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愿无报酬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作者:宋健
“目前在中国,矽肺、煤尘肺病发病率相当高。处于严重污染环境下的工人,大多是我们的农民工兄弟。”今年“两会”期间,科技界全国政协委员赵国通的一番真情告白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到底是什么触动了年近花甲的赵国通委员心底最纯朴的情感?12日下午,记者趁大会发言的间隙采访了他。
委员讲述
时间:3月12日下午
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场人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
故事梗概:我曾经当了8年混凝土工人。1968年8月,研究生毕业的我被下放到上海柴油机厂当一线工人,职责就是用榔头敲碎袋装水泥里的硬块,然后撕开袋口将水泥倒进搅拌机,那是怎样的一个尘灰飞扬啊。后来,我离开企业到政府部门工作,1985年,当了分管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副科长的我,带着机关的领导去看望矽肺病患者,见到了我的老同事、铸造厂的落砂工邢秋生。我清楚地记得他的眼神,他喘着粗气说:“难受啊,赵工!”……从那时起,我就决心长期致力于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工作。
20年过去了,我曾经以为我可以松口气了,但是去年的见闻使我重新绷紧了神经。去年2月下旬的一天,当时离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已经很近了,我应邀到上海市洋浦区的一家矽钢片厂去考察。考察的背景是:这家企业因为排放浓烟被附近居民投诉,环保部门要求其限期整改,企业的安全科长就找我这个昔日的老师帮忙。
进厂前我注意到,这家工厂旁边原来的两幢烂尾楼续建完毕,入住了不少居民,工厂排出的黑烟就飘在一些居民家的窗外。走进烟雾缭绕的厂房,我看到了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一幕:4名工人正围着一个作业点紧张地劳作,每个人的头部都被厚厚的毛巾包着,只露出眼睛,为了抵御炉火的烘烤,他们身穿厚厚的棉衣。尽管有大功率的电风扇对着吹,因为太热和呼吸不畅,他们还是不得不轮流作业。这样的工作点,这个厂房里共有4个。长期搞通风工程、预防职业病工作的我立即就发现,厂房里既有粉尘、有害气体,还有高温的威胁……
记者旁白
经过考察,赵国通委员和他招募的学生志愿者一起,对这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厂房内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排出量大大增加,减轻了对工人呼吸道的刺激。但他更关心的是,还有多少农民工在恶劣的环境中劳动?今年“两会”前夕,赵国通委员委托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海市疾控中心联合做了个调研,得出的结论是:苦、脏、差的岗位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在干。全国每年工伤、工亡70多万人,绝大部分是农民工,而上海市70%的工亡事故的遇难者是农民工。
在赵国通看来,改善农民工的劳动环境,防治职业病,比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更为紧迫。他为此提出提案,建议修改《安全生产法》,以民工工作环境和小企业的监管为重点,加强对企业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