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州最大的烂尾楼中诚广场。(资料图片)巢晓 摄 |
广州最大烂尾楼中诚广场进入分配阶段 被称为中国第一烂尾楼
时报讯 (记者 朱小勇 通讯员 穗仁宣) 据悉,目前广州市通过司法途径已解决12宗烂尾地块,并向龙田地段、龙津中路、宝岗大道等地块的1800户拆迁户发放拆迁补偿款4.084亿元。而有“中国第一烂尾楼”之称的“中诚广场”,其涉及的系列案件进入了实质性分配阶段。
中院上半年执结案增87.15%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对广州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执行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
王健介绍,目前全市通过司法途径已解决的烂尾地块有12宗,并向龙田地段、龙津中路、宝岗大道等地块的1800户拆迁户发放拆迁补偿款4.084亿元,发放借款、工程款等其他款项1.9亿元。
据悉,有“中国第一烂尾楼”之称的“中诚广场”,其涉及的系列案件进入了实质性分配阶段。市中院执行局执行一庭庭长吴翔介绍,关于中诚广场的债权人第一次会议已经召开,目前已经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进行“分肉分钱”的阶段了。
建议设交通刑事受害救助基金
执行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王健介绍,市中院有的案件执行期限较长,其中6个月以上结案的执行案件约占全部结案数的16%,其中一年以上结案的约占1%。执行难的原因有很多,王健介绍,执行工作机制尚未完善,一些制度落实不到位,如限制高消费制度,由于存在操作上和监督上的难题,目前未能发挥应有功效。
同时,一些被执行人的财产难以查找。王健说,一些被执行人不仅不如实向法院申报财产情况,甚至转移、隐匿、抽逃财产。法院依职权进行财产调查时,由于缺乏完善、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网络数据库,导致无法迅速、全面地获得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在案件执行中也存在一些被执行人的确无财产可执行的情况,为尽量保障受害人利益,王健在报告中建议,在全市设立交通事故和刑事受害救助基金,对那些因无财产可执行而未得到赔偿的受害者给予社会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