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委员辟谣:
“看病不难不贵” 是媒体断章取义
石小磊 刘璞
3月2日,政协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有媒体刊登《医药界委员称“看病不难不贵”》的报道,称数位医药卫生界委员认为,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委员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开会伊始,就因我们医卫组几位委员“看病不算难,不算贵”的说法触犯了众怒,平面媒体互相转载,引来臭鸡蛋、大板砖。其实,这是他们几个在餐桌上的部分谈话,被媒体“断章取义”公布出来……一些媒体在摘编相关言论的时候,把我也列入其中,并且还有引文证实,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我没有参加那次餐桌讨论,也没有看病不算难、不算贵的观点,甚至正好相反……
昨晚,王旭东委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看病难看病贵在中国是存在的,温总理也说今年要努力解决,但是媒体所报道的并不是那几位委员的本意。他进一步解释,国外看个大病,常常要挂号挂1个月,挂号费要50美金,这个比中国贵多了。不过,那些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也比我们完善,50美金是很贵,但是却是保险公司掏钱,这样一看又不“贵”了。
“老百姓觉得看病难看病贵,那是因为不愿去小医院看,如果到小医院看其实并不难。可是为什么大家都不愿去小医院看病呢?那是因为小医院条件差,水平低。我在门诊中几次遇到心脏病患者,告诉我在心脏病急性发作时,基层医院医生让他们把硝酸甘油嚼碎吞下,并且说这样可以让药物快速起效!诸位,我见过很多无知的,但还没想到会有这么无知的医生!硝酸甘油是通过黏膜吸收的,消化道根本无用,所以只能舌下含服,让病人吞服,与杀人何异?”
王旭东说,他说这话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基层医院某些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低,有必要对医疗资源的配置进行改革,让更多的医科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这次我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像培养师范生一样培养基层医生,国家出资培养医科大学生,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瓶颈,可采用‘前预约’和‘后补偿’两种方式,‘后补偿’即对应届毕业生返还学费可以应急,当年就可以为基层医院充实一批高学历人才,‘前预约’则对基层医疗单位提供了制度性、常态化的保证,逐步通过改善小医院的医疗水平吸引分流患者,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本报特派记者 石小磊 刘璞
|
![]() |
![]() |
![]()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