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北京日报

三位美国学者分享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图)

  本报讯(记者沈衍琪)昨日晚间,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这一经济学领域最高奖项再度由三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包揽,他们分别是明尼苏达大学的莱昂尼德·赫维奇、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埃里克·马斯金以及芝加哥大学的罗杰·迈尔森。他们三人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6万美元)的奖金。

  赫维奇等三位获奖者均是机制设计理论这一经济学领域新分支的奠基人。2007诺贝尔经济学奖又一次显示出“非主流”经济学正渐成主流。

  三位诺奖得主曾多次造访中国机制设计理论是最近二十年微观经济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目前已经进入了主流经济学的核心部分,它被广泛地运用于垄断性定价、最优税收、公共经济学以及拍卖理论等诸多领域,而信息和激励则是机制设计的两大主要特征。从中不难看出近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越来越向经济理论的实用性靠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均曾多次到访中国,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发表自己的看法。马斯金曾在2005年访问中国时从经济学角度对中美贸易问题进行评论。他认为,贸易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中美间贸易存在不平衡性正是由于美国消费者对于中国进口商品的大量需求,政府对此采取干预措施是不恰当的。新经济学领域渐成诺奖主流从2005年的博弈论、2006年的就业与增长理论直到今年的机制设计理论,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均颁给了新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国内经济学家应该看到,过去被认为是"非主流"的一些经济学领域正在成为主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吴季松教授指出。

  吴季松认为,近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奖已经跳出了狭隘的“经济”范畴,更关注如何在系统论、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基础上建立新经济机制,“这实际上也是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经济学的关注。”

  中国学者有望摘取经济学诺奖“中国有望在2020年前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项上有所突破。”吴季松教授大胆预测。他分析认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大多来自美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经济体。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为经济学家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10%,仅次于美国。“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们也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作用。我国的经济学家如果能够提出创新性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至少获得提名是完全可能的。”吴季松表示。RJ177

  图为这张拍摄于10月15日的照片显示的是获得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由左至右)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

  精彩推荐  
  代表风采
  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