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浙江南浔:颐养天年老年城

来源:《观察与思考》杂志
2010年10月08日16:11

  浙江南浔:颐养天年老年城

  ■谭 进 文/摄

  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群体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养老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难题。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变化,选择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旧有的养老形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

  被全国老龄委誉为“开创我国社会化养老先河”的南浔•中国第一老年城,以其低投入、高档次、吃饱喝足且精神丰富的新型养老方式引来众多关注。而面对各地经营相对不景气的民营养老机构,这里融休养、医疗、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又真能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吗?

  “养儿防老”式的

  养老方式出现危机

  上海老人许建贞、邵菊英夫妇在上海本来有两套房,因为都在四层且相邻,所以他们把两套房打通,成了一个大套房,这在上海算是很不错的住所。但他们在1998年却卖掉了上海的居所,选择了南浔的老年城养老。到2004年,他们被曾是国家女排队长的女儿许新接到别墅,生活了一年左右,但他们还是想念南浔,毅然搬了回来。

  “比起别墅,老年城更自由,生活更方便,环境也特别好。” 对于女儿的不解,许建贞老人说。

  老人说的这个老年城,就是坐落于长三角腹地古镇南浔的中国第一老年城,也是浙江省社会化养老事业深化改革的试点。老年城成立于1997年,由浙江久安公益事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老年公寓、老年俱乐部、老年医疗康复中心、江南水乡一条街和文园等老龄服务设施及产业组成。

  13年来,先后已有255位来自长三角各地的老人曾安居老年城,现有长期居住者121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76岁,其中年龄最大者95岁,年龄最小的65岁。

  钮菊艳老人是南浔当地的一名退休教师,因为老伴去世,女儿把她接到了美国。老人虽已拿到绿卡和救济金,但难以适应语言不通的环境,实在无法忍受“憋”在38层高楼里“不接地气”的生活。她终于说服了子女,回国后搬进老年城安度晚年。2004年,她还与老年公寓隔壁邻居沈德坤老人组成了新家庭。她说,现在子女们来探望后都非常放心。

  在人们的传统概念里,“养儿防老” 是中国家庭的主要养老方式,似乎只有那些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才会选择养老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居家养老也出现了新问题。

  根据《浙江省2009年老年人口和老年事业统计公报》,按户籍人口统计,截至2009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62.39万人,占总人口的16.18 %。

  显然,他们中的许多人生活在缺少子女照顾的空巢家庭中,由于晚辈忙于工作而致老人抑郁、精神空虚甚至患病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于是,越来越多的老人因忍受不了年复一年的“空巢”状态而选择了养老院。

  “老有所养”

  不仅仅是吃饱喝足

  据了解,每户老人只要在支付6万元的住房使用押金和每月300元的管理费后,即可在老年城拥有一套35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公寓颐养天年,而押金将在老人搬离或仙逝后如数归还给他或他的家人。

  目前,属于微利行业的养老服务业由于投资回收周期长,又缺少扶持,导致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因陋就简,服务单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十分单调乏味。

  但在南浔老年城,迎接入住老人们的却是具备“老年公寓养老、生活休闲养老、医疗康复养老、宾馆疗休养老、社区健身养老、旅游观光养老”六大功能的老年生活服务体系,这使曾独处空巢家庭的老人们备感现在的精神生活之丰富。

  “这里关起门来是自己的小天地,开了门就是一个大家庭!”让退休教师张蕴昭老人感慨的是她最爱去的老年俱乐部。

  俱乐部向住在老年公寓的老人和全镇的居家老人同时开放。在这2000的室内活动场所设有阅览室、健身房和戏迷阁等,还有室外门球场。俱乐部目前拥有1200名会员,而会费是每人1元/月。老年城还经常组织大型活动,让入住的外地老人与当地老人一起交流联欢、其乐融融,前来参加各种活动的老人每年已达15万人次。

  “我以前的哮喘病非常严重,现在可以脱离氧气瓶了。”沈德坤老人说,这里配备了专门的医院和保健员,每天都有医务人员来老年公寓巡诊,会员们每年还可以免费体检一次,而收费低廉的医疗服务又能及时保证大家老有所医。

  资源共享是老年城服务业的经营特色,在为老年公寓服务的同时为社区服务也是南浔老年城的两项职能。目前,这里已经是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高校退管会的定点离退休教职工疗休养基地。

  老年事业的发展

  还需多功能产业作后盾

  就在老年城的老人有尊严地享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和“老有所乐”的时候,老年城的实际经营却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据浙江久安公益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倍得介绍,在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方面,浙江起走最早。1996年,浙江省老龄委和浙江省体改委开始将社会化养老事业的深化改革列入规划,并选择历史文化名镇南浔作为试点,要求办出以社会力量推进老年福利事业、以经济实体带动老年福利事业的特色。

  朱倍得说,根据我国国情,大部分老人退休后工资收入都不高,很难进入高收费的老年公寓和老年活动场所。而降低收费标准,许多养老机构又承担不起经济上的巨大压力,尤其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这一特殊“身份”让民办养老机构陷入两难——虽然国家政策规定可以享受免税等优惠政策,但作为民营企业不能以房产做抵押贷款,也享受不到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因此,与一些豪华的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相比,老年城一路走来实在举步维艰。

  此外,在全国很多地方,保洁员、交通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都享受政府补贴,而同样是社会公益岗位的民办养老院护理人员,却无法享受政府公益性岗位政策,一些工作人员完全是在以自己的公德心做善事。

  为支付每年250万元的利息和250万元的老年城运作成本,朱倍得先后办起了宾馆、酒店、医院、特色商业街和旅游景点等经济实体,既为老人服务又面向社会开放。每年,他还从这些服务产业的经营收入中再拿出60多万元贴补入老年事业,主要用于老年俱乐部的活动和老人的保健服务。

  朱倍得表示,目前,老年城兴办多功能产业扶持养老机构的运行已初步达到收支平衡。他强调,老年事业需要全社会的人来关心,尤其需要效益好、有条件的大企业来投资或自办老年产业。

  多功能型社会养老

  事业仍需探索

  在浙江省《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通知》中指出,到2020年浙江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029万人,占总人口的25%,将呈现一种8421的家庭结构,即一户家庭中有8个老人,下面是4个小老人,然后是2个年轻人加一个孩子,这种倒金字塔型的四代家庭结构意味有更多的老人需要社会提供赡养服务,这也对养老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本公指出,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老年群体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从而为老年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是“老年产业”发展滞后的国家,由于许多政策措施尚未完善,使“老年产业”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老年人的市场需求极大;另一方面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广大老人迫切需要的“低投入、高档次”的养老生活。

  朱倍得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悉心把握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准确定位他们的各项需求,通过创办多功能实业形成一个能扶持养老主业的老年产业链,以自身经济实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新路子,而这正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花好月圆人长寿是人生最大幸福。”已故南浔籍著名作家徐迟在遗作《家乡传来消息》中写道:“一定要办得让老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丰富而愉快,堪为21世纪的最新鲜的有活力的卓越创造。”相信徐迟先生的这个夙愿一定能在南浔实现。 ■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