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奶业巨头卷入“陷害门” > 最新消息

蒙牛诽谤伊利案暂告一段落 涉案三方均保持沉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10月25日01:27

  蒙牛诽谤伊利案暂落幕

  据本报记者了解,两家企业都已将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知情人士称:“最终还是会坐下来协商。”

  ■本报记者 薛娟

  “不好意思,我在开会。”10月22日上午,当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想就当日凌晨蒙牛发布的《关于“安勇事件”及诽谤与被诽谤的声明》采访伊利集团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时,该人士通过短信向本报记者如此回复。呼和浩特市警方在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安勇等人损害伊利商品声誉案定性为“属于个人行为无更深层次背景”。

  蒙牛在最新声明中表示:“安勇事件”确系其个人行为;同时蒙牛首次提及“未晚事件”据《时代周报》披露,2003年至2004年,发生的针对蒙牛的恶性不正当竞争案,其制造者是“北京未晚品牌国际 传播机构”,该公司是伊利集团的合作公司 ,称此前伊利曾花费590多万元雇佣公关公司对蒙牛进行攻击。

  “案子至今未撤,仍悬在那里,等待处理。”对于蒙牛的表态,伊利方面在22日当天接受本报记者多次采访时,都未予以明确回复。22日晚间,在本报记者询问圣元乳业公关经理张迎玖如何采取司法手段还原事实真相(是否已就此前的性早熟事件向公安机关报案)时,张迎玖表示,“除声明之外的信息不便回复。”

  涉案三方均保持沉默,蒙牛“诽谤”伊利案暂告一段落。

  蒙牛诽谤伊利案始末

  10月19日晚,一则《蒙牛集团蓄意破坏我公司伊利 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件侦破进展》的网贴引发了众多关注。该贴称蒙牛周密策划“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并针对伊利QQ星儿童奶、婴儿奶粉策划破坏活动。一时间,身为“同城兄弟”的两大乳企巨头蒙牛、伊利之间,剑拔弩张。

  10月20日,伊利集团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7月中旬在部分网络媒体发现大量攻击伊利产品、品牌的言论、报道,已于7月30日正式报案。经警方侦查,这起利用网络媒体恶意损害伊利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案件已被侦破,此案涉及蒙牛乳业、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蒙牛乳业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赵宁、郝历平、马野等4人已于近日被检察机关正式批捕,李友平、张明2人网上追逃。但网上流传的网帖并非伊利内部员工发布的。”

  针对传闻,蒙牛集团10月20日下午在官网发布《关于蒙牛被诬陷策划“圣元性早熟事件”的声明》强调,蒙牛集团从未策划参与实施任何与“圣元奶粉性早熟”有关的活动,公司高管都在正常工作,集团已就此事向公安报案。

  警方对蒙牛“毁谤门”的刑事处理,并未涉及卷进该事件的一个重要人物:杨再飞。在去年2月份的蒙牛特仑苏OMP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杨再飞曾以蒙牛集团总裁助理头衔主持会议。对于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杨再飞任职蒙牛乳业总裁助理一事,20日蒙牛集团副总裁赵远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予以否认,“杨再飞从未在蒙牛入职。”21日,在记者希望确认安勇职务以及提及蒙牛是否涉嫌策划攻击伊利问题时,赵远花则以自己不再是蒙牛新闻发言人拒绝了采访。

  伊利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蒙牛与伊利的此次纠纷的原因还在于鱼油、藻油之争。

  目前,DHA被认为可以促进儿童脑部发育,它有两个来源,分别是深海鱼油和藻油。在儿童牛奶领域,使用鱼油的伊利QQ星和使用藻油的蒙牛儿童星是两款针锋相对的产品。

  2010年初,伊利集团对外高调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强伊利QQ星儿童奶的生产能力和营销、推广。业内人士猜测,这一举动对于蒙牛而言,无疑是压力倍增。显然,这种压力对于蒙牛儿童星项目负责人安勇而言,同样存在。

  因为,蒙牛最新声明显示,在蒙牛,每个产品的销售额是与产品经理的收入挂钩的。“2010年7月,安勇在未向任何上级请示的情况下,擅自与合作公司联系,发表了鱼油中含有的EPA成分对婴幼儿健康不利的言论。”

  “安勇事件”余波未了

  “一开始,网上质疑的产品包括伊利、金龙鱼、安利相关含有深海鱼油的产品。后来一步步引导向伊利产品。我们怀疑这背后有推手,因此开始每天监控。”伊利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7月20日左右,网上的攻击已明确指向伊利QQ星。当时光开心网上的相关帖子的点击量就达到20万。我们决定报案。”

  “目前,安勇已被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批捕,并已被蒙牛集团除名。公司负有教育不周、管理不力的责任。”蒙牛表示。

  对于蒙牛的说法,有业内人士表示:“安勇只是做了替罪羔羊,网上流传的《DHA借势口碑传播》方案总计涉及费用约28万元,难道都是他一人所出?难道产品经理做的广告宣传方案不需要集团相关领导审核?”

  据蒙牛介绍,安勇原是伊利集团的员工,2006年才到蒙牛。2006年前后,有一批像安勇这样的伊利员工加入蒙牛。他们中甚至有人已升为中层管理。消息人士称,这些员工中,已有人对蒙牛在“安勇事件”上的处理表示不满。

   对于此次风波,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对本报记者表示,乳企间相互拆台的现象不仅加剧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恶性竞争,而且给了外资品牌再次乘虚而入的机会。

  国内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业内频频爆出乳业内幕、行业潜规则之类的事件,损害的是整个乳业的信誉,打击的是整个乳业的形象,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信心。

  据本报记者了解,两家企业都已将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知情人士称:“最终还是会坐下来协商。”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