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海玉树地震 > 青海玉树地震评论

在废墟中挺起脊梁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0年04月24日00:54

  《瞭望》文章:在废墟中挺起脊梁

  这里有惊惶,黯然,悲痛,这里也有宁静,激昂,喜悦;最重要的,这里有信心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这是一组来自震区玉树的特写。

  这里有惊惶,黯然,悲痛,这里也有宁静,激昂,喜悦。

  最重要的,这里有信心。

  地震之后,学校又闻书声朗朗,结古镇又见炊烟袅袅。

  中国,在玉树的废墟中挺起脊梁。

  场景一:哀悼日的格萨尔广场

  肃立,默哀,唯有汽车鸣笛声响彻云霄。

  劫难之后的结古镇。

  一条“沉痛悼念玉树大地震遇难同胞”的黑色横幅下,已经摆满了人们送上的花圈。受灾居民、救援队员、医护人员、志愿者、僧人,密密麻麻地聚拢在这小小的广场。

  四周的藏式帐篷里,酥油灯长明,为亡者超度,为生者祈福。

  玉树县第三完小的教师白玛永措带着近百名学生,安静地站在广场东侧一角,每个人胸前都别着一朵小白花。她告诉孩子们,今天大家是给遇难的同学和亲人送行,也为更多的遇难者哀悼。

  僧人们齐声颂经,悼念者开始献上纸花,一朵,二朵,三朵……

  阳光突然穿透云层,给悲伤的格萨尔广场投去一抹暖色。

  场景二:扎西大同

  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给这个受灾最重的村庄覆盖上一层白单。

  山坡上一片蓝色的救灾帐篷,在雪中格外显眼。再往前看,大型挖掘机仍在废墟上不间歇地工作;路边停靠的货车里,酣睡着刚刚长途跋涉来到高原的年轻司机。

  一群满脸灰尘的喇嘛,休憩片刻之后扛起铁锨,与消防特勤一起走上废墟。

  昂赛才仁在地震中失去了7岁的女儿,他和妻子也都受了伤。康巴汉子把哀恸深埋心底:“就像大家说的,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打起精神,继续生活。”

  扎西大同村背后山坡的天葬台上,数百名喇嘛肃立在荒草丛中,齐声诵响佛号。远处,一群雄鹰在高天盘旋。

  场景三:赛马场

  这里是玉树地震后最早、最大的集中安置点,最多时容纳了两万名受灾群众。

  21日清晨,藏族小姑娘央吉措毛和弟弟索南求周早早起床,和阿妈一起来到赛马场的看台前。没有精致的酥油灯盏,他们就用同样洁净的不锈钢盆盛满金色的酥油,用被子里的白棉花搓成一个个的灯芯,放在酥油里,拿小木条一盏盏点燃。

  “姐姐在地震中死去了……我们把灯点燃,希望她能找到去天堂的路。”泪珠从央吉措毛的眼中滚落。

  20多级阶梯上摆满了上百盏酥油灯,火光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场景四:体育场

  一位藏族妇女坐在篮球场边输液,吊瓶就挂着篮球架上。这个体育场成了震后玉树最大的临时医疗救治点。

  简陋的条件,却最大程度帮助了前来求助的灾民。玉树州藏医院在此也设立了简易救治站,大批医疗物资不断从附近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的帐篷里运送而来。院长才文江措说,地震发生一周来,已有至少4000名藏族伤员在这里得到救助,他们绝大多数是贫困的农牧民。

  17岁的玉树州民族中学高一学生仁增多吉,目睹了一位被送来救治的中年男子最终伤势过重而逝去的场景。这个年轻人的心中充满悲痛,但也鼓起更多勇气。他提笔写下了一行字:地震,我们不怕你!

  场景五:巴塘机场

  繁忙紧张的机场联检大厅,太原急救中心的志愿者们抱着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孩出现在人们面前,引来阵阵欢叫声和快门声。

  4月22日清晨,身穿迷彩服的官兵艰难地把一个个重症者抬上一架东航空客。飞机没有航班号,也没有座位号,机上满是伤员、医护人员、患者家属。

  最后抬上来的藏族妇女叫尼玛雍措,双胞胎男孩的母亲。地震后,原本患严重类风湿的她病情复发,无法动弹,剖腹产缝合的刀口也有感染的迹象,经青海省第二人民医院灾区医疗中心大夫检查,被列为重症患者,立即转往西宁治疗。

  11时50分,飞机呼啸着冲上空中。12时50分,飞机平安降落西宁机场。

  场景六:晨曦中的结古镇

  今天的结古镇上,有了青海商务系统的商品和蔬菜销售服务店。翠绿的大葱,嫩白的萝卜,新鲜的黄瓜,销售人员说,这些都是从西宁拉过来的。

  在自治州政府附近,新搭了三个帐篷,上面挂着“川味王、四海碟碟香免费供应就餐”。两家在镇上颇有口碑的餐馆老板决意将自己冷藏的所有食物拿出来,烹饪好,免费供应受灾群众、救灾官兵、各地志愿者。

  离广场不远的一条路边,临时架起的一口大锅腾腾冒着热气,一位妇女把面条下进锅中,香味引来了不少人。

  震后的玉树,一天天增添着生机。□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高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