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成都市“限车”听证 19名代表中仅4人完全赞同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4月29日08:48

  成都“限车”仅4名代表完全赞同

  来自各领域的19名代表昨日参加听证会

  本报记者 刘莉 罗向明

  4月28日,备受关注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总量控制政策听证会召开。来自各领域的19名代表针对该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进行听证并发表意见。现场另有5名旁听代表,其中4名分别来自乐山、眉山、温江、龙泉。

  最终,8名代表反对总量控制政策,7名代表表示“有条件赞同”,4名完全赞同。听证会后将形成完整的听证报告,19名听证代表以及5名旁听代表的建议将全部被纳入。成都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考虑民意,通过进一步研究,促成最能代表各方诉求的政策形成。

  听证会上,代表向会议提交了相关建议和意见,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做好交通规划,改善交通组织,增加车辆使用成本,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等。

  最强烈

  让后面买车的人承担缓堵不公平

  “现有的拥堵是现有的近250万辆车造成的,让后面买车的人单独承担缓堵的责任显然是不公平的。”市民陈建国认为,机动车总量控制方案涉及的摇号上牌、外籍车收取入城费等措施,既不能“缓堵”,也不能“解决污染问题”,相反将引发更多的问题。

  “一天只上241个牌,原本无限的号变得有限,会造成权力寻租。”

  市民代表张伟持同样意见,他表示,成都中心城区拥堵是车辆出行率过高。“成都中心城区机动车只占国外城市1/8,目前成都每百户拥有汽车78辆,不及国外某些发达城市1/3,而出行率却高于他们2到3倍。”

  最现实

  等着摇号买车,还会有企业来投资吗?

  成都市工商联汽车行业商会会长张政认为,作为发展中城市,从招商引资角度看,成都限车不合适,“如果一家引资来的企业因为等着摇号买车而不能正常开展工作,还会有企业来投资吗?”

  张政强调 “堵车是经济发展标志”:“纽约、巴黎、北京、上海都堵,成都市中心城区堵车很正常,完全不堵车的城市,GDP可能并不好。”他表示,要区分“绝对不堵”和“相对不堵”的概念。“成都道路还有很大空间,拓宽道路,减少红绿灯,可将人行通道放在地下或者空中。”他认为,政府应该加大相关投入。

  “成都目前的拥堵是因为近几年处于规划建设高峰,对拥堵应该以疏导来解决问题。”成都市汽车产业协会的罗旋说。

  最着急

  把买车的烧退下来

  “限车政策在广泛听取意见的情况下,越早出台越好!”蚂蚁企业董事长李浪语出惊人。他表示,成都早就应该限车,现在就应该“打吊针”,先把买车的烧退下来再说。

  李浪认为,可以通过“摇号”更加严厉地推行环保,“每天241个号,一半给1.0及以下排量的车,1/4给1.0至2.0排量的车,剩下的再给2.0以上的。”

  针对有代表提出的 “单双号限行”,完全赞同总量控制政策的市民代表胡丽天认为,如果人们购买第二辆车,结果就是街上的车没有减少几辆,停车又增加一半。

  最理性

  限车应选择合适实施时机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李宗平提出疑问:在公交系统不发达的情况下,“被限车”的这一部分人出行应该转移到哪种方式?几种方式是逐步实施还是组合拳?限行区域是否和拥堵分布区域一致?

  来自律师事务所的李宝平建议,解决中心城区拥堵现象,一是要将城市功能逐步外移,建立一个分中心、副中心,并提供完善配套,引导人流入住;其次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幅度降低或者免费使用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性价比。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杨晖则强调,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交通管理思路和方法,全面改造和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智能交通。

  编后

  今年以来,成都共召开两次政策听证会,第一次主题为增加出租车,第二次则就限车事宜问计于民。不难看出,两会均直接指向今年成都市的“一号民生工程”——缓堵。

  “缓堵”就像一根针,串起了最近一段时间最受关注的民生性公共事务。

  以公开透明的限车听证会为起点,成都已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了脚步,在全国尚未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未来探索之路仍然艰巨。听证会如何做到不一听了之,不成为摆设,让老百姓觉得公平公正公开,从而充分起到沟通之效,似乎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程序决定成效。限车政策听证,能否为缓堵系列政策提供榜样?从记者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听证会现场发言的“相关部门”众多,包括交委、建委、公安局、环保局。不难看出,限车、缓堵绝不仅仅是交委一家之责,需要从城市发展、智能交通、文明出行等多方面入手,实施综合方案。

  执行力关乎政策生命力。因此,限车、缓堵,考验的是政府的综合决策水平,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而不是争相推卸责任,甚至为了一己之私导致城市发展战略受民诟病。

  能否进一步厘清缓堵“相关部门”责任,破除部门壁垒和部门利益?我们期待限车听证提供借鉴。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news4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