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题:人口、资源、环境一直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仍然面临着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制约。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袭来,外部经济环境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挑战显得更加紧迫。
提语1:解振华认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不仅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也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方面。
提语2:李君如认为,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就必须树立“消费也是生产”的科学观念。所谓“消费也是生产”,其核心或本质就是要以人为本。
提语3:在2009年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必须做最困难的思想准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前制定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
全国政协举行首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
直面危机 找寻破题之路
文/王宝音 本刊记者 张晓蕾
2008年岁末,一场由全国政协主办的分析会——中国首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会议做出批示,指出:“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人口、资源、环境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就业问题、节能问题、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等。希望会议取得有针对性、服务大局的重要成果。”
分析会上,有关部委负责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深入分析人口环境资源发展趋势,就如何变人口数量的压力为人口质量的优势,科学提高全社会就业水平;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综合有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何加强环境保护,搞好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阐述了各自的分析见解,并就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会创造了一种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政协工作领域。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在会议开幕致辞中说:“分析会将成为一个有效平台,有利于集中各方智慧,就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中的有关重要问题,共同探讨,有针对性地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也认为,运用政协平台举办分析会,作为一种新的参政议政模式,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精神,架起了政协专委会同政府部门共商改革发展大计的桥梁,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水平很有帮助。很多与会领导和学者都表示,希望把分析会这种形式制度化,长期坚持下去。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
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第一个发言,他指出,尽管三年来节能减排取得了可喜进展,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硫、COD排放量明显下降,但是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通过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形成的节能量部分被结构重型化所抵消。2008年三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速迅速回落,虽有利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如企业开工不足,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能源利用效率下降;企业效益回落,影响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能源供需紧张状况有所缓解,能源资源价格下降,客观上不利于能源节约。
从工作层面看,还存在着认识尚未完全到位、激励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从目前进展看,“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落后于时间进度,后两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和COD排放总量要完成三年的任务,相当艰巨,必须坚定节能减排目标不动摇。
解振华认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不仅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也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方面。因此,2009年发改委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二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是完善法规政策。五是加强目标考核和节能管理能力建设。
与此同时,解振华建议在以下三方面加大调研力度:一是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如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研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对节能减排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进行研究,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我国总体环保形势已出现好的转机
周生贤首先对全国政协表示感谢,他说,在西方敌对势力出于阻碍中国发展的险恶目的而攻击我们环保成就的形势下,许多政协委员在连续跟踪调研、进行周密的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总体环保形势已经出现好的转机、新的拐点等实事求是的积极评价,对于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形象,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周生贤分析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以来,环境保护被摆上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环保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有的问题直接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周生贤提出,必须把加强环境保护与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做好环评工作,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污染减排目标不动摇,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减排项目建设;全面落实综合性工作方案各项措施,狠抓污染治理设施和减排工程有效运行;积极预防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
资源瓶颈将长期存在
鹿心社说,2009—2010年新增投资4万亿元,投资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建设时间之集中,对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的需求势必大幅增长。按固定资产投资与实际新增建设用地的关系测算,2009—2010年在常规用地量的基础上,每年增加用地约60万亩,比2008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增加10%。这对国土资源部运用资源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鹿心社分析说,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资源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资源瓶颈制约将长期存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建立共同责任机制。
为此,鹿心社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强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国情意识、资源危机意识以及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意识。二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从源头上解决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问题。三是尽快将国土资源要素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四是完善国土资源税费政策,深化资源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五是加快《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修订,完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林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
贾治邦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林业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我国林业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巨大成效。
贾治邦同时强调,虽然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生态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生态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生态承载力低已成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最集中的反映。鉴于森林对生态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生态承载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林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贾治邦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从总体上看,为我国加强生态建设、提升林业产业素质、减少国有林区森林资源采伐以及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业职工和林农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为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贾治邦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林地对吸收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巨大潜力。第二,启动实施森林经营工程,全面提升我国森林资源的质量效益。第三,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山区民生。第四,进一步调减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推进政企分开,恢复国有林区的生机和活力。第五,大力培育市场需求旺盛的新兴林业产业,积极维护我国食用油安全和能源安全。第六,完善林权抵押、森林保险、林业贴息贷款、出口退税等政策,为激活山区经济、促进农民致富提供有效保障。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
粮食工作挑战严峻
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经过几年高速增长后开始出现衰退,这一大背景影响到全球生活的方方面面,粮食产销自然也不能例外。聂振邦说,2008年,国际粮价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全球谷物产量创历史新高,库存消费比仍处于低水平。
从国内来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供求状况进一步改善,粮食库存充裕。聂振邦分析说,我国当前的粮食供给是有保障的,但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平衡,从长远看,人增地减、水资源匮乏的趋势难以逆转,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8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口资源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增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还将增加;极端灾害天气增多,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剧;种粮成本逐年增加,比较效益下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粮农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这些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更高要求。
针对这一分析,聂振邦提出,2009年,国家粮食局将坚持服务“三农”,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坚持改善民生,切实保障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坚持改革创新,理顺粮食流通体制机制;坚持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消费也是生产
当前,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认为,这场挑战恰恰是我们难得的机遇,关键是看我们自己如何把握,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李君如认为,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就必须树立“消费也是生产”的科学观念。所谓“消费也是生产”,其核心或本质就是要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以民生为目的和动力进行投资,发展生产;其重要特点是,能够以人为本,协调消费资料生产与生产资料生产,使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又好又快地发展。“把‘消费也是生产’与‘生产也是消费’的观念全面地树立起来,虽然是一个理论问题,但对于实际工作关系甚大。”根据这样一种理念,李君如建议:
一、组织力量对城市和乡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行调研和跟踪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二、根据“消费也是生产”的观念,加强研究人口、资源和消费同投资、生产的互动关系,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增长方式、发展方式轮廓,实际地而不是抽象地推动增长方式、发展方式的转轨。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到2020年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面发展纲要和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李君如说,他的结论就是一句话: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到消费是生产投资之的,树立“消费也是生产”的科学观念。这不仅是我们今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良策,而且是我们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佳选择。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是,随着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也始终伴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张为民说,目前我国人口问题有以下五大特点: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紧约束将长期存在。二、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三、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压力不容忽视。四、流动人口持续增加。五、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而这些特点背后,隐藏着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将影响到人口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张为民建议,应当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社会财富,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压力。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遏制和扭转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势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
2009年就业须做最困难的思想准备
就业被认为是2009年中国民生最大的考题。分析会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表示,必须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于法鸣指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大、困难群体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四大一突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做好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在当前,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已有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倒闭,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并且这种不利影响正逐步扩大,出现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生产企业向内向型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向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由农民工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蔓延的趋势。尽管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力度较大的刺激经济措施,但从上述趋势判断,不利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2009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三是农民工特别是失地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将造成较大压力。
根据上述分析,于法鸣认为,在2009年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必须做最困难的思想准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前制定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