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四川地质专家解答近期地质灾害问题 称避险成功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2010年08月18日07:55

  近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何频发?

  地质灾害为何呈现出规模巨大、破坏性极强的特点?

  受到威胁的村组、乡镇、县城为何不进行整体搬迁?

  在突发性极强的地质灾害面前,如何能做到几千人成功撤离?

  入汛以来,我省地质灾害呈现群发频发态势,尤其近期发生的绵竹市清平乡“8·13”特大群发山洪泥石流、都江堰市龙池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汶川县映秀镇“8·14”泥石流更引发外界高度关注。8月17日,来自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地质工程勘查院、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的专家学者,就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作了权威解答。

  近期三次泥石流灾害

  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泥石流发生区域一两个小时的降雨量可以达到二三百毫米,历史上少有。

  泥石流发生时间超过三四个小时,历史上绝无仅有。

  如果把灾害的损失和灾害的规模对比来看,伤亡数是很少的。

  记者:我省近期发生的绵竹市清平乡“8·13”特大群发山洪泥石流、都江堰市龙池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汶川县映秀镇“8·14”泥石流引发外界高度关注,能否介绍一下这三次泥石流灾害的特点?

  李云贵:强降雨是这几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共同诱因。发生地质灾害的这几个片区近期都普降暴雨,降雨量超过历史同期水平,且呈现出短时强降雨的特点,一两个小时的降雨量可以达到二三百毫米,这在历史上少有,极易诱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除了极重灾县外,非地震灾区,如甘孜,凉山,及盆周山区大部分地区也普降暴雨,导致地质灾害呈现出群发、多发态势。

  这几次泥石流灾害的规模都非常大,破坏性非常强,危害程度非常深。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冲出量为450万立方米,清平乡走马岭泥石流冲出量为100多万立方米。从历史情况看,一般泥石流的发生很短暂,最长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两个小时。这几次泥石流来势都非常凶猛,发生时间甚至超过三四个小时,历史上绝无仅有,也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近期几次地质灾害影响范围都非常广,不光对城镇、村组、安置点,还对一些学校、机关、工矿设施、基础设施造成危害,道路交通受灾最为严重。

  记者:灾害如此严重,受灾地区的损失情况如何?

  李云贵:这几次地质灾害的灾情都很严重,损失也很惨重,但我们努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程度。这几次地质灾害都成功撤离几千人,如果不及时撤出,至少有50%甚至更多的人受到威胁。能够成功撤离就是一个很大的胜利,如果把灾害的损失和灾害的规模对比来看,伤亡数是很少的。

  记者:在这几次泥石流地质灾害中,是怎样做到将人员伤亡降低到最低程度的?

  李云贵:这主要得益于全省正在不断完善的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网络。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不断加强。今年我们和气象部门完善了会商机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并逐一逐级地把信息传达到基层的乡、村、组和具体的监测人,同时设有24小时值班的应急值班室。

  专业监测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巡查和复查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没有放松对每一个细节的排查和监测力度。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功不可没,他们责任心非常强,在灾难来临之前能够第一时间上报消息,第一时间通知各家各户,第一时间组织转移撤离,甚至有的监测员在组织群众撤离时奋不顾身而牺牲了生命。

  群众自身很强的防灾意识也是能够成功避险的重要原因。通过前期地质灾害防范的宣传教育、集中培训和应急演练,让群众学会了识灾、防灾、避灾,自觉参与到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中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马上主动撤离。

  记者:地震灾区的地质条件非常脆弱,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为何不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县城、乡镇、村组实施整体搬迁?

  李云贵:川西地区,甘孜、阿坝、凉山三州以及盆周山区等都是深切割的高山峡谷,很难找到一个大面积的平地来建设县城、乡镇,甚至找到集中安置几百户的平地都很困难,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完善省、市、县、乡、村、组的六级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

  绵竹清平乡

  典型的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清平乡沿绵远河近3公里沿岸10余条冲沟同时暴发山洪泥石流。

  清平乡附近山洪泥石流冲出量达600万立方米左右,是国内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危险区内3000余人按预定的路线向清平乡政府成功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灾情:2010年8月12日18时至13日4时,绵竹市清平乡出现大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379户农房被掩埋,绵竹至茂县公路全面中断,桥梁被毁、学校被淹。

  记者:据了解,绵竹清平乡“8·13”特大群发山洪泥石流是国内近几十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如此规模的泥石流灾害是如何发生的?

  何平:受特殊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清平乡在汶川特大地震前地质灾害就极为发育,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44处,汶川特大地震后又新增地质灾害隐患71处。本次灾害共有11条沟发生山洪泥石流,尤以清平乡场镇北的文家沟、走马岭沟、罗家沟和娃娃沟4条山洪泥石流沟最为严重,这些山洪泥石流在清平乡附近形成600万立方米堆积。

  8月12日18时左右,清平乡开始降雨,22时30分至13日1时30分左右,雨量变得非常大。山洪泥石流大约在12日23时45分左右开始暴发,在13日1时规模达到最大。13日2时30分左右,老大桥被堵塞,造成山洪泥石流改道漫流,形成次生灾害,淹没了清平乡场镇上的学校、加油站及房屋。

  记者:除了“规模最大”,此次清平乡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还有哪些突出特点?

  何平: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次清平乡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具有5个特点:一是群发性。8月12日至13日在清平乡境内冲沟普遍均发生山洪泥石流,在清平乡沿绵远河近3公里沿岸有10余条冲沟同时暴发山洪泥石流;二是突发性。12日22时30分左右清平乡场镇附近雨势增大,1个小时后就发生了群发性山洪泥石流;三是破坏性。本次灾害造成大量房屋被掩埋、冲毁桥梁,整个清平乡镇水、电、通讯、交通全面中断,并淤平3.5公里的河道,迫使主河道改道,由左岸向右岸推移300米左右,洪水漫流、淹没清平乡场镇;四是规模巨大。据初步调查,清

  平乡镇附近山洪泥石流冲出量达600万立方米左右,仅文家沟泥石流物质冲出量初步估计就在450万立方米左右。五是持续时间长且有间歇性。山洪泥石流自晚上23时45分暴发后持续至次日凌晨4时,持续时间约5个小时,远远超过泥石流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小时的规律。

  记者: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次规模空前的泥石流灾害发生?

  何平:概括地讲,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加上“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在强降雨的诱发下,这次规模空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随之发生。

  清平乡场镇山高坡陡,平均坡度在25°以上,特别是沟谷上游地段及沟源处多在35~45°以上,地形地貌条件十分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地质构造上清平乡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向斜西北部,次级构造属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前缘,该区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断裂发育,多为推覆体内部的次级褶皱,地层软硬相间岩体破碎,这些都为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构造条件。

  清平乡位于“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震区,受其影响,岩体震裂松动、岩石疏松破碎并诱发了大量的表层滑塌、崩塌、滑坡,致使大量的松散物质堆积在沟道内,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这是本次特大型山洪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8月12日18时至13日4时,清平乡场镇附近在10个小时内的总降水量达230毫米左右,远远高于清平乡历史同期平均日降雨量。

  记者:与空前的灾害规模相比,你如何看待此次灾害的人员伤亡程度?

  何平:应该说这是一起极为典型的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这与灾害来临前的应急避让有着极大的关系。8月12日16时33分左右,绵竹市接到暴雨预报信息后于17时39分到18时之间通过党政网和电话向各山区、沿山区乡镇传达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和防灾要求,18时左右,清平乡开始降雨,雨势至22时加剧,23时40分,清平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到各村组发布疏散撤离警报,组织危险区内3000余人按预定路线向清平乡政府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记者:下一步将采取怎样的措施确保受灾害威胁区域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何平: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省国土资源厅迅速组织相关专业队伍,针对整个清平乡范围进一步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对居民安置点、村庄、学校等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地方逐一排查,摸清是否还有地质灾害隐患。

  下一步,还将有专业队伍对此次发生泥石流的沟域进行详细调查,进一步查明山洪泥石流发生的原因、类型、规模及发展趋势,以指导当前抢险救灾和下一步防灾工作,并对已发生的泥石流沟进行重新勘查和设计,拿出处置方案。

  此外,专家和专业人员将对临时安置点、过渡安置点及永久性安置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都江堰市龙池镇

  早期预警是成功避险关键

  泥石流沟隐蔽性很强,植被茂

  密,沟谷切割浅,在震后排查时和详查工作中均没有发现。

  龙池镇沿龙溪河18公里长度范围内有50多条山沟同时暴发泥石流,比地震当年汛期后发生的泥石流增长近4倍。

  泥石流发生前,成功转移群众4000多人。

  灾情:2010年8月13日13时至14日7时,都江堰市龙池镇出现大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八一沟、栗子坪、麻柳坪、黄央沟、水鸠坪等大量山沟均发生泥石流,初步估计累计冲出物源400万立方米。

  记者:都江堰市龙池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有何特点?

  钱江澎:龙池、虹口,8月4日以来陆续出现雷阵雨降雨过程,整个山体的饱水程度在8月13日的强降雨之前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饱和的程度,13日15时30分降雨量突然增大,从15时到18时连续3个小时降雨量强度达到150毫米,在16时左右突然形成了泥石流。所以此次强降雨发生后引发的泥石流规模非常大,发生泥石流沟的数量也比较多,初步调查,达到50条以上,比地震当年汛期后发生的泥石流灾害13处,增长了将近4倍。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此次山洪泥石流灾害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群发性。在龙池镇沿龙溪河18公里长度范围内有50多条山沟同时暴发泥石流。

  二是突发性。13日15时30分左右龙池沟内雨势增大,在洪水开始后不到半个小时,泥石流突然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

  三是破坏性。泥石流发生后,八一沟内1公里的沟道全部淤平,公路被淤埋,个别房屋被冲毁,同时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坏。

  四是隐蔽性。据初步调查,栗子坪沟植被茂密,沟谷切割浅,汇水面积很小,仅0.1平方公里。在震后排查时和详查工作中均没有发现,隐蔽性很强。

  五是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现场初步调查,本次龙池沟内泥石流具有较为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分布在主沟的西北斜坡上,而东南斜坡上仅有数条。

  记者:哪些因素导致了此次地质灾害的发生?

  钱江澎:龙池镇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龙池地形高差大,达到2500米以上,坡度大,地质构造作用强烈、裂隙极为发育,岩石破碎,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汶川特大地震是重要因素。发震断层就从龙池通过(水鸠坪泥石流沟处),地震直接导致山体形成崩塌或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源。另外地震使山体表面特别是斜坡地段的风化带或表层松散物更为松动,在强降雨过程中突然过度饱和,极易顺坡下泄形成泥石流。

  断续降雨后的突然强降雨是直接诱发因素。从8月4日开始龙池陆续降雷阵雨,13日下午降雨量突然增大,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75毫米,最大2小时降雨量达128.3毫米,连续3个小时降雨量达到150毫米,直接形成山洪泥石流。

  可以判断,龙池“8·13”泥石流是一起受特殊地质条件所限,由异常强降雨诱发的群发性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记者:龙池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除了当地居民,还有大量游客,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怎样的保障?

  钱江澎:由于提前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提前疏散受威胁群众,多部门联合进行抢险救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直接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的报告。

  8月12日16时,成都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市气象局及时向全市发布强降雨气象预报,17时,都江堰市国土资源局根据都江堰市气象台预报信息,发布了地质灾害四级气象预警,都江堰市国土资源局向各乡镇电话传真联系,受灾害威胁群众开始转移,13日15时,成都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市气象局再次发布地质灾害四级气象预警,16时泥石流灾害发生。整个过程共成功转移群众4000多人。

  记者:接下来如何确保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安全,恢复游客重新进入龙池的信心?

  钱江澎:首先还是排查隐患点。14日一大早,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和都江堰国土资源局组织技术人员到达现场,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对龙池从景区到沟口进行全方位地质灾害排查,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和稳定性,合理地划分危险区域,再根据危险特征和防治难度,提出应对措施,这个工作争取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

  继续加强和气象部门的合作,做好汛期结束之前的地质灾害早期预警工作。这次成功避险的经验之一,就是搞好早期预警,地质灾害的早期预警很关键,提前一个小时和提前几分钟,防灾效果大不相同。

  继续和基层国土部门,乡村干部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把预警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汶川县映秀镇

  与灾害抢时间避免了重大伤亡

  红椿沟是一条老泥石流沟,“5·12”特大地震后大量崩塌、滑坡等松散物质堆积于沟道,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物源。

  泥石流发生后,形成约100米宽、350至400米长堰塞体堵断岷江河道,致河水改道岷江右岸冲进映秀新区,使数十栋新建未完工的房屋成为孤岛。

  泥石流暴发前,已安全撤离人员6500余人,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灾情:2010年8月13日16时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开始降雨,至8月14日凌晨降雨强度加大,2小时降雨量达163毫米,引发了红椿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堆积体堵断了岷江河道及213国道,改道河水冲进右岸映秀集镇新区。

  记者:红椿沟为何此次发生岷江流域近几十年来规模较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

  许向宇:红椿沟位于岷江河左岸,沟域面积达5.35平方公里,沟域相对高差1288.40米,主沟长3.6公里,沟内地形陡峻,沟谷上游及各支沟纵坡很大,有利于地表降水的径流和汇集,因此在暴雨的天气条件下极易暴发泥石流灾害。该沟位于映秀至北川主断裂带,“5·12”特大地震对沟谷斜坡岩土体破坏影响较大,山体

  遭受松动破坏严重,大量崩塌、滑坡等松散物质堆积于沟道,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物源。

  短时强降雨是此次泥石流的主要诱因。8月13日16时至14日3时,映秀镇区域降水量达163毫米左右,超过了映秀镇场镇多年日均最大暴雨量平均值130毫米。此外,前期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斜坡土体松散开裂,在强降雨作用下,松散岩土体饱水后滑塌失稳成为可启动松散物源,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经过初步调查分析,这是一起受特殊地质条件所限、遭受“5·12”地震松动破坏十分严重,由极端异常强降雨诱发的泥石流灾害。

  记者:此次泥石流灾害呈现出哪些特点?

  许向宇:一是突发性强,14日2时左右映秀镇场镇附近雨势较大,1个小时后就发生泥石流,来得非常快;二是破坏性强,泥石流发生后,形成约100米宽、350至400米长堰塞体堵断岷江河道,致河水改道岷江右岸冲进映秀新区,使数十栋新建未完工的房屋成为孤岛;三是规模大,据初步调查,红椿沟泥石流冲出量达7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进入岷江河道的有40万立方米,沟口及沟道中下游堆积方量约30万立方米。同时,在沟道内出现的较大块石粒径达5~6米,重量达几十吨;四是诱发了次生灾害,泥石流致使岷江河流堵塞改道,洪水漫流,淹没部分场镇,冲毁部分新区房屋。

  记者:在此次泥石流灾害发生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是怎样与灾害抢时间的?

  许向宇:映秀镇自8月13日16时30分左右开始降雨,20时,汶川县气象局发出暴雨气象预报。次日1时20分,黄家村出现泥石流灾害,冲毁房屋,2时40分,镇长带领特勤民兵巡查黄家村至红椿沟一带区域时发现红椿沟有泥石流暴发迹象,镇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疏散群众和施工人员。泥石流大约在14日3时左右开始暴发,至14日5时左右结束,持续2小时。

  “8·14”泥石流发生前,省、州国土部门就书面通知汶川县国土资源局13日晚至14日晚县境内有一次强降雨过程,要求果断采取预防避让措施,汶川县国土资源局立即将该信息及时传递到了映秀镇人民政府,映秀镇第一时间将雨情信息通知辖区内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村组负责人和监测人员及各施工单位,镇干部带领基干民兵30人到各村逐点通知村民进行避让,并有组织有秩序地对危险区内机关、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撤离,到8月14日3时泥石流暴发时,已安全撤离人员6500余人,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记者:红椿沟出口与岷江河道交汇,泥石流直冲岷江河道,极易堵塞主河道,造成新的次生灾害,加剧泥石流的破坏作用。下一步防灾举措是否会大大加强?

  许向宇:目前,有关专家和专业队伍已经开始针对红椿沟全流域进行详细调查,基本摸清了泥石流发生的原因、类型、规模及发展趋势,对当前抢险救灾和下一步防灾工作也给出指导性的意见,下一步还将重点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工作,将新发现的隐患点尽快纳入掌控范围中。

  四川日报记者胡彦殊

  实习记者刘云云

  专家名片

  李云贵

  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

  钱江澎

  省地质工程勘查院总工程师

  何平

  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总工

  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许向宇

  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副

  主任、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news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