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小龙虾事件追踪:专家称与哈夫病临床表现相似

2010年09月12日15:47




  来源:每周质量报告

    标题:小龙虾事件追踪

  【提要】南京小龙虾事件结果公布 神秘病毒依然身份不明

  【同期】均未发现市场采集的小龙虾中存在可以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化学物质。

  疑问重重 专家建议从两方面查找致病原因

  【同期】一旦拉肚子或者有着外界因素剧烈活动或者毒素影响它就会引起发病。

  病从口入防不胜防 面对食源性疾病我们该如何应对

  【同期】我们应该抓住专业人员不能到来的白金10分钟。

  《小龙虾事件追踪》 《每周质量报告》本期播出 敬请收看

  【演播室】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9月5日,我们栏目播出了《小龙虾疑云》,对南京等地消费者食用小龙虾之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事件进行了报道,在节目中专家指出分析认为:导致消费者食用小龙虾患病的原因很可能是某种未知的生物毒素。本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一事件的调查进展情况,专家经过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这次南京出现的横纹溶解综合征是一种名为哈夫病的疾病。我们栏目的记者获准独家进入了相关的检测机构,采访拍摄了实验室检测过程。来看今天的记者调查。

  【正文】

  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吴永宁指出,通过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临床会诊意见,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南京相关的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溶解综合症与国际上报道过的哈夫病基本一致。

  【同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吴永宁

  南京地区发生的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症患者,具有与哈夫病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或临床表现,如病前4到13个小时均有食用较多小龙虾的历史,这个摄入的小龙虾十只以上,主要的症状为肌肉酸痛,没有发热或关节疼痛,没有神经麻痹,仅个别出现恶心症状,临床检验发现患者肌酸磷酸激酶进行性的一过性升高。具体的致病原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正文】

  专家介绍说,哈夫病是由于1924年最早发现于波罗的海的哈夫港湾而得名,在此之后的10多年里,整个欧洲共发现哈夫病上千病例。自哈夫病发现至今的80多年时间里,全世界发现的2000多例哈夫病患者都是零星发现的,具有高度散发的特征。因此,要找到哈夫病的病因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我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从南京几大批发市场抽取的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小龙虾样本,进行致病因素的逐一排查。

  【同期】江苏省疾控中心理化检测所所长 马永建

  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很多,譬如有心血管的药物,有这个β兴奋剂的药物,那么因为我们考虑这些药物,因为量比较大才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那么我们考虑可能是不是因为由于这个,我们考虑这几个物质属于是饲料类的,有可能是不是因为通过饲料的生物链而引起,(在)那个龙虾(体内)的积蓄能够引起人体的中毒。

  【正文】

  检测过程中,样品小龙虾被粉碎成细浆,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出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去除杂质后,样品被制成溶液,通过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检测。以判断小龙虾体内是否含有莫能毒素等直接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化学物质。

  【同期】江苏省疾控中心理化检测所博士 刘华良

  我有两个判断条件,第一看它跑的快慢,它就从这边进去,到这边出来,你比如说我的莫能菌素是5.21分钟出,我这个是有,通过标准进去,我因为知道它是5.21出,那么我做样品也是看5.21出不出。第二个判断如果你已经出了,那也不一定是,我还要看你的质量数是否对,那么莫能菌素质量数是693.5,那么我这个仪器可以做到比较很精确的小数点后四位,那么这样的话就是选择性非常强,一般不会错。达到这两个条件,基本上我们就判断,有还是没有。

  【正文】

  不仅仅江苏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和北京疾控中心等单位,也对提取的小龙虾样本以及患者的血样和尿样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检测,最终得出了完全一致的结论。

  【同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吴永宁

  进行了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的筛查,均没有发现市场中采集的小龙虾中存在已知可疑的或者可以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化学物质。

  【正文】

  截止到目前,全世界共有瑞典、美国、巴西、德国、前苏联和中国等国家发现哈夫病,而这些病例,基本都是因为吃了淡水的大马哈鱼、鲤鱼、鳕鱼、梭子鱼和小龙虾等水产品而引发。我国是最早发现小龙虾能导致哈夫病的国家,早在2000年8月,北京市就曾连续发现20多例因吃小龙虾而出现急性肌肉疼痛乏力的患者。

  【同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室主任 袁云

  咱们在2000年时发生病的时候,大概北京市有20例左右,没有一个死亡的,所以它来的很快,但是你只要不吃这个东西,它去的很快,但要是再一吃,它又发生,因为当时我们在北京市发现这个病的时候,就是有一个病人吃了以后,那么当时疼痛,过了三五天后,这症状消失了以后,他第二次吃的时候又发生这种现象。

  【正文】

  和2000年北京发生的病例类似,截至9月7日发布会召开之前,南京全市共收治与食用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病例共有23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23人的就餐地点高度分散,其中15名患者分布在8个家庭,也就是8个就餐点就餐,另有8人分别在4个餐馆食用了小龙虾,都属于散发病例,这也和目前国际上发现的哈夫病高度散发的特征吻合。

  虽然检测表明在小龙虾体内没有发现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外源性化学物质,但对哈夫病发病原因的不明了,以及这种病症日渐高涨的发病态势,使消费者对哈夫病还是充满了恐慌。

  【同期】消费者

  最近好像龙虾出了问题了,我就更不敢买了,我是不敢吃了。

  【同期】小龙虾批发商

  现在饭店,好多饭店把这一道菜已经就改掉了,不用了。

  【正文】

  消费者的恐慌,使南京的小龙虾市场呈现出价跌量减势头。针对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专家指出,尽管目前没有找到哈夫病的致病原因,但消费者只要有风险意识,完全不必因噎废食。

  【同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吴永宁

  我们吃扁豆不烧熟会发生食物中毒,我们吃发芽的土豆会导致龙葵素中毒,我们没法跟你说扁豆是安全的吗,土豆是安全的吗,你需要去权衡相关的风险和获益。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你知道我们南京可能是上百万人地吃,然后一过性极少数个体的情况发生,所以应该来说,这种国际上面的相当多的国家其它的,像水牛鱼、像这个银鲳鱼、像小龙虾也发生这些有关的哈夫病,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国家说就不吃这个鱼了,不吃这个小龙虾了。

  【正文】

  与此同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表示,将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同期】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华文

  我们将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查找各种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加强监管。比如讲,在农产品的生产这个环节,加强农产品的投入品的监管、防止滥用这个兽药、农药这些东西。那么,在生产领域,就加强生产的监管,确保能按照食品的安全标准进行生产,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在流通环节是要加强索证索票制度,确保能购买到,从正规的渠道购买到合格的产品。

  【导视】

  疑问重重 专家建议从两方面查找致病原因

  【同期】大量的细菌滋生引起来的,那么这个细菌毒素可能存在耐高温的。

  病从口入防不胜防 面对食源性疾病我们该如何应对

  【同期】我们应该抓住专业人员不能到来的白金10分钟。

  《小龙虾事件追踪》 《每周质量报告》正在播出 广告后欢迎继续收看

  【演播室】

  根据现在的情况可以断定,患者出现哈夫病,和他们食用小龙虾的经历关系明确,但是在检测过程中又没有发现小龙虾体内有已知的可能导致哈夫病的外源性化学物质。那么小龙虾体内隐藏着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秘密物质,小龙虾究竟还能不能吃了呢?其实除了小龙虾之外,最近几年类似的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比如说我们至今印象深刻的2003年由果子狸引发的非典,2006年食用福寿螺导致的管圆线虫病,那么这些因为饮食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有什么特点,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正文】

  不仅仅在南京,最近一段时间,在湖南、湖北、浙江也都发生过患者吃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由此可以推断,某些小龙虾体内肯定存在某种致病的物质。而这种物质的来源,目前还不得而知。据专家介绍,这种致病物质,有一种可能是来自于污染水域,被小龙虾吸收后聚集在体内;此外还有可能是某种生物毒素,专家推测:这种生物毒素很可能是由于小龙虾死亡变质后带来的。

  【同期】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肌肉病学组委员 袁云

  在养殖过程中导致的一种污染,它一般是大范围的中毒,几百人上千人中毒,这个不大像,所以我个人观点,它可能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细菌污染,这种细菌最常见的,就是在吃这种淡水鱼的过程中,这个鱼死掉了,大量的细菌滋生引起来的,那么这个细菌的毒素可能是耐高温的,你通过这个烹调、油炸,这种毒素是去不掉毒性的,所以可能跟这个因素有关系。

  记者:它是一种毒素?

  毒素,细菌的毒素。

  【正文】

  与此同时,专家还指出,此次南京消费者患哈夫病呈现的高散发特征,可能还与基因有关。

  【同期】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肌肉病学组委员 袁云

  我们通过基因检查发现国内咱们中国人里边,有一种就是脂肪代谢的一个酶,它的基因缺陷很多见,它可以引起这个骨骼肌溶解,引起急性的全身肢体无力,往往是拉肚子以后,或者剧烈活动后这个出现发病,全身没劲,过几天慢慢好,但这个酶的基因突变,在中国人很常见的,这个病在中国人中常见。我推测,这个可能跟咱们中国人常常带有这个致病基因有关系,平时他没事,一旦拉肚子,或者有外界的因素剧烈活动,或者毒素的影响,它就会引起发病,是跟咱们中国人的这个体质有关系。

  【正文】

  正因为目前发现生物毒素和基因缺陷有可能导致哈夫病的患病。因此,专家建议从这两方面着手,开始进行小龙虾致病原因的研究。

  【同期】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肌肉病学组委员 袁云

  一方面要研究这个毒素从哪来,是哪一种毒素引起来的,我觉得这个毒素需要研究,这是哪种毒素,我怀疑是细菌毒素,是哪种细菌,把这吃剩下的东西去做这个细菌学的检查,这个毒理,针对细菌毒素去做检查,这个是能做到的,另一方面我们从这些病人身上我们取了血,去查一下这个基因是不是带有这种易感基因,把这个事整明白,从这两个角度,一个是查这个细菌毒素,细菌跟细菌毒素,另一方面我们查一下病人是不是带这种易感基因。

  【正文】

  专家还认为,哈夫病如果确实是因为小龙虾死亡变质而带来的细菌毒素导致,那么这种疾病的病原实际上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因此消费者只要注意饮食习惯,即使目前医学领域仍然没有找到这种致病细菌毒素,也完全可以预防哈夫病。

  【同期】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肌肉病学组委员 袁云

  那么都是应该注意这个加工环节,吃这个东西要吃新鲜的东西,别吃坏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讲,那么能解决这个事,我觉得是能防止这个现象的发生。

  【正文】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因为像南京消费者这样吃小龙虾等动物产品而吃出来的疾病并不在少数。2006年,北京的一家酒店经营凉拌福寿螺,由于厨师在加工过程中未彻底加热,没有杀灭螺肉中隐藏的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造成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当时仅北京诊断的患者就有160人,卫生监督机构调查确认的病例138人。而在更早前的2003年,导致非典肆虐的原因,也被一些专家认为是部分消费者乱吃了身带萨斯病毒的果子狸所致。专家介绍,这种被大众俗称为吃出来的病,在医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食源性疾病。

  【同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何忠杰

  凡是跟吃入食物进入之后,引起体内的感染或者是一些中毒因素导致的一些疾病,都叫食源性的疾病。

  【正文】

  食源性疾病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一些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就属于感染性疾病;像我们常见的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的疾病,就是中毒性疾病。专家介绍,食源性疾病在临床医学表现中,主要有3大特征。

  【同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何忠杰

  第一就是我们本身去吃的东西,本身吃的东西我们还是选择它是卫生清洁、可食用的,但是这个食用的这个东西,它本身不带病,可是它作为一个媒体,它把一些致病因素携带起来了,所以我们在吃它的时候,把一些致病因素带到我们体内。

  第二个特点,确实就是在我们食用的这些食物当中,包括小龙虾本身或者是一些其它食物的本身,它就导致我们人体的这种疾病,比如说同样一个因素,在有一个人群,他不得病,但是有一个人群吃了它,可能就会表现出一种疾病来 。

  第三个就是说,吃了这些食物,这些中毒的因素,这些致病的因子,对人体产生了作用,那么出现了感染,或者重的一些中毒了,它的后续就会出现表现,这几个特点就是说是食源性中毒的一个基本的表现。

  【正文】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目前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位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专家介绍,由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高,而且有可能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当发生食源性疾病时,及时治疗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特别是在发现疾病后的10分钟之内,更是被专业人士称为救治的“白金十分钟”。

  【同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何忠杰

  那么我们打了一个120或者是一个急救系统,往往在10分钟左右可能慢慢这种专业人员才能到来。那么这段空白的时间,我们叫它白金10分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专业人员不能到来的这个白金10分钟,自己做一些自救互救的处置,比如说把这个吃进去的这些含毒性的食物把它吐出来,我们采用一些引吐的方法,用手指轻轻刺激我们的舌根部,同时头弯下来,把食物把它吐出来。这样的话到达医院或者是120到来的话,我们也为他们后续的治疗创造一个好的一个基础。

  【演播室】

  专家指出,面对食源性疾病公众也不必恐慌,应该理性面对,食源性疾病是可防可控的,消费者也大可不必因噎废食。但是另一方面,面对频发的食源性疾病,我们作为消费者也应该注意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是否有不当之处,可能成为食源性疾病的突破口。截至目前,小龙虾事件可以说暂告一段落,但是小龙虾的致病原因还是不得而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小龙虾的养殖、销售以及餐饮加工环节还存在着诸多疑问和隐患,洗虾粉的使用、不明成分的化工调味料的使用等等,都再次暴露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各环节还存在漏洞。专家指出,虽然这些问题未必是直接导致哈夫病的原因,但是对消费者潜在的危害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好,感谢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