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想起了《牡丹亭》的“青春”(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03日06:20
  《牡丹亭》可以“青春版”吗?京剧可以配小提琴吗?《论语》可以煲成“心灵鸡汤”吗?……交响乐能否引入海派清口解说,或许也是同样可以争议、但应该包容的问题

  周立波“混搭”交响乐,另类音乐会引来质疑,源于海派清口与古典音乐的跨界。这让人想起另一次有关跨界的争议。

  杜丽娘在梅树下睡去,追光打定,慢慢暗淡……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因为现代舞台造型元素的使用等,招致物议,认为新形式破坏了传统意境,“现代化毁了昆曲”。然而,从“化石”到“青春”,“时态”的改变,不仅让《牡丹亭》赢得舞台,也为古老的昆曲艺术注入了青春。

  《牡丹亭》可以“青春版”吗?不同阶段、不同门类,总有类似问题:芭蕾可以加入街舞吗?京剧可以配小提琴吗?《论语》可以煲成“心灵鸡汤”吗?……交响乐能否引入海派清口解说,或许也是同样可以争议、但应该包容的问题。

  改变“时态”,促成《牡丹亭》焕发全新光彩。但是,《长生殿》呢?巴赫、肖邦、瓦格纳呢?时光的流变,让当年的时尚成为今日的古板;岁月的尘埃,将古典的优雅和深邃,锁在知音寥落的舞台。这不仅让音乐厅冷清,对大众也是遗憾——“没有音乐的人生,难说完整”。艺术无言,诠释有道。让交响乐走出“绝学”之忧,让“高雅”别跟公众擦肩而过,应该有更多的尝试。

  很多像交响乐一样的文化产品,也需改变“时态”。去年参观过一个介绍中华文明起源的展览,文物众多、布展专业、意义重大,但进场的观众,却少有流连忘返,大多走马观花。究其原因,正在于门槛太高,要解读那些简朴的陶器、庞大的铜器蕴藏的历史密码,非得有一定专业学养才行。这时,就很需要有个懂考古的周立波在旁讲解。或许,一部《阿凡达》也行,三维地展现上古文明,带来的震撼不一定会比潘多拉星球少。

  每每看到电影院购票处排起的长龙,看到演出时场外徘徊的“黄牛”,看到博物馆里“此起彼伏”的相机,就会感慨:“口”、“腹”得到满足,“心”、“眼”还难免饥渴;人们认识美、欣赏美、赞颂美的愿望,多么强烈!从这个角度看,讲解音乐的周立波,还是太少,需要有更多周立波们的引介,让更多困顿于名利与物质之间的人,走近艺术,感受精神的丰盈。

  周立波穿上燕尾服解说交响乐,有“座儿”、也有创意。但仅仅满足于“座儿”、创意,难免有噱头、炒作之嫌。说到底,艺术欣赏没有“速成班”,还有更多问题,需要周立波这样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中国爱乐乐团这样的古典音乐专业机构正视——

  在没有周立波可“参观”的情况下,观众是否还会继续走进音乐厅正襟危坐?通过“跨界”吸引来的观众,是否会因为“纯粹”而流失?如何让因周立波认识交响乐的观众忘记周立波,放缓脚步,沉静心情,真正进入音乐的心灵世界?
责任编辑:lianzha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