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将水利建设作为基本国策 为抵抗灾害做好准备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3月23日17:3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我国目前有18亿亩耕地,有8亿亩灌溉农田,灌溉面积不到总耕地面积的50%,干旱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

  2009年我国华北地区发生春季大旱,国家启动了抗旱Ⅰ级应急响应;东北地区发生秋季大旱,国家启动了抗旱Ⅱ级应急响应。目前,我国南方15个省市发生干旱,国家启动了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三次启动高级别的抗旱应急预案,是近代历史上少见的。面对当前还没有完全恢复的经济危机,干旱成为国家的另一件揪心大事。因此,国家千方百计投巨资进行抗旱,以保障粮食安全及经济安全。

  虽然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但对于近年来连续出现的干旱,还是显得力不从心。我们要抗旱,但用什么去抗旱?答案是节水灌溉或者(人工)降雨抗旱,这是最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虽然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等其他措施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作用,但只是在减少干旱损失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从历史经验和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长期进行水利建设,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才是确保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安全、国泰民安的基础。

  毛泽东同志建国初期就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一是可以抗旱,二是可以防洪排涝,三是可以改良低洼易涝的盐碱地;并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名言。我国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大中型水利建设热潮,为我国现在的粮食安全打好了基础。现在看来,水利不但是农业的命脉,还是城市的命脉,是工业的命脉,是国家的命脉。水资源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我国地处亚热带季风区,虽然有干旱和湿润的交替,但气候干旱可能长期存在,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抗旱防洪排涝是解决水资源安全的途径,水资源高效利用是水利(电)建设的目的。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南涝北旱的自然格局,建议将水利建设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长期进行固定投资,并进行水利建设和农田节水灌溉建设立法,以彻底解决靠天吃饭的局面。特别是将南水北调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特别是大西线调水,作为未来百年的发展目标,让我国有70%~80%的耕地可以实现节水灌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抵御干旱和洪涝灾害,平衡人口增长、土地面积减少、粮食需求增长的矛盾。

  我国目前实施的南水北调的中线和东线工程,在未来的5~10年里,基本可以解决华北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干旱(工业、城市)缺水问题。占我国国土面积1/3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仍然长期缺水,农业生产力低下,但该区石油、天然气、煤炭、太阳能、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能源基地。占我国国土面积1/3的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水资源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但因为多山,不能高效利用。因此,通过发展西部能源基地,获得巨大资金,投资大西线调水,实现以“西部能源”换“西南水资源”的战略,通过50~100年的长期努力,建成我国水利灌溉和水电及水运网络体系。

  南方地区降雨量大、气候湿润,群众靠天吃饭的意识根深蒂固,患(洪)水害的意识高于抗旱节水的意识,对水资源高效利用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工程节水、农田节水建设不够重视,节水灌溉公司和企业少。同时,南方多为丘陵山地,降雨多,水土流失严重,山坡地土壤瘠薄,抗旱能力差;许多地区为石质山地和喀斯特地貌地区,蓄水能力低下,不比我国北方土层深厚,储水能力强,土壤水库的作用大。许多地区是山下江河四季长流,山坡上季节性干旱缺水。此外,南方地区抗旱节水植物种植面积小,抗旱节水研究力量比较薄弱。近30年来,南方季节性干旱不断出现,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危机因素。

  除了由自然环境造成的南方抗旱能力不足的原因,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也造成有关政策制定和科技投入部门对南方干旱危害认识不足。相比之下,我们生长于干旱缺水的北方,长期从事抗旱节水农业研究,理解南北方干旱的差异和重要性,感受也就更加深切。在此,希望其他政府决策部门和领导及相关学者引以为鉴。

  以前,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是云南四季如春,昆明是春城,云南有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有中国最丰富的水资源。但从电视上的长期天气预报里,经常看到云南冬、春季经常遇到干旱,森林火险级别很高,存在大范围气候干旱和局部水资源丰富的矛盾。

  2010年1月下旬,我们应邀到广西南宁参加“植物需水与调控技术交流研讨会”,当时看到南宁市周围山清水秀,邕江的水很多、很清澈,觉得在这里召开抗旱节水方面的会议好像针对性不强。但会上听了当地有关专家关于广西抗旱节水,特别是甘蔗抗旱方面的研究汇报,看到广西发展节水灌溉公司和相关企业的介绍,且获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目前正在组织广西的“南水北调”工程应对干旱;会后又到广西其他地区考察,看到大面积山坡地上受旱没有长起来的甘蔗,才觉得南方的抗旱节水确实要引起中央有关部门和学者的高度重视。

  由于北方长期干旱,我国北方比较重视水利建设,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发展受到重视,许多地区已经是井渠双保险。特别是近年来,群众自发投资机井灌溉发展迅速,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发展多种多样的农田节水灌溉措施,成为我国北方节水灌溉农业的主要方式。另外,在山区、丘陵沟壑地区,利用窑窖集流雨水,改变雨水时空利用,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方面成绩显著。大力发展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这些都值得南方地区学习和借鉴。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建议在半湿润缺水的黄淮海地区开展半旱地农业。我们通过对南方部分地区的考察和对近年来南方许多地区经常发生的季节性干旱问题的研究,建议在南方湿润地区的丘陵农业区,也应该发展学习和借鉴北方旱地和节水农业的经验,发展湿润丘陵区的半旱地农业。

  要在南方的农业院校教材里增加半旱地农业知识教育,要将半旱地农业研究列为我国继旱地农业、节水(灌溉)农业之后一种新的农业体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适合于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气候半湿润但地下水缺乏的地区,气候湿润地区但经常出现季节性干旱的丘陵区和土层瘠薄的石质丘陵(地下水缺乏)区的农业需要。

  根据南方水热资源丰富和多山地貌的自然格局,针对南方季节性干旱问题,和我们长期在北方从事抗旱节水的经验,建议如下。

  当前抗旱应急技术

  1.就地打井,新辟水源,快速缓解干旱。南方长期降雨多,靠自然河流灌溉面积较大,但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够。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南方许多地区,特别是江河两岸、湖泊周围,包括许多干枯的稻田底下,应该有丰富的地下水,政府应该补贴投资鼓励群众尽快多打(机)井,及时就地解决农业和人畜干旱缺水问题。

  2.实施“区域调节,以丰补欠”的抗灾策略。各级水利部门统一协调,利用现代水利快速高效建设的技术和设施,跨区域调运非旱区大中型水库和江河的水资源,提高旱区周围现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保障粮食生产(灌)区的水资源供应和粮食生产安全,以减少干旱的整体损失。

  3.在有水资源但难以利用的梯田、丘陵坡地,通过政府投资和补贴,采购中小型和微型节水灌溉设备,快速建立抽提灌溉设备,采用喷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缓解部分丘陵地区干旱危害。

  4.对部分经济作物和救命农田,利用有限水资源进行点浇救命水,在根系施用少量保水剂,推广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加滴灌以及管道输水和微喷技术,保苗减旱。

  5.对大田生长受旱但存活的作物和果蔬,进行喷水和喷施抗旱保水剂等叶面喷肥,维持其生长状况,渡过干旱难关。

  6.如果前茬作物受旱死亡,后茬想改种其他作物,应该避免或减少翻耕,以减少土壤墒情损失,应采用硬茬直播、点浇保出苗的技术,点种春玉米、豆类、瓜类等。

  7.对当时难以播种的作物,应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小面积精心培养,等旱情缓解再移栽大田,不误农时,减少损失。

  8.改种水地作物(水稻)为水旱兼用型作物(旱稻),如改种玉米、小麦、豆类等抗旱节水高产作物和瓜果蔬菜,大力推行生物节水。

  9.抓紧人工降雨准备,时刻抓住可以利用的任何机会,增加人工降雨。

  10.快速建立各种储水设施,一方面可应对持续干旱,缓解人畜用水压力,另一方面可积极进行雨水集流。

  长期抗旱建议

  1.南方地区政府要加强水利建设,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要满足南方生态环境多样农业模式,长远满足抗旱防洪排涝的需求。

  2.扩大建设大中型不同模式的雨水集流工程,改变丰富雨水资源的时空利用,配套小型机动的管灌、喷灌和滴灌等高效用水工程措施,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应对季节性干旱缺水。

  3.为丘陵地区群众研发、补贴配套中小型和微型的抽提灌溉和节水灌溉设施。

  4.在南方加强多方面的抗旱节水研究,投资发展各种节水灌溉公司、企业及产业,有备无患,积极应对季节性干旱。

  5.加大水旱兼用型植物品种培育。

  6.根据历史和当前旱情分析,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改进耕作制度,争取实现“以夏补春,以秋补夏”的全年粮食丰收。

  7.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设施配套,扩大节水灌溉农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8.建立和发展南方气候湿润但季节性干旱常发区的半旱地农业体系。

责任编辑:孟德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