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中国政府致力让三千年羌族文化绝地重生

  题:中国政府致力让三千年羌族文化绝地重生

  新华社记者 熊争艳 海明威 周正平

  25日,近二十名中国顶尖的民族民间文化专家来到四川地震灾区,商讨羌族文化抢救方案。这是温家宝总理在震后提出保护古老羌族文化遗产这一课题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的行动之一。


  这些权威专家将研讨由四川省文化厅起草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大纲》。这个文件勾勒了未来3年中国抢救“云朵中的民族”文化的蓝图。

  如果不是这场8级大地震,90岁的羌族老人余武秀一辈子也不会离开她生活的那片高地。

  现在,余武秀经常在山下的帐篷里哭泣,因为“云朵中的民族”喜好生活在半高山地带,离开高山、告别故土对于他们来说无比痛苦。

  余武秀生活的汶川县龙溪乡,地处2000米的陡峭山坡上。乡亲们住在石头砌成的平顶房里,房子外部用白色颜料描画的几何图案做装饰。每个寨子边,都建有高耸的塔楼,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羌民们身穿色彩艳丽的长袍,头缠白色的头巾,腰系彩色绸带,以牧羊,种植玉米和樱桃、杏等作物为生。

  龙溪因纯正的民族遗存而被誉为羌文化的“标本”。但一个月多前的地震,将这个羌族聚居村落夷为平地,并诱发严重的次生灾害,4000多名羌族乡亲不得不忍痛离开。

  羌族是中华民族的起源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写到了羌族。这是甲骨文中有记载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唯一一个民族。

  这个民族到今天已拥有30余万人,其中80%以上聚居在四川省北川、茂县、汶川等县,而这几个县都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

  “地震使羌民族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告诉新华社记者。

  大地震中,北川和茂县两个羌族博物馆一个完全被毁,另一个全部垮塌,仅北川就有400多件珍贵实物和大量普查资料被掩埋在废墟下;汶川县最大、最古老的羌寨萝卜寨所有房屋坍塌;北川、茂县、理县上百座极富羌族特色的民居、碉楼、桥梁化为乌有……

  “地震不仅让羌族灾区失去了重要的羌族史料,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活体记载——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羌族人侯斌说。

  数据显示,此次地震中约有3万羌族人遇难或失踪,其中有40多位羌族文化传承人和学者。

  没有文字的羌族,文化的传承和祭祀,依靠被称为“释比”的人来完成。“释比”是羌族宗教仪式的执行者和通晓羌族历史和传说的说唱艺人。

  “羌族文化靠口口相传,熟知羌族技艺的传人遇难可能就意味着很多重要的文化因子从此"断了香火"。”绵阳市文物局局长王锡鉴说。

  龙溪乡是中国羌族聚居区中“释比”最多的地方,该乡乡长周光辉说,龙溪乡本有10多位“释比”,但4人在大地震中遇难,没有“释比”用唱经的方法口头传播历史,要完整地保留古老的羌文化是绝无可能。

  周光辉还担心,与民居特色、山地生活习俗、原始崇拜相结合的羌族文化,会随着震后羌族人口的整体迁移受到损害。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也表示:“地震后受灾群众大规模迁徙他处,会导致羌族文化载体的消失。”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人们对羌族文化遭受重创的关注能使这个历经千年沧桑的民族获得重生的机会。

  “这次地震后,温家宝总理提出一定要抢救保护好羌族文化,这使我们相信此次抢救羌族文化行动一定会成为今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样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研究员孙宏开说。

  地震后不久,中国文化部立即启动羌族重灾区文化保护行动。文化部表示,将尽快确定保护区的范围,并从语言、文化传承人、文化活动设施、文化搜藏展示等多角度进行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立体式”保护。

  6月初,四川省文化厅提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初步重建方案》,指出羌族保护区将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习俗、祭祀礼仪,体现羌族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地质结构特点。

  民间方面的努力也在全力展开。冯骥才日前率历史学家、羌族文化学者、古建筑专家、民俗学家等10余人亲赴北川,评估地震对羌族文化造成的损失,以及研究“地震博物馆”选址等问题,并在成都设立“紧急抢救羌族文化基地”。

  一本名为《羌族文化读本》的书将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冯骥才说,该书将包括羌族习俗、歌曲、舞蹈等内容,要让羌族文化进学校、进课堂,使孩子们认识、了解自己的文化。

  “大家能够以一种冷静、客观、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此次羌族文化的抢救,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观念,能够为抢救保护工作奠定很好的基础。”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说。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认为:“羌文化的核心是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传承人的保护。”

  尽管自家的碉楼已是一片废墟,但龙溪乡最年轻的“释比”、26岁的余正国说:“羌人的孩子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我们三千年的文化一定能活下去,活得更好。”
(责任编辑:廖恒)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