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眼中的政协委员
委员们的无龄现象
文/陈祖芬
每年开政协会,会议内外,文艺组的委员们互相抛掷如珠妙语。这种畅快淋漓,好像一种智力的健身运动。他们不少人都有一个沉重的过去。他们的聪明才智,被塞进深井再盖上盖子。
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也就是告别愚昧选择了文明。改革开放这个年代,尤其在政协文艺组,人的心理年龄变得很年轻甚至很小。改革开放让这些人的智慧机敏和探索精神一下喷发出来了。大家消化改革开放的精神财富,人人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从1993年的八届全国政协开始,我在政协文艺组看到的聪明人便很多“年龄不详”,一如改革开放30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无龄现象。这实在是改革开放形象的注脚。
冯骥才贾平凹和2000年的2000人
八届政协,香山饭店。午饭时碰到的第一个熟人是魏明伦。我说最近常常看到你的报道,你可以改名叫“魏名人”了。他说“魏名人”就是“伪名人”,假的。
虽然熟,我还是不好意思问他的身高,是一米五几,还是一米四几?他明显地瘦了,这一瘦,他这个实体占有的空间就愈见俭省了。上午他去敲冯骥才的门。大冯是政协委员中最高的,总有一米九几。大冯一开门,从一米九几的高空望出去,并没看见有人。大冯又把门关上了。魏明伦一急在门外喊:你怎么不开门哪?大冯再打开门,俯视下来,笑:原来有个小不点!
此事我是听说的。不知大冯是果真没看见还是故意没看见,逗乐的。以大冯的幽默,我考证下来是后者。
午饭后上大轿车去人民大会堂参加政协开幕式。坐在后侧的邓友梅说他现在也有病了,老年痴呆。我说你又瞎说。他说不信你现在给我一千元,我一定忘了还你。
听这等人说话,大体要脑筋急转弯。贾平凹上车了,坐在我身后。唯他说话瓷实,好像西安的拉面。我说我以为你又病了呢——有一年开政协会,他高烧40度不退。我去看他又不太懂他的西安话,还请《十月》编辑部的人做翻译。我听得艰难,他讲得费劲,彼此都很痛苦。他说起陕西民间有些饭好吃得很。他讲槐花怎么与面一起蒸,绿豆与南瓜一起煮,玉米面打成酱……只此刻,他像他最爱吃的油泼辣子面那样,有了亮色,有了神采。
或许,平凹这样乡音不改的人才会写出他那种不改乡音的文字。贾平凹愣把宾馆住成了窑洞——感觉中,他屋里简朴得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贾平凹。
真是文也特异,人也特异。
下午3点,李瑞环主席宣布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开幕,应到人数2207人,实到人数2000人。怎么这么巧?2000年的政协会到了2000个人,大家鼓掌大家笑。
会后又上大轿车。魏明伦说他忘了带报到卡。他参加了大会但没报到,所以实到人数是2000个人和一个“鬼”(人称魏明伦是“鬼才”),是他成全了2000这个整数。
贾平凹笑:这证明世界没有你更美好。
吴冠中:中国文化人最具实感的肖像
吴冠中先生在哪间屋?我沿着长长的走廊,一间一间看两边门上的名字。都没有。后来知道,是他把门上的名字拿下了。
心里盛着太多的尊敬,敲门时不免怯怯的。感觉中,他应该长袍飘拂,缓缓踏云而来。门开了,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精瘦矫健的身子和热诚清朗的嗓音。这是一幅中国文化人的最具实感的肖像。他那头丰厚的白发和那张清癯的面孔,他那因为凹陷所以尤其富有雕塑感的双眼,使人感觉他真是集天地之灵气。
我们组里的人说吴冠中先生一看就是大艺术家大什么家,吴先生说:我像木乃伊。
他一讲话,快节奏,高激情,像一个不会控制自己、不会爱惜自己的小青年。他说他小组发言前最好先吃一片安定,又说吃了安定他也还是只会这么讲话。
他只会真诚地面对这个世界。
乔羽:译成男蝴蝶还是女蝴蝶
八届政协我们文艺组坐在一辆大轿车里去人民大会堂开大会。我又想起那首叫我第一次听了就走不动的歌:“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我说:乔老爷,这首歌词你是不是为一只女蝴蝶写的?
一车人笑过后出现一个“定格”——看乔老爷怎么回答。词随心改。无论如何,这首歌词不像是男士写给男蝴蝶的。
乔老爷调动了一下他的聪明,笑笑地说:这首歌词被译成几种外文。其中有一个国家——是哪个国家我忘了——他们的文字里,男蝴蝶和女蝴蝶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词。不像我们加一个“雌”或者一个“雄”就行了。译者就问他译成男蝴蝶还是译成女蝴蝶?他说,演唱时如果是男士,就译成女蝴蝶;如果是女士,就译成男蝴蝶。
这天上轿车前我问大家怎么都穿了大衣?人说今天降温10度你不知道?我只好抱住自己冲进寒风冲进大轿车。乔老爷说我:你总不记这些小事。大人物变成小人物,就什么都不会了,可能连怎么坐公共汽车都不会。如果小人物变成大人物,那就什么都会了。
我想,或许很多人都在经常转换自己的角色。一会儿转换成大人物,一会儿转换成小人物;一会儿有大智慧,一会儿有小儿态。开会时,正好我右边坐着乔老爷,左边坐着韩美林。会前有人请韩美林在首日封上画个牛,乔老爷小学生那样地看个出神。他拿起桌上一个袋泡茶的小纸包,撕开弄平,低低地垂下大脑袋,盯着相距顶多半尺的小纸片,画着一笔一笔弧线。他想用这些弧线,拼成一头美林式的牛。
帅哥”张贤亮:从“文革”到改革
九届政协时,张贤亮在文艺界联组会上作了一个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发言,得到了李岚清副总理的肯定。会后张贤亮说,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几百年来最深层次的革命。如果这次我不能亲自投入进去,终身遗憾!
张贤亮劳改22年熟读《资本论》。我看他成天像电视里打出的一种饮料广告,叫作“高兴就好”,好像22年的不快活,都要在今天补上。
张贤亮的眼镜是在日本买的,西服是在意大利买的,皮鞋是英国的,T恤是德国的。他说借用《茶馆》里唐铁嘴的一句台词:咱这是八国联军侍候着!不,至少可以说是西方七强“侍候着”。
于是大家在餐桌上正式任命张贤亮为“帅哥”。他自是得意非常,一副“我不帅谁帅”的模样。
细想起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谁吃过、谁见过、谁听说过自助餐?谁身上有哪怕西方一强“侍候着”?而现在,谁家没有西方几强“侍候着”?谁的个性不是得到了从来没有的张扬?
一个张贤亮,证明了压制人性、压制生命的极“左”的失败,更证明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的道理。
从“文革”到改革,我们个个都是“帅哥”!
王成喜当年是如何想吃一顿肉馅饺子
王成喜人称“梅花大王”,委员们都叫他王老汉。他一发言脸涨个通红,总叫我想起烤红薯。他从小在河南老家,一年有10个月吃红薯。过年吃饺子也还是用红薯作馅儿包的。
只有王成喜管我叫“租奋”(河南口音的“祖芬”)。一声“租奋”叫来,温暖厚实热气袭人,好像一块烤得金黄的喷香的红薯。我顿时感觉着一种亲和一种美好一种愉悦一种厚实。
上一个牛年了,政协的伙食一直不错,可是看王成喜拿的菜,总是饺子红薯的,我说成喜,你把自助餐吃成了农家饭。
他说你看这炸香蕉。好事儿都让城里人占了。农民吃香蕉就很高兴,这还要炸,还要加糖,还要抹奶油。
我故意加码:“这都是吃饱了撑的。”说着又夹了两块炸香蕉:“来,牛年成喜。”
1999年11月在联合国大厦首次展出全国政协委员的70多幅字画。刘炳森和王成喜代表书画家去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开幕式上剪彩。
当然,安南不会了解到,站在他面前的王成喜,20年前是如何地畅想着能吃上一顿肉馅饺子的。
丁聪历尽艰难后的最美丽境界
坐大轿车去人民大会堂开大会,我每每坐在车后座,看一车聪明而沧桑的后脑勺在车里颠簸,好像在向我述说他们的颠簸人生,又好像在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作见证。
五千年文明的见证之一,是丁聪委员小丁。有人问他怎么永远不老,是不是吃了青春宝?小丁说:“不,我是吃了娃哈哈。”下车与小丁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有人招呼他一起找个座儿歇会儿。小丁笔挺着身子说不用,说从来到人民大会堂开政协会都没在大厅里坐过。来了,站会儿,就进会场了。而且总是高兴着,孩童般的咧开大嘴笑着——当然,孩子只能站着看大人坐着说事儿。
小丁年方八十一,没有白发,只有童颜。我想,人生历尽艰难后的最美丽的境界是童真,是用儿童的充满好奇与想象的眼睛看世界。
王蒙为改革开放形象地做注脚
全国政协第20组的召集人是王蒙。
20组是画家作家组,讨论时总有人讲到物质文明的上升和精神文明的滑坡。王蒙滔滔说起小平同志的无量功德。王蒙说,改革开放使我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不仅是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也是对精神文明的促进。过去“一人生病,大家吃药”,现在是个案处理,不会形成政治压力,文明度大大推进了。
王蒙说,原先儿女情、家务事都在批判之列,现在有了消费文化、消闲文化,这说明有很大一部分老百姓在享受生活、歌舞升平。很好。执政党当然要居安思危,但是如果13亿人一起思危都不消闲,这社会还正不正常?他说,从来在天安门广场的集会就是建国、“五一”、“十一”、支持越南、支持古巴卡斯特罗;再往下想,“四五”;再往下想……咱们就不想想,社会越稳定,越用不着在天安门集合。不能想象,为了改革开放召开百万人大会。
王蒙发言时全场轰笑着,轰动着。
王蒙穿着双肘带“补丁”的西服,系着挺括提神的领带。王蒙的头发是在香山饭店刚理的。虽然对委员理发收半价,但这半价竟是20元,比普通理发店高得多!委员们望之咋舌。不过王蒙理了。王蒙不理谁理?王蒙意气风发地坐在前排正中,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形象地做了一个绝好的注脚。
“冷娃”张艺谋
好像,是《英雄》上映的前一年。政协文艺组的召集人笑道:张艺谋很少说话,今天我们把参政议政的机会先让给他!我朝四周看看,没有张艺谋呵?这时,一个闷闷的声音,好像远远的天边传来隐隐的滚雷。我循着闷雷寻找,才发现张艺谋坐在我后边,是他在讲话。只是低低的太不嘹亮的声音里,还透着一种不自信——不自信自己能发好言。
后来我问他。他说他导演时,对几个人说话可以;一旦开会,还是这几个人,就不会说话了。他说陕西人是冷娃,脸上没什么表情,不会见人就热。
张艺谋确实不需要再说什么话了——他的作品尽情地宣泄着他要对世界说的话。他言语朴拙,可电影语言恣肆张扬。他是个陕西冷娃,但是他的热情他的梦想他的挚爱他的想象,汹涌奔腾在他做导演的每一天。
我想起张艺谋的签名。他把张艺谋这三个繁体字派生出那么多的笔画。笔画多到几乎把他的名字都要覆盖了,几乎看不清他的名字了,要把他这个人隐去了。一如他这个“冷娃”做人的低调。张艺谋签一个名都这么勤奋!世人看来最简单的事情,张艺谋都卯足了力气。那么,他那每一个磅礴而简约的镜头或场面的后边,天知道他画了多少笔画!
张艺谋这位当代英雄的出现,除了他用的笔画多,还因为改革开放给了他一张最能挥洒才能的大纸。
陈钢:所以他年轻,所以他花样
2006年10月2日,文艺组委员陈钢去北大的百年纪念堂。当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风靡全国的时候,陈钢才20来岁。现在,他不知道台下这代20来岁的人能坐得住听他的演讲吗?台上只一台钢琴和一把提琴,没有乐队,没有伴舞,没有灯光闪烁,只有一个年方七十的陈钢。2100人的讲堂,坐满了花样年华,但是静得连翻开节目单的声音都能听到。他感叹北大有这样一个文化大气场!他没有想到花样年华们和他这么相通。当然,他的音乐还活在年轻人的心里。所以陈钢也年轻,所以陈钢也花样。
后来朱军在《艺术人生》节目里说,陈钢是50岁的容貌,20岁的心灵。陈钢说:音乐不老,他就不老。
2007年正月十五的晚上,我找到陈钢下榻的1601房间。正是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从16层看出去,北京城浸在一天焰火中。而今百姓爱鞭炮更爱焰火,从除夕到元宵,百姓要放掉多少焰火烧掉多少钱?第二天,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讲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9元。百姓有钱啦,高兴啦,焰火是最好的表达。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吴祖强:电梯也老实
2008年,十一届政协小组会委员发言频频。组长说休息10分钟再接着开。我回到房间,一通收发短信,然后速速离开房间,保证在不到10分钟的时候肯定能坐回会议室。我走出房间走向电梯。几乎同时地,我组的吴祖强、张学津也走向了电梯。我笑:我们真是准点儿。张学津说,是老实。说着电梯门开了,吴祖强笑:电梯也老实。
冯小刚吹响集结号后做什么
十一届政协一次会议上,老看到有人在问冯小刚:你下一步做什么?
我可以准确地告诉大家:他在参加全国政协会。
开幕式那天,在电梯里,宋祖英招呼他。他一看是小宋,说,你来啦,我得掐自己一下呢!
当然又是冯式幽默,表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宋祖英说,我前天就来了!你呢?
是的,昨天是预备会,前天就报到了。冯小刚还能更早?
冯小刚一个反手球:我几天前就来了!
我想又是玩笑。再一想,可不,他是新委员,要提前来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