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超级细菌 > 超级细菌消息

国内出现三例“超级细菌” 不会经人际传播(图)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10月27日05:43

  “超级细菌”中国露面

  3个病例来自宁夏和福建,其中一例死亡,目前已知“超级细菌”未经人际传播

  于丹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日在北京召开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检测情况通气会,通报发现三例耐药细菌病例。NDM-1耐药基因细菌正是此前媒体广泛报道的“超级细菌”。目前,两例患者已经康复,一例患者死亡,死亡主要原因为晚期肺癌。

  目前,我国尚未发现因为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感染引起的死亡。

  来势汹汹

  我国首次发现

  三例“超级细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昨在京召开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检测情况通气会,通报发现三例耐药细菌病例。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超级细菌”。

  宁夏两个病例分别为3月8日与3月1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县级医院出生的婴儿,均为低体重儿。两患儿均于出生后2-3日出现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一名患儿还伴有缺氧表现。随即由产科病房转入儿科病房治疗,分别在住院治疗9天和14天痊愈后出院。

  经随访,目前两患儿健康状况良好。屎肠球菌是在人类肠道寄生的正常菌群之一,通常并不致病。两患儿虽检出携带耐药基因的菌株,但并不表明患儿所患疾病由该菌引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介绍,宁夏两个患儿中监测出的屎肠球菌致病是国际上首次发现。但具体如何致病,还有待研究。

  福建患者死亡主因为晚期肺癌

  倪大新介绍,福建省携带NDM-1耐药基因鲍曼不动杆菌患者,是一位83岁的老人,因右肺癌并胸膜转移伴右肺阻塞性肺炎、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于2010年5月12日入院治疗,6月1日出院,6月11日死亡。鲍曼不动杆菌系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感染。

  倪大新指出,该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晚期肺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该患者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宁夏两个婴儿没去过印度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肖永红教授在发布会上表示,3个病例给予我们几方面提示。第一个提示,我们国家发现携带NDM-1基因细菌的这两个地方,一个来自于宁夏,一个来自于福建,两个地方本身相距很远。第二个提示,产生的细菌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细菌,还不能算两种,而是两类,一种是革兰氏阳性菌,一种是革兰氏阴性菌,是两个不同种类的细菌,差别很大的细菌。而且宁夏的孩子没有到过印度,也没有到过巴基斯坦,这一点是明确的。当然,福建那个人包括他去过哪儿,或者亲戚从哪儿回来,现在不好说。起码宁夏的孩子不会到发源地印度那里去。从这些特点来看可以提示我们,是不是说NDM-1耐药基因细菌除了印度以外,应该在全球就有存在的,但是现在不敢下结论,但是值得深入研究。综合新华社等稿件

  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肺癌晚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该患者病程发展中作用尚不明确

  两名患儿均于出生后2-3日出现腹泻与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一名患儿还伴有缺氧表现,分别在住院治疗9天和14天后痊愈出院。

  由宁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

  由福建省某医院送检,菌株分离自福建某医院一名老年患者标本

  1株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

  共检出3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三例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

  10月26日

  2株细菌为屎肠球菌

  严密防控

  新华社电 耐药细菌会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26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的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检测情况通气会上,有关专家表示,耐药细菌不会在普通人群中传播。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肖永红介绍,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已经发现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国外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某些临床疾病已经治愈的出院患者仍可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但由于这类耐药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细菌,它们通常不会在社区环境内普通人群中传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介绍,耐药细菌是在细菌和细菌之间传播,不会在人和人之间传播。

  目前,各国通常不建议对这类已出院的“健康”带菌者进行“积极的”抗菌治疗,防止应用高级别抗生素引起病例体内菌群失调,甚至由于高级别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演变出耐药性更强的菌株。

  肖永红说,对这类带菌者,主要是在治愈原有疾病基础上,提高机体抵抗力。身体机能恢复正常后,使该种耐药菌自然在机体内消亡。同时,对携带者开展随访、检测,定期采集病例标本检测该菌。

  肖永红表示,由于该泛耐药菌主要是通过医院环境和医疗活动传播,因此,医疗机构在其住院患者中一旦检出该耐药菌,应启动主动监测,采取隔离防护和消毒的强化措施,遏制或减少传播的机会。

  据介绍,卫生部将根据耐药监测网和传染病实验室监测网的调查数据,尽快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预防控制的相关政策。

  省疾控中心主任汪华介绍说,自今年8月份报道国外发现“超级细菌”NDM-1后,我省就自主研制出了诊断试剂,9月份又对全省疾控系统的检验人员进行了培训,严密监视超级细菌的出现,并在南京、无锡、淮安3市8家医院设立哨点监测。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超级细菌”影子。

  记者昨赶赴哨点医院之一的鼓楼医院采访,医院检验科张之烽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对所有造成感染性疾病的细菌,医院都要做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平均算下来,每天都要对二三十种细菌进行测试,每一种细菌平均使用10种以上的抗生素,看该种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比如“超级细菌NDM-1”,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果对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话,就要进行重点监测,进行基因分析。同时,须在12小时内上报至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由位于北京的研究所进行最终确认。

  记者了解到,其他的医疗机构如发现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有疑似“超级细菌”的耐药情况,如不具备实验室检测条件,应立即将菌株送至哨点医院。

  张之烽副主任医师说,对于每一个临床感染或有潜在感染的病人来说,进行细菌培养,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医院对于每个住院疑似感染病人都会做细菌培养,然后进行药敏试验。

  “打个比方说,一个发烧病人,如果引起他发烧的这种细菌对青霉素敏感的话,用青霉素就可以对症治疗,而不需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这样既为患者节约了医药费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抗生素滥用,减少了细菌耐药发生的几率。”张主任说,但是,进行细菌培养至少需要1到2天的时间,对于一些门诊病人来说,很多医院现在还做不到对于每个发烧或疑似感染的病人都做细菌培养。

  本报记者 于丹丹

  ■相关新闻

  全国170余家医院

  严密监测“超级细菌”

  新华社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昨天表示,2010年,我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已覆盖17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肖永红介绍,为掌握我国细菌耐药流行情况,建立相关国际领域交流合作平台,指导我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2005年卫生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联合建立了“细菌耐药监测网”。2010年,监测网已覆盖全国17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

  这个监测网包括中心网及基础网两部分。中心网包括全国不同地区20家医院,各医院检验科全年分离的目标科室的非重复菌株送至中心实验室进行复核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抗菌药物的MIC值,目前已开展3届中心网监测工作。基础网主要为各省市的三级甲等医院。

  5问

  “超级细菌”

  为何叫它“超级细菌”

  大多数抗生素拿它没办法

  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2010年8月11日刊登的一篇论文警告说,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病菌”,它的正规叫法是NDM-1耐药基因细菌。

  NDM—1,意思是“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是一种超级抗药性基因。这种最早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耐药性“超级细菌”,目前全球已有200多人被感染,数十人死亡。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表示,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所谓“超级细菌”没有效果。目前,发现带有NDM-1的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摩氏摩根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为何会出现“超级细菌”?

  滥用抗生素是祸首

  滥用抗生素被国际医学界视为致使耐药性“超级细菌”出现的罪魁祸首。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细菌整体耐药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根据肖永红等人的调查研究,中国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数量仅约占20%;中国的抗生素原料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的10倍。

  哪些人易感染“超级细菌”?

  住院病人最易感染

  该类耐药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中,特别是机体免疫力低下、正常菌群失调的病人,感染部位通常为血液、尿道、肺部和伤口等。

  感染“超级细菌”会怎样?

  治疗会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发现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多为致病力弱的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这类细菌带有NDM-1基因后,其致病性和传播能力并无改变,但患者感染带有NDM-1基因的细菌后,会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感染该类细菌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感染部位、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如何预防“超级细菌”

  慎重使用抗生素

  公众要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

  不随意买药: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能到药店随便购买,而应凭处方购药。

  不自行选药: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抗生素需对症方有疗效,选择哪类药物,需专业医师或临床检验后做出判断,不宜根据广告自行选药。

  不任意服药:抗生素类药物,最好到医院确诊后,根据医嘱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类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动辄就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不随便停药: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有效浓度。

  本报综合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