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西南旱灾 > 云贵旱灾最新评论

郑风田:如何对付干旱?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3月22日15:14
  干旱近些年似乎一直与中国过不去,小打小闹的干旱就不说了,光是引起全国大动静的干旱爆发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前几年的重庆、成都大旱,去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今年的西南云、贵等大旱。频繁大范围的干旱洪涝暴露出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么多年存在的以下严重问题:多年的投入欠账与制度缺失,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也难以投资;国家对水利设施只投大江大河与粮食主产区的建设,非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缺失无人问津等等。

  小农水问题一直是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一个痛,现在的政策导向已慢慢开始转向了。如何恢复传统的农业水循环?如果对一些地区的保命水进行投资?片面市场化的改革以及提升水价都不是解决农村用水的改革方向,上述问题都需要引起关注。

  农田水利设施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普遍是失败的。最受人瞩目的是对在治水方面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世界银行共识”认为,对于公共资源(比如水资源),构建一个有效的市场就可以摆脱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的困境。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共识”对指导下进行了各种基础设施的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十几年后的探索之后,人们发现“世界银行共识”并没有为这些国家农田水利建设带来光明前景,反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以墨西哥为例,在“世界银行共识”的知道下,墨国的水利改革不但未能改善该国原先水利等公共服务的低效率,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注入社会力量无力承担高额的建设和管理费用;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私营化加大了人们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的不平等,造成了更大的贫富差距;损害低收入阶层和农村居民的利益等。

  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世行共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源参与为辅的治理模式。以韩国为例,该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改革是“新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工代赈建小农水?

  我国在“农田水利”治理方面也应该加大国家投入力度,不如可以在西南山区丘陵实施“以工代赈”,修建小农水,让那些村庄的农民在农闲时进行修建贮水用水的沟塘渠堰。比如一个100人的村庄,国家拨款2万元修建资金,以工代赈,让农民把自己村庄的贮水设施都修建好。这些资金投入可以用很多劳动力,因为这是为农民自己服务的,估计农民们都会很高兴,可以用少量的资金与更多的人力。比如每个农民一个月500元,一年下来6000元,国家拨出600亿维修资金,一年可提供1000万的就业岗位,既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可以解决饮水与干旱问题,真可谓一举两得。(综合来源:新浪博客郑风田的博客作者是人民大学教授) (来源:新华网综合)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