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 | 一位道友收藏的竹简《道德经》 |
“看这梅花,看这兰草,现在,应该说是绝品了”,八仙宫监院胡诚林指着墙上的一幅署名“玉溪道人”的画说道。这是已故中国道协会长、八仙宫前任监院闵智亭道长的《兰草寒梅图》,淡雅的兰草,似能闻到幽幽清香,而一枝旁逸斜出的梅花,则似在报着春的消息,天地清旷,梅绽香来。
这间屋子的主人——道士何宗银正在一旁做着功课,捧读一本楼观台古石刻版的《道德经》。他的书柜里摆放着道家典籍,书桌玻璃板下,则压着一些剪报,也是五花八门,有《养生贵在养心》、《鲍叔牙的人生观》、《友情的力量》、《贪官写廉政文章》,还有《山阳美景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治脱头发》等,一张《苏武牧羊》的曲谱则贴在门后,旁边挂着一支箫。“大何的箫吹得不错”,有道友说,何宗银傍晚时会吹上一段,霎时,天地清寂,惟有箫声。
采访中得知,道士中有不少人在读于丹,“主要想看看人家切入的角度”。另外一个房间里,一位微胖的道友正在打坐,还是难度颇高的“双盘腿”,两腿盘起,脚心向上,两手掌则重叠后轻放腹前,蚊帐内,玄色道装与白色蚊帐恰好形成有趣的对比。还有道士收藏了一份竹简版的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简在手,展卷读来,确是别有一番味道。
“《道德经》如汪洋大海,包罗万象,修道之人,就是要抱朴守真、清静恬淡、崇俭抑奢,其实主要是心静,人心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嘛!”胡诚林说。
话虽如此,但实施起来则是动静结合。习武可以强身健体、看宫护观,道士们文武兼修,在经堂里摇头诵经敲磬之余,下午则会在后院修习武功,或独自揣摩拳脚招式,或摆出“乾坤八卦阵”,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中间一人,外圈八人开始转动,并轮番出招,内中一人则以柔化刚,见招拆招,或者使出春秋刀、道家枪等功夫,与外围八人PK。不久前,八仙杖流失近半个世纪后又由居士传回,细雨潇潇中,一干人众恭迎八仙杖回宫。
吕祖殿前,还悬着“和谐世界,以道相通”的横幅,国际道德经论坛期间,这里曾名家荟萃、高道云集。
身处时代大潮之中,现代气息也充盈在道士身上,一家电脑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帮忙给道士“做系统,设权限”,还有道士在苦练英语会话。
修道主要是练功,做功课,有道士喜欢书画,挥毫泼墨,陶冶性情。八仙宫有个经师班,后来从艺校招了一些专业人员。早课时,奏出了《澄清韵》、《举天尊》、《清净经》等,悠扬的乐曲便会萦绕在八仙宫附近,“仿佛远处高楼上,缥缈的歌声似的……”
“嗵、嗵、嗵……”集合通常是以擂鼓的方式。时间久了,道士们会根据鼓点的强弱来判断事情的缓急,清晨的“上堂鼓”敲过,道士们便整装束发,鱼贯来到经堂,肃容打坐,开始念诵。
一天时光,在打坐中逝去。
晚饭时分,道士们冲洗碗筷,排队打饭。就餐是免费的,从窗口依次接过馒头、稀饭、素菜。工作人员则需要“象征性”地凭票用餐,一斤“粮票”有时可以吃五顿饭。遇特殊日子,道士就餐前会按照道家礼仪集体行礼,然后开吃,平日则简化掉了。饭后,两位道士在对弈,旁边站着几个人,观棋不语,而坐着的两位也算是“幽窗棋罢指犹凉”了。
一位道士接了个电话,手机屏幕上的兔子一动一动。
薄暮时分,八仙宫古玩市场的摊点前,游人逐渐散去,道士们走过,八仙宫的静修才刚刚开始,大殿内,青灯黄卷,道乐经声,是《步虚韵》和《下水船》,笙箫齐作,清磬悠扬……
本报记者 陈团结 图 王锋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