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公开,看一个“全裸”的乡政府
许斌
■ 第三只眼
日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一个面积不过50余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万人,非农业人口仅900人的“麻雀乡”,因其在财政预算公开方面的“彻底”,被一些论坛网友以“全裸”形容。
登录白庙乡的网站,点击财务公示栏,可以查询到该乡比较详尽的财政收支数据,包括本级财政收入来源,财政决算情况说明,包括在职的以及离退休名单与费用详情等。尤为是公布了2010年1、2月份的业务费明细,多至12000元的慰问机关干部职工家属之团拜会开支,低至1.5元的信笺纸开支。白庙乡不仅仅是告诉公众各项开支花了多少钱,还明确告诉公众这些钱具体是怎样花的,为公众监督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现代社会讲究权力运行的透明,归根结底有两点,一是一切公共权力都来自民众,二是只有最大规模的、最细致的公众监督才能更有效约束权力。因此,财政预算公开所带来的,必然是短暂掌声之后的不尽询问与质疑。
以白庙乡为例,公众有理由相信,既然敢于公开得这样彻底,该乡的财政收支,应该是相对规范的,而纵然如此,许多具体支出,也不免为多数人所不满。比如通过团拜会的名义花费12000元钱,算不算“监守自盗”?比如迎来送往的餐费,是否会被公众认为是公款吃喝等不必要开支。甚至,不能排除出现极端情况,即正是因为公开得彻底,白庙乡会成为众矢之的,反之,正是因为不公开或公开不彻底,在财政收支上更加不规范的其他政府、机构,还得过且过、蒙混过关了。
所以说,白庙乡的“全裸”是了不起的。而同时,却也不能不说,这一行为,依然是“人治”的,不仅决定了白庙乡原本正常的行为被视为异类,而且,即便是在白庙乡,也无法保证这“人治”的开明程度能继续下去,譬如将预算外收支也纳入公开范围,更无法保证不“人亡政息”。
当然,更多的民众期待的,是这样“人治”色彩的变革,被重视、被研究、被集思广益、被审议、被表决,落实为典章制度、法律法规条文,终于形成制度性质的变革,实行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否则,即便是远远比白庙乡更及时、详尽的公共信息公开,也只能为谈资,只能为泄愤的依据,却不可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许斌(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