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安徽水运“一号工程”2012年可畅行千吨级船舶

来源:中安在线
2009年12月28日01:48
  合肥港综合码头、芜申运河、裕溪口复线船闸、阜阳船闸、沙颍河复航工程……,今年以来,一个个安徽水运大项目正紧锣密鼓实施推进,必将早日促成安徽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的跨越。近日,记者对安徽水运建设的一些大项目进行了全景扫描与直击。

  聚焦

  “合肥港”圆“通江达海”梦

  合肥集装箱明年可直抵长江边

  承载着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通江达海梦想的重大工程——合肥港综合码头从去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至今已一年多,如今综合码头已建成啥样了,何时能投入使用,记者上周末来到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工程施工现场。

  来到当涂路桥下游7公里处的南淝河水面时,记者刚下车就看到河右岸已经建起了一个长长的水泥平台,忙碌的挖掘机、推土机映入眼帘。现场施工的一负责人称,码头平台长259.4米,宽20米,现已全部建成,今后这里装上起重机后,就可以为轮船装卸货物了。

  码头平台前方有一很大池子,该负责人说这是港池,港池是港口内供船舶停泊、作业、驶离和转头操作用的水域,港池内必须有足够的面积和水深,目前的港池有5、6米深水。

  合肥港综合码头共有3个千吨级泊位,其中2个是集装箱泊位,建成后结束合肥无集装箱码头历史,届时合肥集装箱再也不用通过公路运到南京、芜湖等地中转,而可以在合肥直接装船,通过合裕航线过巢湖,抵长江,达上海,实现合肥集装箱直接通江达海梦想,提升省会经济圈通江达海能力。

  “本来综合码头今年底就能投入使用,但受前段时间雨雪天气影响,进场道路和堆场没有完成,导致现在机电等设备采购好无法进场安装,估计春节前后就能启用。”,省港航投资集团建设部高经理说。

  芜申运河辟第二条达海“黄金水道”

  “一号工程”2012年畅行千吨级船

  重现古运河运输胜景,沟通长三角便捷物流。去年底,被誉为安徽水运“一号工程”的芜申运河安徽段开工建设,旨在为我省全力构筑皖江之外通往苏沪水网的第二“黄金水道”。

  全长约296公里的芜申运河纵贯皖苏沪、穿越长三角,西起芜湖市青弋江入长江口,途径马鞍山、宣城等市,历史上就是长江入沪的重要通道。去年启动建设的芜申运河安徽段全长约41公里,概算总投资近47.7亿元,按三级双线航道标准建设。

  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称,芜申运河安徽段建设工期为四年,预计2012年建成后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安徽段工程建成后,皖江腹地及长江中、上游的物资经该通道可直达长三角,就不必经过苏南运河,可缩短100多公里的航线里程,既大幅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又减轻了船行如梭的长江航道的通行压力。”

  芜申运河建成通航后,历史上“漕运万艘,物流畅达”的古运河景象将再现。省港航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航道重新整治以后,将成为我国京杭运河外的第二条水上高速公路,而且通过芜申运河安徽段的有效连接,可将我省沿江航道网同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便捷、安全地沟通,扩展安徽水运发展的空间;向西连接已建成的合裕线,把合、巢、芜地区与“长三角”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5亿元再现“黄金水道”盛景

  断航30年沙颍河复航在望

  “今年6月份,阜阳船闸原址重建工程正式开工,预计在两年后建成,配合先期建成的颍上船闸与太和耿楼船闸,将使断航30年的沙颍河,重现舟楫如梭、运通南北、客来货往的盛景。”,12月18日,阜阳市港航管理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绵延620公里的沙颍河,其中安徽境内206公里,曾是天然的“黄金水道”,但自上世纪70年代起,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沙颍河河南和安徽境内阜阳至颍上80公里的航道全线断航。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全面复航沙颍河迫在眉睫。据了解,沙颍河安徽段复航包括整个航道整治及新建颍上船闸、阜阳船闸及耿楼枢纽工程等,总投资约25亿元。

  “颍上船闸、耿楼枢纽工程已完成,阜阳船闸将是复航沙颍河最后一个关键性工程。”该负责人说。据悉,新建的阜阳船闸按四级通航标准,500吨级设计,预计年通过能力为800至1000万吨。

  总投资17.6亿元的沙颍河复航工程也将在明年启动。沙颍河复航后,船只可通过阜阳至颍上段进淮入江,而不需要绕行茨淮新河,为阜阳每年所产上千万吨煤的外运,提供一条便捷的低成本、大运量入淮通道,成为皖西北资源运输的大“动脉”。

  展望

  内陆首个亿吨大港“款款走来”

  芜湖、马鞍山两大港口组合发展,打造内陆首个亿吨大港;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打造江淮运河……安徽水运勾勒出的未来发展蓝图更加辉煌。

  内陆首个亿吨大港今明年实现

  “去年芜湖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千万吨,马鞍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千万吨,若两者顺利实施组合,今年底,最迟明年就可能实现内地首个亿吨大港。”,省地方海事局蒋同富局长说。

  芜湖港和马鞍山港水路距离在48公里左右,两港不仅位于长江黄金水道沿岸,还是安徽省水运靠近长三角地区的“第一方阵”。为优化利用芜湖与马鞍山两地的岸线与港口资源,早在2007年,我省就提出大力实施“芜马组合港”战略,统一规划两港的建设,让两港发展互补共荣打造内陆省份的首个亿吨大港。

  安徽省政府去年底下发的“水运二十条”中明确称,积极实施芜(湖)马(鞍山)组合港战略,力争“十一五”末建成亿吨大港”,这是首次出现在安徽省政府下发的正式文件中出现芜马组合港。

  如果芜湖港和马鞍山港组合,能使芜马组合港在“十一五”末成为亿吨级大港,将成为内陆地区的首个亿吨级大港,此前国内的12个亿吨大港均位于沿海地区。

  “江淮运河”不再是梦想

  作为我省境内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江淮运河工程一直受到全省人民关注。根据安徽水运规划,我省远期将在引江济淮基础上,相应建设通航设施,把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三条航道连接起来,共同组成安徽省境内最主要的南北向水运大通道。

  今年6月在我省召开的七省二市长江黄金水道会上传出信息,江淮运河将在十二五启动前期工作。据悉,我省交通部门已展开江淮运河工程的前期调研和方案研究等工作,下一步计划开展项目的预可研究。

  省会合肥的步伐明显迈得更快。合肥计划在明年底前完成包括合肥港综合码头、合裕航道升级等在内的水运“6+1”工程,“6+1”工程总投资达10多亿元,按计划将在明年底前完成,届时合肥水运吞吐量将翻一番,合肥一步步向江淮航运中心的目标迈进。

  “从合肥水运发展来说,目前急切的是希望能早日启动省里规划的江淮运河工程,为合肥打造江淮航运中心提供便利。”合肥市港航局余正发局长说。

  回忆

  62岁老渡工的32载渡口情结

  小渡口变迁折射安徽水运发展

  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他总是撑着篙、扶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送往彼岸。他就是东至县八百丈渡口的老渡工——张安才。

  八百丈渡口地处池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内,是连接贵池区唐田镇外排村和东至县大渡口镇新丰圩村的主要通道,两岸8000多村民的出行都靠这个渡口。

  1978年,升金湖大堤上还没有一户人家,张老就在堤边搭了一个10平米的小草棚,一个草铺、一个泥灶、一盏油灯开始了他的渡工生涯。没有码头,他花了近半年时间肩挑背扛碎石和砖头自已弄,硬是在烂泥中修成了简易的码头和通道。没有结实的大渡船,他每年都把小木船保养得平平稳稳,桐油油得光亮。

  2003年交通海事部门为渡口更新了动力渡船,这也是池州市内河唯一的动力义渡船,既安全,又省力,政府每年还有燃油补贴。2006年交通海事部门又花了近十万元对渡口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泊船安全了,旅客上下方便了。如今,张老有两个心愿,一是自己62岁了,按规定要退休了,希望当地政府尽快物色新渡工。二是希望能在渡口旁自建一个砖瓦房,即使不干渡工了,也能天天看着渡口人来人往,当个义务安全宣传员。

  见证

  水运大省阔步迈向水运强省

  我省拥有大小河流300多条,长江、淮河横贯境内,拥有良好的水运自然条件。

  尽管我省水运占据了天时地利,但解放初期,全省内河航道基本为原始和自然状态,1米深以上航道不足1100公里,水运多以木帆船为主,轮驳船仅有152艘,港埠设施简陋。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大力推进航道等级化、船舶标准化、港口机械化,将安徽水运送上发展“浪尖”。

  至2008年底,我省港口吞吐量达到2.7亿吨,列全国内河水运第三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其中芜湖港口吞吐量达到5513.5万吨,位居全国内河十大港口行列;沿江1000吨级及以上泊位超过200个,港口数量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全省航道总里程达到6507公里,通航里程5596公里;全省拥有营运船舶2.74万余艘,1455万载重吨,居全国第二位。

  当前,我省正按照《安徽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的要求,筹措资金100亿元,重点建设“两干三支国家高等级航道”(长江、淮河两条干线航道和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三条支线航道)和“五条地区重要航道”(兆河~西河、涡河、浍河、青弋江、新安江)组成的安徽省内河航道骨架体系。这些项目完成后,将改善航道里程550公里,全省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400公里,基本建成省内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为安徽水运腾飞插上金色翅膀,水运大省阔步迈向水运强省。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