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物质基础
——北京力助什邡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报驻什邡记者 董长青
塑胶体育场、计算机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徘徊在豁亮的校舍里,已从教20余年的什邡市双盛BTV小学校长杜祖培说:“这些我以往只在城区学校见过,没想到现在我们农村小学也用上了,比我预想的提前了很多年。”3月初,由北京援建的17所学校正式交付,至此,除了一所职业高中外,由北京援建的23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已经全部交付。这23所学校虽然分布在城乡不同地域,但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备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统一建设,为什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
合理布局
学校数量减少条件提升
八角镇中心小学的小思雨本月和该校600名同学一道,在北京援建的新校舍里开始了新学期。震前,小思雨在楠木小学上学,当时八角镇人口1万出头,密集地分布着中心、楠木和新拱3所小学,3所学校的平均学生数不过200人。当时什邡市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布局偏密,规模偏小,师资短缺。
地震后,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有了契机,八角镇的3所小学合并成一个新的中心小学,教师资源也进行整合。“什邡全市在震前有126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恢复重建中,经过布局调整,整合为66所。”什邡市教育局局长陈其文认为,现在学校校舍、设施设备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校、师生资源的整合调整,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小思雨也说,“现在学校变漂亮咯,我们比以前更喜欢上课了。”
统一标准
消除城乡学校校际差别
开学那天,师古镇共和村16组的刘数琻老太太和几个伴儿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过了回儿眼瘾——在云西初中,她见到了“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塑胶运动场和“一年365天都是绿油油,晴天不起灰、雨天没有泥”的人造草坪,老太太连声感叹:“现在的娃娃儿真是享福。”
北京援建的学校中,除了北京小学、朝阳小学等几所学校位于市区外,云西初中等十几所学校都分布在农村地区。北京援建的什邡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根据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都统一按国家标准建设,从硬件上确保消除城区和农村、平原和山区校际间的差距,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的地方,成为社会应急避难场所。新建的农村小学,塑胶运动场、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都成为现实。
以最能反映学校硬件水平的“学生人均建筑面积”为例,北京援建学校的总面积21.73万平方米,规划在校学生22450人,学生人均建筑面积9.68平方米,远远超过最新国家标准,也高于国内很多大城市的标准。考虑到农村学校住校生多,北京援建的农村学校,其人均建筑面积比当地所有恢复重建学校平均水平还高。
设施设备
和北京的中小学校看齐
回澜镇陈家观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小江江这学期搬入由北京援建者交付的新学校后,不用再双脚悬空坐在座位上上课了。由北京援建的24所学校,都统一安装北京金隅集团生产的“天坛”牌家具,厂家增加了课桌相应部件的厚度,使用期可以达到十年(国家标准是两年);考虑到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期,课桌椅特别选择了可升降式,能跟着孩子一起“长高”。
家具如此,电化教学设备也是一应俱全。“现在的学校可比过去先进多了,每间教室都有投影仪和电脑,讲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学校要求老师现在都要做多媒体课件。”双盛BTV小学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
如今走进北京援建的校舍,无论地处市区还是农村,你都能看见塑胶运动场、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多功能教室、音乐教室……即便规模小如双盛BTV小学这样的点校(村级小学,只有六个年级、6个班),也是“麻雀虽少,五脏俱全”。“在咱们北京,恐怕这么好的学校也不多。”中建一局的一位援建者这样评价。
“这两年,什邡市学校硬件方面投入的资金是什邡50-100年的教育经费,经过重建,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和跨越式发展的硬件基础已经初步奠定,接下来最关键的在于练内功、抓教育,实现什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什邡市教育局局长陈其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