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致公党中央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村信息化扶贫国际论坛暨设立中国反贫困日倡议活动”10月17日在京举行。图为福建省南安市兰田村支部书记、福建省人大代表 潘春来演讲。 |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是福建省一个普通村的支部书记,今天站在这里,主要是想把我们村这几年来的努力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南安市兰田村,全村人口153人,生产落后、生产闭塞,2004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近三年来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建设、村容村貌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原来当地有名的浪人村变成福建省有名的文人村。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12540万,村财政收入1400多万元,是福建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福建省电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在工作中我发现,由于信息闭塞,农村生活艰苦,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售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断地促使我思考应该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有效地带领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在这段时间,有两三件事情对我感触很深。第一,农产品销售很闭塞,卖不出好价钱。第二,生产出来的很多桂圆卖不出去,也不到哪里卖。第三,自我封闭,虽然都是乡里乡村的,但大家都各忙各的,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
农村工作十分难做,既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出门打工,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劳力在村里,为什么好端端的农副产品没有销路呢?为什么农民兄弟都不出自己的田地?为什么村干部说话没有人听呢?所有的这些都促使我不断地思考。如果说我的头发掉了是我自己的事情,那么我的头发白了都是因为这些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认识到一个精通网络的人,我们共同研发了“世纪之村”这套网络软件。第一,创办了农民培训学校,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
06年10月我村率先创办了新农民培训学校,这是福建省第一家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村级民办学校,是集各种培训为一体的新农民培训学校,是一个公益性学校,至今已经举办培训班200多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农民的素质因此也提高了。二是构建“世纪之村”信息服务平台,信息不畅通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聘请了多位专家,经过前期大量的市场调研、专家咨询、可行性分析等工作之后,研发构建适合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世纪之村”服务平台。
第三,完整平台服务体系。目前我们建立的“世纪之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具有两大模块、八大功能,村务管理及公开模块,具备政府监管、村务管理等四大功能,农村市场服务模块,如果说政府为农村信息化做的基础条件是软件,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农民如何接受、怎么样让他们看得到摸得着,为此要加大硬件建设。我们在本地区根据区域分布、乡土人情、特色农产品、产销渠道、销售水平等情况分别设立信息点100多处,组织信息员收集、发布信息,充分发挥了农家店等的作用,为整合农村物资资源利用率、促进商品流动、带动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立一支零成本投入的物流配送队伍十分必要,我们还在每一个信息点配备了相应的物流配送队伍,负责联系、采购、配送、交易,方便了供求双方点对点的连接,实现了物流市场互通有无,拓展了产品销售渠道。
目前“世纪之村”信息网络软件实施、推广的情况。“世纪之村”信息网络软件第一版本已在南安市推广使用,至少有30%的农户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第二版本在2008年底完成,并计划在2009年全市2300个行政村推广使用。下一步我们要乘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东风,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做成一种产业,真正让政府有帮手。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同志们,“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服务的基础,但也是一项刚起步的工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该平台的推广应用,使农村村级管理水平有质的提升、政府的监管更加有力、三农服务更加有效。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中国电信公司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有关媒体等的大力支持下,该平台一定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此我向大家宣布一项决定,如果农民需要,我们愿意让所有的行政村免费使用我们的平台,如果国家需要,我们愿意把这套信息平台的所有技术无偿提供给国家扶贫办,让千百万新农民借助这个平台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