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本”一路攀升 花掉近一半家庭收入
来源:
沈阳晚报
2010年03月03日02:54
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教改纲要提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将达到4%。与此相对应,近年来多地统计部门或学术机构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已经超过了家庭养老和住房支出,在居民总消费中占第一位。
随着升学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加剧,教育重要性凸显,几乎所有家庭都不遗余力地为子女教育进行投入。从幼儿园到大学,一个家庭的教育支出,已成为家庭不可承受之“重”。昨日,本报记者调查了沈城4个家庭教育账本,折射出现“教育成本”一路攀升的趋势。
1李星南(大东区某热点幼儿园)
家庭收入:8万元/年
教育支出:3.6万元/年
“现在每个家庭都得下大力气培养孩子,早期教育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开始,所以怎么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与爱人每月的收入很固定,约有近一半花在了孩子身上,大致是衣物、益智玩具类每月1000元,早教班每月400元,奶粉每月800元,牛初乳、营养素等每月200元,保险费每年5000元。
王女士说,2岁半大的儿子今年3月上了一所价格适中的公立幼儿园,但今后花钱的地方仍不少:“入园费至少要1200元,这还不包括伙食费等。过段时间还要让他学钢琴,我已经看好了一台2万元的,但这只是一次性投入的部分,接下来还有一对一学习钢琴的费用,每课时学费就要150—200元,一个月下来至少也要1000元。外语学习也不能落后,做父母的哪个甘心让自己的孩子落后呢?”
2刘萌萌(皇姑区某热点小学三年级学生)
家庭收入:15万元/年
教育支出:4.5万元/年
萌萌一家本住在和平砂山地区某楼盘,为了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萌萌的父亲提早就在辽宁大学附近又购得另一处房产,方便就近入读皇姑区某热点小学。尽管如此,刘家还要为萌萌支付择校费和人情费约1.5万元。萌萌入学后,和母亲搬到辽大附近居住,而父亲因为工作原因仍在砂山地区居住,同城却两地分居,生活成本因为孩子上学“被迫增加”。
萌萌母亲吴女士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非常舍得投入。她向记者出示的家庭教育账本显示,萌萌每月在校费用包括饭费、水费、笔本文具等约260元。课外辅导方面,包括去书店买书、教育光盘以及复读机等每月平均下来有150元。
萌萌的校外教育支出同样不菲。吴女士目前为孩子在外面报了三个兴趣班,分别在周末学习舞蹈、美术和围棋,每月学费合计400元,服装以及用具还要一次性支出300元。
此外,萌萌父母还会对萌萌进行奖励以刺激学习积极性。孩子如果考试考得好,或者兴趣特长获得表扬,就会获得儿童显微镜、芭比娃娃等奖励,价值300元到1000元不等。为了拓宽孩子眼界,吴女士夫妇每年都会“策划”一次旅游,带孩子到省内或省外“见见世面”,仅花在孩子身上的旅游费用每年大约需要2000元。
年前,吴女士和丈夫又看好了和平区八经地区一处价值25万元的房产,决定近期出手买下来。对于此次投资,夫妇俩的盘算还是“孩子到时候读重点中学更方便”。
3张昊(铁西区某初中二年级学生)
家庭收入:4.5万元/年
教育支出:2.4万元/年
家住铁西区永善小区的张丹,翻开自家的家庭账本说,电费50元、电话费80元、煤气费50元、给孩子买书100元、补习英语200元、补习奥数200元、买画纸100元……。
“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必须从小多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家里的条件有限,所以只能紧缩银根,尽可能的用在孩子身上。”张丹说,只是普通工薪阶层的他们,每月收入不到4000元,她在超市当出纳员,月收入1500余元,她的爱人在一家广告公司搞策划,月收入在2000多元。他们的儿子今年上初二。
张丹说:“他每个月补习英语、数学就得400多元,学美术一个月要200多元,孩子还要学二胡。除了这些,我还经常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再加上吃穿,孩子一个月支出就得1000元。以后孩子上大学还要几万元,所以,我们现在每月给孩子攒下1000元。剩下1500元工资,我们一家三口勉强够用。我们就怕孩子或者我俩谁生病,有生病的这钱就不够用了。”
4秦琳(大连某大学一年级学生)
家庭收入:4万元/年
教育支出:1.8万元/年
转行当出租车司机的秦师傅告诉记者,他和爱人原是一家集体企业的工人,他每月工资也就1200元,爱人去年年底办理了退休,每月退休金刚900多元,“两个人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而女儿每年的学费就五千元,宿费每年1200元,此外每月还要给她六七百元的生活费。和其他同学相比,这些生活费已经算少的了。但掐指算下来,一年的花费也占到了我们当时收入的一大半以上。压力确实大!”
“幸好我们两口子都没生什么大病。要是生了大病,那日子简直不敢想象怎么过下去。”无奈之下,秦师傅选择了从厂里出来给人开出租,这样每月能有三千多的收入,除去自己要缴纳的社保,还是比以前多了不少。不过,每天长时间的工作让已经52岁的他腰酸背痛,“没办法坚持吧,等女儿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我才能真正松一口气。”
本报记者高薇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