京大学教授。多年从事微结构材料的研究,涉及介电体超晶格、金属微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和特殊物理性能(压电效应、电光效应、非线性光学效应、等离极化激元)等领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祝世宁:1949年生,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和非线性光学,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获得国际、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陆亚林:1964年生,1991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6年期间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和材料科学系工作,曾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持有多项中国、美国专利,并是多种国际学术刊物审稿人。陆延青:1971年生,南京大学教授,IEEE激光电光分会及通讯分会的高级会员,多种国际刊物特约评审人。先后在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曾先后担任多家公司开发主管、首席技术官、高级技术顾问等职,在光通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应用 | 沈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