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长株潭“脱水”之虞
位于水乡泽国的长株潭城市群未来要解焦渴之虞,根本出路在于倡节水与兴水利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苏晓洲明星
10月下旬,本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湘江长沙段,水位反复挣扎在略高于吴淞高程25米的水位,不断创下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新低。
与此同时,湘江中下游地区总人口约1300万、彼此相距只有40公里左右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了避免“脱水”,采用上游放水、下游围堰阻水、抢建应急工程取水、人工增雨、征用自备水源、禁航禁采和关闭污染企业等方法,使出浑身解数掀起了一场“保水大战”。
目前,三市“水荒”已经初步得到遏制,而远虑和近忧,依然在城市群上空徘徊。《瞭望》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位于水乡泽国的长株潭城市群未来要解焦渴之虞,根本出路在于倡节水与兴水利。
湘江“特枯”异乎寻常
地处华中、湘江中下游的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集中着湖南省四成以上的经济总量,坐拥约1300万人口,堪称中部崛起的“引擎”。
但今年异乎寻常的大旱,使流经湖南全境的湘江长株潭城市群河段不断创下历史同期最低水位,以致必须用“特枯”来描绘眼下的湘江。
本刊记者在长沙橘子洲头看到,昔日每年能向长江和洞庭湖流入700多亿立方米水量的湘江,如今裸露出大片河滩,一些河段看上去可以步行经河滩直接走上橘子洲。河床上,有的地方还赫然出现了很多老者都从未见过的残缺石墙。而在湘潭,湘江铁牛埠段河床上,“水落石出”后冒出了远看形似水牛的巨石,当地老百姓和媒体认为,这可能就是当地传说和方志上记载、被淹没水下多年未见的“铁牛戏沙”。
在湘江长沙和湘潭交界的暮云段,因枯水受阻的船舶,一度绵延约5公里。河滩上,则正演绎着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数十块大小不一的菜地里,10多名农民打扮的人在地里忙碌,欢声笑语不断。有人辛勤种菜,也有人夜里偷菜。“农夫”们说,虽然菜被偷了,但劳有所得,还是很开心。
在一片刚种的莴笋地里,家住长沙岳麓区的颜先生和妻子庞女士正忙着浇水、拔草、松土。“湘江的河滩土壤肥沃,我们在地里种菜可以有些收成。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说着,颜先生从地里拔出一个大萝卜晃了晃。
城市“脱水”一触即发
在湖南,人们越来越关注媒体每天都在刷新播报的湘江“再创最低水位”。
长株潭三市的市民中,有些人已经担忧“大停水”。在长沙市城北的浏阳河社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看到许多市民前往超市购买瓶装水,一箱箱地往家里搬。在市民刘兰的家中,她的老伴刚刚买了一桶纯净水。刘兰说,现在湘江水位很低,自来水可能受影响,买大桶水是“未雨绸缪”。
市民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湘江“特枯”,确曾一度造成长株潭城市群自来水取水困难。
长沙市公用事业局局长黄吉邦说,长沙自来水企业每天靠湘江满足全市120万吨至130万吨自来水的需求。但按原设计,湘江水位一旦低于25.4米,长沙有多家自来水厂就取不到水。
据本刊记者了解,从9月底开始,湘潭市三水厂和湘潭县自来水厂开始出现取水困难,其中三水厂取水量不足6万吨/日,只相当于丰水季节的一半,导致湘潭市城区4楼以上楼层出现用水困难。10月5日,湘潭县自来水厂1号、2号取水口无法取水,导致部分城区停水。
在城区人口近百万的株洲,近期有三个水厂曾出现取水困难。勉强取水的水厂有取水机组因低水位运行进入空气,闸门喷气明显,严重影响取水机泵与管道系统安全。
“保水大战”用尽应急手段
“要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和城市用水安全,绝对不能因供水不足出现断水情况;要确保水质安全,绝对不能出现因水质问题而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全力保障长株潭城市供水。
位于湘江上游、库容量超过80亿立方米的东江水库,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如今,东江水库已经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命根子”。
前期,湖南省省委、省政府紧急调度,加大湘江上游东江水库、衡阳大源渡航电枢纽等水库的下泄流量,为下游“补水”。在此过程中,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因为加大东江水库下泄流量,牺牲了很大的发电等综合经济利益。长沙市有关部门告诉记者,湘江长株潭段,小支流完全不能指望,眼下的湘江,几乎是靠东江水库等放水才不至于断流的“人工河”。
长株潭三市,各种应急取水工程轮番上马。本刊记者前期在橘子洲头东北侧长沙自来水厂主取水口看到,长达数百米的新取水管道正在敷设。据施工单位介绍,长沙安全供水应急工程是通过新铺设原水自流管道,新建中间提升泵站,安装大流量、低扬程潜水泵,实施“零取水”工程,力争在湘江水位一定限度内低于自来水厂取水“死水位”的情况下仍能抽水。10月22日,长沙市已经基本完成全市自来水厂应急取水工程,这样长沙的水务部门得以在更低水位出现后仍能保障日供水120万吨,满足城市需要。唯一的遗憾是,在“应急取水”状态下,长沙个别高远程地区由于水量自然减小以及压力变化,可能在用水高峰期出现短时间水压减小的情况。
株洲市和湘潭市,则采取在取水口加装钢制喇叭口等措施,不遗余力地提高取水能力。
长株潭三市为保水还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如人工增雨乃至在流经城市的湘江河段下游抢筑围堰抬高水位。
本刊记者看到,在长沙,横跨湘江的围堰“堵水”工程总长908米,采用“充砂围堰”新技术,总共冲灌20000多立方米砂石。通过截流蓄水,湘江长沙段银盘岭大桥以南水位被人为抬高,围堰上下游出现20厘米高的落差。据称,这一工程的使命可能要持续到明年年初,是长沙应急取水措施的最后屏障。
作为南方多雨地带的城市,长株潭城市群历来较少依赖地下水资源。但如今,湘潭市已经启动了应急水源建设,依法有偿征用市城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日取水量2000立方米以上的26口地下水井。
然而,仅靠湘江上游的来水很难缓解长株潭的枯水危机。国家防总还紧急调度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以缓解长江中下游水位下降趋势。
在各种综合因素影响下,洞庭湖水位眼下出现了探底回升的势头,这有利于对湘江水位形成顶托,相应抬高湘江干流水位,缓解相关城市的缺水危机。
绷紧了对“水质”的敏感神经
在长株潭,人们眼下最担心的,是湘江流量下降、江河自净能力低下的情况下,遭遇饮用水源污染危机。记者在长沙市第一制水有限公司看到,监控水源的任务由3条鱼把第一道关。在长沙市第一制水有限公司水源水质点的水箱里养了3条鱼,养鱼的水都是没经过任何消毒处理的湘江水。工作人员说,“这3条鱼,替我们检测湘江水是否有重大污染。”
长沙市卫生监督所环境卫生监督科李副科长说,在现在的枯水期,湘江水位下降,水的自净能力下降,长沙市已经启动了枯水紧急预案,为了保证水质在所有方面都符合标准,长沙市卫生监督所要求对出厂水要每隔20分钟检测一次,平时的要求是1小时检测一次。平时余氯含量要大于等于0.3毫克每升,在枯水期,要进行重氯消毒,现在的要求是要达到0.6~0.8毫克每升,以杀死水里的有害微生物,保证水质;同时严格控制出厂水浊度。
为了防止航船和施工搅动江底淤泥,造成镉、铅、汞、砷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饮水质量安全。湖南省地方海事局宣布,自10月12日12时起,湘江长沙市银盆岭大桥至湘潭市三大桥河段实施禁航,禁止一切运输船舶在此水域航行,直至湘江取供水危机全面解除。长沙市等地则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实施炸礁、采沙等作业。环保等职能部门,已经对沿江部分工业企业下达了停产令。环保部门、水文部门和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等单位,则对长株潭自来水河道水、原水、成品水、管网水等实施24小时监测,严防自来水污染事件发生。
记者从长株潭三市了解到,通过各方努力,目前三市自来水供应基本正常。有关方面说,湘江长沙段的水质,也达到了三类水质标准。
丰水地带一样要走节水之路
本刊记者在长株潭城市群接触到的很多部门和专家,仍不无忧虑。鉴于旱象难除,长株潭城市群“水荒”威胁,严重的话可能持续到明年2月。在此背景下,确保三市自来水供应,还要解决很多问题。
首先,在“秋冬连旱”一旦出现的情况下,湘江长株潭段必须确保最低限度的流量和水质。湖南省近期有水文资料说,今年以来,湖南省累计平均降雨1041毫米,较常年偏少16%。其中,9月1日以来,湘江流域平均降雨仅34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73%,导致水利工程蓄水偏枯,江河来水减少,水位持续走低。
有专家认为,在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湘江相关河段靠上游水库和洞庭湖外的长江“上补下托”,这就要求一方面湖南省要协调好上游放水,另一方面国家要安排三峡工程保持适当的下泄流量,维持长江水位。
本刊记者注意到,虽然湖南颁布了非常严格的禁航令,但在“特枯”期的湘江,间或仍有重载船只航行。有知情人士说,湘江沿岸有些企业,产品或原料只有通过河道才能运输。为了帮助企业“求生存”,禁航令执行得并不彻底。专家认为,在湘江目前的非常状态下,经济利益与供水安全难以兼顾,禁航、禁止炸礁和采沙、关闭污染企业等措施,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不能因为“照顾”经济利益搞特殊化。否则,重金属污染沉积很厚的湘江,被航船等“搅浑”后,水质谁来保证?
在人们对湘江“特枯”后长株潭城市群供水困难的关注中,一些大规模人工工程对自然生态和水系的影响,成为了热门话题。但倾向于“向前看”的专家认为,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问题,过多地在某一个问题的影响上争论于事无补,兴水利和倡导节水,才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关于水的出路。
基于上述思路,建设和完善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已经刻不容缓。近些年,洞庭湖“顶托”效应出现弱化迹象的湘江,在长株潭段的江流速度有加快迹象。如湘江长沙段,每秒500立方米的流量,长沙只能抽取其中的每秒15立方米。目前,湖南正在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项目建成后,长株潭三市湘江段将成为一个“库区”,对解决三市“水荒”有利。
但据本刊记者了解,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建设需要5年,而湘江从2007年开始出现了水位迭创新低的严峻局面,为此有建议认为湘江长沙枢纽工程应该抓紧建设。此外,这一工程前期看上去似乎对于航运、景观等效益考虑较多,就目前情况看,对拦蓄后库区的水质如何保证,还应加强研究并采取更多有力措施。此外,还有专家建议说,湘江长株潭段以上,蓄洪补枯的控制性水利工程仍显缺乏。因此需要争取尽快启动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因为涔天河水库扩建后,总库容可达15.1亿立方米,比现有库容扩大十多倍,将与东江水库一道,成为湖南湘江沿岸城市供水的“第二道保险”。
同时,地处江南“水窝子”里的长株潭城市群,今后应当在节水上做篇“大文章”。
“枯水期?哦,没影响,我们照常营业。”当本刊记者电话咨询长沙一些大型洗浴中心了解湘江枯水是否影响生意时,总听到这句话。驱车沿着湘江驶过长株潭,冶炼、化工等“耗水大户”企业,依然在生产。
在湖南,农业生产“大水漫灌”,城市和工业用水跑冒滴漏现象,比比皆是。长株潭城市群,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60%上下,中水回用率仅为15%左右,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不足50%。而通过价格杠杆调控水资源分配与使用,在株洲和湘潭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
有研究表明,滴水1小时就会浪费3.6公斤的水,一个月就是2.6吨。如果是连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浪费17公斤,每月就是12吨。根据湖南省用水定额地方标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每人每天的定额为160升,农村居民每人每天的用水定额为80升至110升。但实际上,不少湖南家庭都大大超过此数。
有分析认为,在长株潭城市群面临罕见干渴的状况下,如能雷厉风行地在这个传统上的“丰水地带”,推动建设一个“节水型城市群”,则不仅能有效化危为机,把坏事变成好事。而且对于我国南方城市如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树立起一个新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