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制度只是给他所要的高级人才开了一个口子
记者:我是新民晚报的记者。
王太元:关于上海的历史我还有资格说话。1986到1988年,上海有一个人叫丁水木,他主持了一个课题,叫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那个时候我还是新兵,我受到他的启示不亚于我自己的迁徙自由的启示。他提出了参照德国等国的经验,如何把经济实现联环滚动发展。但是暂住居住是不同的权益,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权益。你来暂住有劳动权、受教育权,其他的没有。如果你长期居住了,如果你完全合法定居,全部合法权益享受。他举的是德国的例子,确实是这样。
如果有一个户口以后,所有的权利一晚上都全部享有,这种是计划经济的方式,我们不可能实现所谓的迁徙自由。上海的制度为什么好呢?他终于实现了你通过赞助,然后实现居住,最后实现拿到居住证以后,连续住满七八年以后,终于有资格申请常住。我说的几公里是什么意思呢?他只是给他所要的高级人才开了一个口子。我想要的改革是对全体人口,我不管你是农民工还是博士生。我的迁徙改革最不利的就是博士生、本科生这些高层次人才。因为不太有利的分配制度,那也是相当不公平的特权。
我反对去年11月国务院的说法,说从即日起大专以上学生就业不再考虑户口了。我去年毕业的为什么不考虑?前年毕业的为什么不考虑?你要公平,从即日起,任何人找到工作就给户口,这我赞成。上海那个东西,之所以改革意义不大在什么地方呢?他在这一帮人里面实现公平,好歹有一个阶梯,后来说只有本科以上的学生才能坐那个梯子,他们坐电梯,我们要走消防梯往上爬。因此,你根据一年三年五年七年选择方式去走,他七年达到什么标准,自然可以进入到那个范围内。
我们的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要定在大专生、本科生才能考?我高中生有资格考上,你为什么不叫我考?你不管我是什么文凭,你知道博士后考不上公务员的多得很。但是他说对不起,我现在只招博士后。有些地方根本不需要文凭的区别,性别区别不对,地域区域也不对。你要改革要通盘考虑。上海有进步意义,他比不改要好得多。
舒泰峰:我昨天看到一个报导说,上海有五项条件。首先办了这个居住证得七年,符合这个条件的有三千人,再加上中级职称以上的,少之又少。确实进步有限。
王太元:关于上海我要做一个检讨的,新闻会客厅那个节目,我说你怎么做成这样呢?整个节目完了以后还没有开始讨论。他本来是先举一些情况我们专家开始讨论。他把情况说完了以后时间就到了,我们专家就没有时间讨论了。后来我跟他们节目编导说,最可气的是,你让我们介绍半天背景材料,最后我们没有时间讨论了。为什么说它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可以解释,可以说。当天晚上我不得不给当天晚上的彭副院长做解释,我说我不是反对你改革,我搞户籍改革二十多年,我怎么会反对户籍改革呢?关键是我说不明白。我最后说主持人你该纠正的是你,而不是老彭。一个大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大篇幅才能讨论清楚。一个大问题才给你两句话,我说无可奉告四个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