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家统计局公布CPI创新高 外媒称其在可控范围

来源:法制晚报
2010年08月12日14:49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包括居民消费价格(CPI)、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投资和消费等在内的多项最新的中国经济数据。

  7月数据"现身",先是引来国内股市一片跳水声,随后全球各大媒体纷纷聚焦中国,"中国CPI创新高"成了它们异口同声的话。

  "通胀大幅攀升,是中国未来数月面临的一大风险。"英国《金融时报》第一时间刊文称,"CPI涨至3.3%,再破政府制定的3%的警戒线。"

  不过,美国《旧金山纪事报》认为,这种上涨趋势很有可能是暂时性的。而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澳大利亚人报》也说,中国今年的CPI上涨将在政府的可控范围之内。

  风险 警惕通胀"火山"爆发

  《金融时报》以《中国经济7月继续减速,但通胀抬头》为题报道称,随着为房地产市场降温以及降低能耗的措施开始见效,中国7月经济继续放缓。同时,CPI进一步上涨,今年第二次突破政府制定的3%的警戒线。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CPI的增长只是一个短期现象,部分原因是近期的洪涝灾害扰乱了食品供应。

  但是,该报道指出,中国在未来数月将面临通胀大幅攀升,"如果经济减速的步伐逐渐加快,那么将压缩政府扶持经济的空间。"

  美国研究机构Stone & McCarthy分析师奥尔利克表示,CPI创下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提醒着人们,中国货币刺激政策的代价尚未完全显现,通胀"火山"距离爆发为时不远了。

  但是,英国路透社则认为,中国主要增长指标放缓、CPI反弹,这些市场都已有预期,金融市场对中国数据的反应总体上偏向乐观。

  报道称,中国刚刚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然没有给市场太多意外。去年前低后高的基数以及宏观调控的持续,使得工业和消费增速继续下滑,而CPI继续上涨更多地源于统计滞后性,以及粮价的上涨。

  分析 CPI 上涨不是长久之势

  7月中国CPI创新高,成了各大媒体的热门话题。

  当不少专家认为中国通胀攀升的风险大增时,英国媒体对CPI的未来走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部分地区持续的灾害天气、国际市场粮价及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是否会助推中国CPI的涨势?"

  《旧金山纪事报》在今晨的报道中指出,尽管中国CPI飙升至年内最高水平,但是由于大部分原因是受洪灾、农作物涨价等影响,这种上涨趋势将很有可能是暂时性的。

  报道援引奥尔利克的话称,7月的CPI高点所标志的"物价压力"将会消退,政府将会更加关注提振经济。此外,7月房价与6月持平也标志着政府对房价的控制正在起作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未来抑制CPI上涨的因素将大于推动因素,预计全年物价维持基本稳定,7月CPI上涨属于季节性反弹。

  而华融证券策略分析师肖波也指出,CPI上涨的关键因素是灾害天气导致猪肉和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价格上涨。从中国控制粮食的情况来看,外部因素只是短期的心理影响,而中国的粮食供给也并未出现问题。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认为,CPI涨幅符合预期,很多导致CPI上涨的因素是不可持续的,伴随着这些因素的消退,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通胀将得到控制。

  预测 全年CPI将控制在3%的范围内

  《澳大利亚人报》援引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蒂芬多夫的话称,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政府担忧的话题之一,但是没有迹象表明中国的CPI在短期内将上升到4%的高位。

  报道称,由于此次CPI数据只是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所以未来数月内通胀的压力将逐步减小。今年的CPI上涨将在政府的可控范围3%的水平之内。

  美国媒体《市场观察》也认为,尽管CPI上涨至21个月来的新高,但在严重的洪灾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后,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消除物价上涨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对于中国现在面临通胀高压的说法,《市场观察》认为言过其实了。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贝哲民表示,通胀总会引起一些忧虑,但没什么信号暗示短期内中国的CPI会大幅飙升。

  "预计年底前,CPI增幅将接近中国政府设定的3%目标。"他说。

  但是,美国媒体也指出,中国政府不得不谨防物价在未来几个月内的上涨压力。

  报道认为,有众多因素将拉动中国CPI在未来几个月内持续上涨,其中包括今年早些时候政府的基本工资上涨政策等。

  "对CPI的担忧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利率的变化,导致今年内初次银行加息将在第四季度发生。"报道说。

  不过,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认为,中国的宏观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定,"现在没有调整的必要,因为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目标前进。"

  热议 外国专家称中国经济在有节制地减速

  谈到中国经济数据,外媒自然离不开重谈中国经济放缓的话题。

  英国媒体就报道称,中国经济或在全面加速下滑。

  《金融时报》表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正从今年早些时候的潜在过热转为有节制地减速。

  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布赖恩·杰克逊表示,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有节制地减速,而非急速下滑。

  但是,下降速度仍让一些分析师感到吃惊。由此,一些人开始呼吁政府改变策略,撤销一部分紧缩政策。

  高盛经济学家乔虹和宋宇在一份报告中说:"我们认为,这一水平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显然过于限制经济,这在近期内将对国内需求增长施加更大的下行压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今晨以《7月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为题的报道指出,7月中国工业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均放缓,这暗示着中国经济活动的持续减慢。

  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但没有看到硬着陆的迹象。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7月的PPI、消费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等大多数数据都低于预期,考虑到去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比数据的基数本来就不高,7月数据还会有如此逊色的表现,说明中国经济全面加速下滑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尽管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在不断创造奇迹之后正"急转直下",但瑞银分析师汪涛仍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的程度依然温和。

  "我认为目前无需引起警惕,特别是昨天的数据显示,出口增速还是高于预期的。"他说。

  一年来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

  各大机构对今年中国全年CPI增长的预测汇丰 3.1%美银美林 2.9%摩根士丹利 2.8%高盛 2.4%世界银行 3.7%亚洲开发银行3.6%

  

(责任编辑:news5)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