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北京广渠门宏志班创办15年 改变千名学子命运

来源:北京日报
2010年09月03日17:35

  改变千名寒门学子命运

  宏志班15年了

  本报记者 黄加佳

  今年新学期开学,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已经创立整整15年。15年来,1053名贫困学生通过宏志班实现了继续上学读书的梦想,700多名毕业生全部考取大学,其中90%的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几百个家庭由此摆脱了贫困。

  宏志班改变的不仅仅是上千名学生的命运,更开创了风气之先。如今,全国已有上千个以“宏志班”命名的班级,免费招收家庭困难、品学兼优学生。

  九成宏志生考进重点大学

  9月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宏志班学校代表、宏志班毕业生和资助人代表,500多人将齐聚北京广渠门中学,参加“全国首届宏志教育高峰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办宏志班,如何进行宏志教育。这在中国教育界还是第一次。

  1995年9月1日,49名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北京应届初中毕业生,经过面试和北京市统一中考,进入宏志班就读,成为全国首个宏志班。

  15年过去了,已经有726名学生从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毕业,孩子们全部考入大学,其中90%的学生考入重点大学。目前已有400多名学生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十几名、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近400个家庭彻底摆脱了贫困。

  很多人惊讶于宏志班毕业生90%的重点大学升学率,但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却并不看重它。他对记者说,升学率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才是他们的期望。

  全国已有上千个宏志班

  吴甡说:“宏志班的意义不只是改变上千名孩子的命运,它更感染着学校所有学生,感染着全社会。”为了鼓励宏志班学生自力更生,他们号召学生们捡矿泉水瓶子,卖废品以补贴班费。如今,不但宏志班的学生们捡,普通班的学生们也捡。他们用矿泉水瓶子在学校的墙上镶了一个大大的“荣”字。

  宏志班像一条纽带连接着全社会善良的人们。目前,广渠门宏志班已经获得社会各界捐助两千余万元。而宏志班的孩子们也把得到的爱回报给社会:2000年9月,第一届宏志班毕业生刘明把他的第一份工资捐给了宏志基金;第二届宏志生先后有27名同学填写了《捐献眼角膜志愿书》;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希望工程……每一次孩子们都毫不犹豫地向更需要帮助的人伸以援手。

  宏志班创建之初,老校长李金海曾经说:“如果10年以后,全国还只有广渠门中学一个宏志班,那我就失败了。”如今,全国各地以宏志班命名的免费高中班已有上千个。吴校长说:“曾经有人建议我们为‘宏志班’申请专利,可我觉得‘宏志班’不是我们一所学校的专利,它是中华民族的专利,我希望有更多宏志班出现。”

  但另一方面,吴校长也对一些地区“变味儿”的宏志班,表示担忧。有些地方为了追求升学率,把尖子生吸纳进宏志班,有的免学费,有的提供奖学金,并不问学生家庭是否困难。这样一来,宏志班成了掐尖班。吴校长希望,宏志班不要成为追求升学率的工具,它还是应该为更多贫困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老校长深情忆当年

  ■强烈反差萌生创班想法

  说到宏志班的创办,不得不提到广渠门中学老校长李金海。上世纪90年代,作为人大代表的李金海经常走访北京各个学校。在一所“贵族学校”看到的情景,让他至今不能忘怀。一位父亲开车送孩子上学,孩子对爸爸说:“一个月不回家,给点儿零花钱吧!”“要多少?”“2000吧!”父亲毫不犹豫地就甩给孩子一沓钞票。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李金海,“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百元。”

  而李金海在怀柔区一所山村中学看到的情景,又与此产生着强烈的反差。午饭时间,一名学生蹲在墙角。李金海问他为什么不吃饭,孩子说没钱。问他为什么不带饭?他说,不好带。什么叫不好带,李金海感到很困惑,到学生家看过后他才恍然大悟。“他们家吃的都是清汤寡水的,带到学校都洒了,自然不好带。”

  强烈的对比让李金海感到,自己应该为寒门子弟做点儿事。

  由于高中阶段已经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许多家境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很可能由于负担不起学费而辍学。李金海想,如果能在广渠门中学办一个免费高中班,不是能改变许多孩子的命运吗?这个想法得到了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的支持。

  ■启动资金是老师们的奖金

  1995年,创办宏志班被提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上。李金海粗粗一算,要负担几十名孩子的食宿,每年至少要5万元。当时,学校只有校办工厂有些额外收益,可要用这些钱来办宏志班,老师们的奖金就要少发。老师们能同意吗?在征求意见的全校大会上,李金海心里七上八下。可没想到,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说,便得到了全体老师一致响应。毕竟都是搞教育的,能让那么多孩子上学,自己吃点儿亏,老师们也乐意。老师们的爱心感动了李金海。

  提到“宏志班”名字的由来,李金海说了宏志班的理念:“宏图报党恩、志远为国强”。他希望,宏志班的孩子们不但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更要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我是宏志生

  刘明:捐出自己的第一份工资

  600多元,这是首届宏志班毕业生刘明工作后的第一笔工资,从小就没什么零花钱的他,毫不犹豫地把这笔钱捐给了在读的宏志生,“他是第一个给宏志生捐款的宏志生。”广渠门中学的老师回忆。

  刘明的母亲是知青,直到现在还在石家庄生活。1992年,刘明从石家庄回到北京上初中,妈妈工作的国企不景气,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甚至还不能按时发。在北京上初中的刘明和姥姥一起生活,妈妈能力有限,只能靠亲戚接济求学。

  宏志班招生的消息是刘明的班主任告诉他的,直到现在他还感谢老师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但到了宏志班,刘明才知道,原来自己还算幸福,家在郊区的很多同学更艰苦。同学中有住过垃圾楼、猪场库房的;有妈妈离家出走的;有因为不舍得买煤气连续三个月没吃过炒菜的。正是从那时开始,刘明萌生了等自己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帮助同学的心愿。

  1998年,刘明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的会计专业,由于读的是大专,他比读本科的同学早两年毕业。想早点挣钱,改善家里生活的他,放弃了专升本的机会,被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录用,也成为首届宏志生中第一个参加工作的人。

  把第一笔工资捐给学弟学妹后,他对班主任和老校长说:“没有宏志班,就没有我的今天。这点钱算是我为弟弟妹妹尽的一点心意。”

  刘明至今无法忘记学校和全社会对他们宏志生的关爱,捐款被他看做是回报社会的方式。本报记者 刘昊 RJ063

  唐来明:宏志班第一个高中留学生

  别人都觉得童年最美好,宏志班1998级学生唐来明对童年的记忆却只有一个字:穷。

  小时候,他们一家五口全靠父亲在外面干零活的微薄收入支撑,就连买根雪糕妈妈都舍不得,因为要省点儿钱,供他和哥哥上学。家里盖房子,欠了一屁股债,只能多承包一些旱地,结果,妈妈累出了糖尿病。

  生活的艰苦没有摧毁唐来明求学的信念。他听说广渠门中学开办了一个专门接收品学兼优学生的宏志班,学习更加努力了。同学们玩的时候,他在学习;吃饭的时候,他边吃边看书;回家的路上,也要和同学们一起背课文。在他看来,宏志班是一线希望,只有倍加努力,才可能将这一线希望牢牢抓住。终于,经过不懈努力,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宏志班。

  不过,刚到宏志班,唐来明的成绩是倒数,这让他感到很大压力。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又开始了新一轮努力:晚自习最后离开教室的是他,清晨高声朗读课文的也是他……到第二学期,他一下子跃居全年级第一,并把这个成绩一直保持到高二期末。

  机遇总是偏爱勤奋的人。2000年,英国考得戴尔学院和市教委共同协商向宏志班的一名学生提供一年的奖学金在英学习,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唐来明获得了这个机会,成为宏志班第一个高中留学生。

  在英国的一年间,唐来明在学校里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他最大的爱好。与此同时,他抓紧时间学习英语,还在闲暇时间把高等数学学了一遍。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剑桥大学大众英语文凭和剑桥大学商务英语二级文凭。

  留学归来,唐来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今,他已是一家外资公司的项目工程师。回忆起在国外留学的那段经历,唐来明说自己特别感谢宏志班,“正因为考进了宏志班,我才有机会去英国留学。正因为在异国的学习经历,我才有机会开阔见识、增加知识。从那以后,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本报记者 贾晓燕 RJ066

  “宏志妈妈”:更多心血与付出

  宏志班学生们取得的成绩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分不开。由于历届宏志班班主任都是女性,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们为“宏志妈妈”。这也算是宏志班的另一种“特色”了。

  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说:“如果不是极具事业心和爱心的人,教不了宏志班。”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时间,只要学生有需要,随时陪伴在学生身边。教宏志生,要比教普通班学生付出更多的心血。

  第五届宏志班班主任李志伟对记者说,起初她头脑中宏志生的形象是“家庭贫困、品学兼优”。“他们一定特别能吃苦,学习特别自觉,根本不用老师操心。”但不久,她就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由于过早地体味到生活的艰辛,宏志生往往比同龄人有更强烈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渴望,更加成熟、坚强,更加注重亲情,更能体谅家长,学习更加刻苦。可另一方面,他们也比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加脆弱、焦虑,戒备心理更强,不擅与人交往。面对好心人的捐赠,许多孩子不是冷漠,便是不屑一顾,别说感恩,连起码的感谢也不会。因此需要倾注更多心血。

  第一届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至今记得,班上一名学生在总结中写道:“……我的父母生了我,但他们不管我,把我一个人抛向这冰冷的世界,任凭我用稚嫩的小手去触摸这石头般的社会……”

  通过家访高老师得知,孩子的父亲很早便离开了家,患有精神病的母亲也走失了,他和妹妹与姥姥相依为命。高老师想:“一个冻透的柿子,用开水浇会变坏,千万不能性急。”

  一次次的家访,帮助学生料理生活,年三十为学生包饺子,高老师不但是一名老师,更承担了妈妈的角色。慢慢地,孩子冰冷的心温暖了,毕业前夕他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高老师问他为什么要入党。他说:“党员都是好人。世上还是好人多,我也要像老师一样,成为一名党员,去当一个好人。”RB160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