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监管失守,公平买单?

2009年07月02日18:5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廉政瞭望》杂志

  监管失守,公平买单?

  文/毕舸

  高考虽然结束,但有关高考的新闻热度依然不减。近日,有家长反映甘肃高考理综第23题印刷不清晰,经核实是印刷场设备陈旧扫描效果差造成的。6月13日,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表示,除空白卷外,23题的3个得分点不论答案为何,均得7分。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处理结果——所有对3个得分点选择答题的考生均获得了7分回报。实质上,这是对所有考生乃至考试制度的侮辱——答对者付出的努力程度、对试题的辛苦求解而得出的正确认知,居然与答错者得到同样的分数,如何体现奖优惩劣的杠杆作用、实现“有能者得之”的社会公平?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监管失守,公平买单”的现象。几年前,某地高考试卷数学试题本身设计出错,官方处理是所有考生答案作废;另外一个地方的高考文科综合科统分出错,导致分数线重新划定,某些按照原本分数线可上线的考生空欢喜一场;这些“出错事件”无一例外来自于公共监管体系失守,而处理走向不是惩戒负有直接与间接责任人的当事者,而是采取无辜者遭殃的纠错成本转移,公平底线也由此不断后移。

  “监管失守,公平买单”从逻辑上而言不堪一击,却在现实层面长期存在,必然隐含了某种“灰色合理性”:看似严密的制度设计,不过是单向针对普通考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照本宣科,一旦出现触及权力掌握者切身利益的“突发事件”,就会迅速浮现大量可供人为操纵的活动空间,以充满弹性的结论性字眼,从个体责任向群体责任扩散、出现推卸给不说话的制度等后果。原应坚守的基准公平被图解为自由阐释下的人为公平,以所谓“次优选择”等麻痹公众神经,推卸应担责任。

  高考公平的“人均7分化”所起到的反向效应,是向制度执行者、监管者与广大考生提供了利益诱导下的心理暗示:出错没什么大不了,可以通过社会公平买单。

  “犯错者负责”的制度缺位,必会让简单而清晰的责任界分,异化为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关系,引发公众对法治信仰的迷失、责任人对监管秩序的玩弄。

  高考结束了,但有关高考被“人均7分”廉价兜售的真相呈现,足以让我们继续深思有关公平的社会命题。实现教育部门自裁自决之外的“第三方监管”,强化公民举报、舆论曝光与人大问责等异体监督,理应成为高考及整个教育公平体系的全新制度引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