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社会力量必须积极的参与到灾后重建中去,才能够令灾区社会走出物质重建的简单化逻辑,走上全方位重建的健全道路上来。政府则需要在整个过程中,抛开“大包大揽”的思路,发挥积极的协调作用,为这些参与重建的社会力量提供最便捷的渠道、优惠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重建积极性。 |
专题:点击看搜狐系列网论
5月23日:媒体须慎用“我在现场”的权力
5月22日:当激情退却之后:健康社会力量需更有效地组织
5月21日:善,但不要以善的名义
5月20日:哀悼不能止于悲伤
5月19日:让这一刻在国家记忆中永存
5月17日:抚平创伤与拯救生命同样重要 5月16日:生命虽逝 尊严仍存
5月15日:生命顽强,永不放弃! 5月14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漫长的重建不能只丢给政府去做
东征
“5·12汶川地震”已经发生两周了。
当哀悼之情逐渐散去,当个人的喜怒哀乐又重新成为我们的生活主题,这1000万灾民所要面对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对他们来说,地震的威胁很快就能散尽,但生活的艰难才刚刚开始。如今,政府每日的紧急救济已经成为大多数灾民的唯一生计来源。尽管在短时间内,海内外各界为灾区筹措到了超过100亿元的善款,但这些钱即便加上民政部几次调拨的救灾财政专款,均摊到每位灾民那里恐怕也不足百元。此外,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仅四川境内受灾的十几个乡镇,按照房屋损毁率80%的比率估算,灾后重建仅住宅一项便至少需要330万套,若以每平米1000元的成本价为基准,住宅重建所需资金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除去物质重建的资金问题,灾民的心理重建和社会重建所面临的困难亦同样艰巨。根据中国心理学会会长张侃的估计,若想比较稳妥的解决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保持相当规模且持续的灾区心理干预要至少坚持20年。社会重建的过程则更为复杂,对类似北川县这样灾情最重的地区,很多幸存者的社会关系一夜之间归零。小到家庭、邻里、亲朋、同事,大到习以为常的生活工作居所、环境,荡然无存。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也许重建自己的社会关系也许来的容易些,但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这样的社会关系重建,无异于“重新活过”。从社会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一重建过程的好坏,更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十年几代人的生活和观念。
既然我们发自内心的希望灾区的民众能够迎来新的生活,那么,如果不想让新的生活变成“糟糕的灾后人生”,对灾区全方位的持久关注和救助应该成为一个持续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全社会共识。每个人须明白,对灾区和灾民真正的关爱,不在于你拿出多少钱捐给灾区,也不在于口头上的哀怜。举国悲恸过后,需要拿出我们最大的诚意,汇集我们最智慧的头脑,拿出我们最实际的行动,为灾区重建做“每个人”的长远打算。
这是一个堪称全国动员的灾后重建过程,将钱捐出去,不是我们心安理得的看着政府一力承担重建的理由。古今中外数不清的劫后重生案例无不在提醒着我们,将重建的责任瞥给政府,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缺乏互助精神,更缺乏责任感。而如果社会各界袖手旁观,想当然地认为重建只是政府的责任而坐等政府去承担重建社会的职责,最终等来的往往只是个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社会力量必须积极的参与到灾后重建中去,才能够令灾区社会走出物质重建的简单化逻辑,走上全方位重建的健全道路上来。政府则需要在整个过程中,抛开“大包大揽”的思路,发挥积极的协调作用,为这些参与到重建过程中的社会力量提供最便捷的渠道、优惠的政策措施,调动起社会力量参与重建的积极性。
最新的消息是,著名影星李连杰决定近期息影,到成都常住以帮助灾民。以搜狐新闻社区为代表的各大网络社区上,很多志愿者已经开始制订详细可行的未来灾区支教计划。还有那些从始至终关注灾区的非政府组织,已开始按照长期救助方案展开对灾区的救助。一个有责任的公民社会在积极的为灾民奔走工作。
请时刻记住1000万这个数字,它意味着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身边有这么一大群同胞,需要我们继续关爱和帮助。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