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造币”现身我市 15%市民误收后重新用出去
第三季度我市共收缴假人民币3298.5万元,同比翻一番
本报讯(记者 梁龄)通过人为挖补,拼接制作的“变造币”开始现身我市,而且普通验钞机无法识别,主要靠人工“一看二摸”。昨日,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反假货币工作简况显示,截至9月末,重庆市共收缴假人民币3298.5万元,同比翻了一番,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柜台收缴量进一步减少。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人士称,说明流通领域假币数量具有不断减少趋势,货币流通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面额假币有“抬头”迹象,而且市民对于挖补变造币的识别能力还比较低。
现象
10元、20元假币比50元的多
“银行收缴的假币进一步减少,而警方收缴的假币大幅增加。”重庆营管部称, 从假币数额来看,截至9月末,我市共收缴假人民币3298.5万元,同比增长102.3%。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柜台收缴假币量同比减少率进一步增大,与二季度同比减少率相比增加4.5个百分点,这说明流通领域的假币数量不断减少。
同时,小面额假币出现了增长趋势。数据显示,截止9月底,我市共收缴假人民币41万多张,前三位为100元、10元、20元。其中100元共30万多张,占75.1%,10元共4万多张,占10.7%,20元共2万多张,占6.2%。而50元假币还未进入“前三强”,这说明尽管大面额假币仍占主流,但小面额开始“抬头”,不容忽视。从收缴张数来看,20元(含)以下的小面额假币占18.7%,与二季度相比增长2.5个百分点,市民对此也应加强防范。
重庆营管部提醒,小面额假币惯用伎俩主要有使用10元、20元面额假币购买小价值商品以换取找补的零钱真币。另一种则是针对流动人口量大的片区的小摊、小门市或乡镇集场使用小面额假币。
隐忧
变造币可逃过验钞机“法眼”
通过人为挖补,拼接制作的“变造币”开始现身我市,而且可以逃过普通验钞机的“法眼”。重庆营管部人士介绍,尽管我市目前收缴的假币中,伪造币仍是主力,但也出现了零星的“变造币”。市面上常见的“变造币”主要有:拼凑币,将一张真币一分为二,同时,通过粘补将一半真的和一半假的拼凑在一起;将小面额真币进行裁剪,将真币上的变色荧光数字挖剪,再粘补在大面额假币同一位置上,以蒙混过关。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4成以上的市民不能正确理解“变造币”。其中,13.79%的市民误认为变造币是真币,27.26%的市民根本不知道变造币应该属于真币还是假币。
“变造币的概念就相当于贴牌生产,因为改变了真币出厂的原始状态仍属于假币。目前,普通验钞机无法识别。”对于变造币的识别问题,重庆营管部人士称,因为普通验钞机的机读点仅有固定的十来个,如果变造币没有破坏机读点,验钞机就无法识别。只有大型清分机才能识别,而重庆地区的大型清分机仅有不到十台,多数商业银行没有这样的设备,所以主要提倡人工识别。
调查
误收假币七成市民处理不妥
随着反假币宣传的到位,农村地区人均“昨天误收假人民币”的水平开始低于城市地区,但城市居民误收和发现假外币的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而且七成市民误收假币后不能正确处理。重庆营管部的调查显示,误收假人民币后,70%的市民选择将假币放在家里、撕掉或重新用出去。其中,31%将假币撕掉,24%将假币放在家里,15%将假币重新用出去。
对此,重庆营管部人士提醒,收到假币后的市民作为受害人继续讲假币使用就会潜在的加大流通领域的假币量,而且即使少量使用假币也是一种违法行为,除了面临假币被没收外还可能面临公安机关的批评教育。
应对
“一看二摸”进行识别
重庆营管部人士人士提醒,市民可通过“一看二摸”进行识别。“一看”是看有无接口。一般的“变造币”有明显的接驳痕迹,应注意票面的数字、文字、纹路是否完全对齐,“变造币”接驳处会有明显的整齐折痕;在透光时,可看见裁切部分与其他部分略有不同。“二摸”是“变造币”两部分手感不同。一般真钞较粗糙,假钞则比较光滑;在用验钞机验钞时,要对人民币的两头和中间都进行辨认。
发现假币500元以上立即报警
今后,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次性发现假人民币面额500元(含)以上的,要立即通报公安机关;一次性发现假人民币面额200元(含)以上的,要在当天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重庆营管部人士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除认真填写《假币收缴凭证》外,还应详细获取并登记假币持有人身份信息、住址、联系方式、假币来源等情况,对一人多次使用假币及持币人不配合收缴登记急于离开现场等可疑情况,立即通知公安机关。
为加强假币线索移交,全力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假币犯罪,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与公安机关建立快速便捷的假币信息沟通渠道,确定专人负责与公安机关保持联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重庆商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